APP下载

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研究

2015-10-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刘 敏

(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骨科,山东 庆云 253700)

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研究

刘 敏

(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骨科,山东 庆云 253700)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管理措施。在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并随访髋关节功能。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出院后6~12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疼痛程度,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骨科;股骨颈骨折;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术后疼痛一直困扰着医护人员。本文将最近骨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做一临床研究,以期对临床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X线[2]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8~76岁,平均(58.1±7.9)岁;ASA分级标准介于Ⅱ-Ⅲ级之间;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0~74岁,平均(57.7±8.0)岁;ASA分级标准介于Ⅱ~Ⅲ级;患者主要由跌伤、交通事故、骨质疏松以及髋周肌肉群退变而引起股骨颈骨折,绝大部分患者存在髋部肿胀疼痛,无法行走站立,患侧大粗隆升高等症状体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手术与药物止痛方法:两组患者均通过全髋置换术治疗,具体如下:术前行硬膜外麻醉,患者侧卧,在髋关节后外侧位置作1切口,然而完全取出股骨头,清理残端,放入大小与形状恰当的人工假体与髋臼,通过螺钉固定,根据患者的骨质情况可通过骨水泥固定,检查患者关节活动情况并进行缝合操作;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并及早展开康复训练。针对术后疼痛给予药物镇痛法,采用WHO三阶梯疗法20多年前WHO为了规范化治疗和控制癌性疼痛推出了三阶梯止痛疗法。

1.2.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模式镇痛措施,包括多模式护理干预,积极的术后镇痛措施,可以明显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过程,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从而改善了术后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各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对术后患者进行干预,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Wu C报道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放松疗法进行疼痛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患者机体受到创伤,普遍存在紧张性焦虑及恐惧的心情,患者的焦虑等负面情绪程度越高,疼痛阈值会降低,疼痛程度明显提高。临床中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可以适当采用暗示法,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辅助干预。Howard研究表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护理知识的讲解及指导有很重要的意义[1]。可以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止疼药物和止疼方法的误区,正确的对医师的建议做出选择。应培养患者自我报告的习惯,在疼痛出现的时候可以使临床医师给予及时的处理。各种非药物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效果因人而异,目前临床中作为必须辅助手段,对于术后急性疼痛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P观察组 30 7.04±1.58 4.17±0.84 <0.05对照组 30 6.85±1.34 5.33±1.04 <0.05 P>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χ2)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采用VAS评分法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断: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临床治愈:得分为0分。有效:重度疼痛转为中度及以下或中度疼痛转为轻度。无效:疼痛程度改变不明显或加重[2]。于患者出院后的6~12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主要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Harris评分>90为优,Harris评分介于78~90为良,Harris评分介于60~78为可,Harris评分<60为差[3]。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VAS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 果

2.1疼痛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髋关节功能:患者出院后6~12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多模式镇痛较传统单模式镇痛方法更加合理有效。多模式镇痛依赖药物为基础,采用多方式的护理措施,共同达到止痛的目的。利用不同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联合应用作用于不同效应靶点的药物通过协同和叠加作用,降低了每种药物的剂量,从而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术后疼痛成为每个外科医师所要重视的问题。基于尽量减少患者创伤及疼痛的原则,外科技术逐渐微创化,精细化。我们相信随着对疼痛的重视,疼痛产生的生理机制会更加清晰的阐明,越来越多的新型止痛药物会不断研发,更加高效和精确的靶向止痛药物会逐渐进入临床,但是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容忽视。

通过本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相当,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程度相当的疼痛症状;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由此可见,三阶梯止痛临床上是行之有效的止痛方法;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在常规止痛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止痛。由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患者会主动寻求功能锻炼,患者出院后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充分证明了护理措施的效果。

[1]Howard RF,Lloyd-Thomas A,Thomas M,et al.Nurse-controlled analgesia (NCA) following major surgery in 10 000 patients in a children’s hospital[J].Pediatr Anesth,2010,20(2):126-134.

[2]吴义龙,庄科雄.全髋关节置换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572-573.

[3]张荣洁.全髋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30-131.

R473.6

B

1671-8194(2015)19-0223-02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