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2015-10-24林咏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末梢分析仪血常规

林咏梅

(山东省青岛市大沙路九号海军潜艇学院门诊部,山东 青岛 266000)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林咏梅

(山东省青岛市大沙路九号海军潜艇学院门诊部,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 对比静脉血与末梢血不同的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差异,为患者选取更佳的采血方式。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120例来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同时进行两种方法采血,采集120份末梢血为A组,120份静脉血为B组,A、B两组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AC-900+)上进行血常规分析,并对比分析结果的差异性。结果B组WBC、RBC、Hb结果明显低于A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PLT指标明显高于A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采血的血常规结果比末梢血更可靠、准确,更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在血常规检测时,临床上建议采用静脉血更佳。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

在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诊断项目之一,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功能强、易操作”等优点。随着血液分析仪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医师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进行血常规检测我们一般采用末梢血、静脉血两种方法。二者各有其优势,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通过本次研究,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发现静脉血对于检测结果更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120例来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6.5±7.8)岁。对所有患者均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仪器: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AC-900+)进行血常规分析。试剂均为原装配套,严格按照说明书及操作规程检测。

1.2.2材料:一次性抗凝管(山东奥赛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用含EDTA-K2的真空采血管,静脉采血针、末梢采血针(山东成武县医用制品厂)。

1.2.3方法:静脉血:用真空采血法用用真空采血针进行静脉采血,采血针的一端接含有 EDTA-K2的抗凝管,采血2 mL,颠倒混匀3次后进行检测。末梢血:消毒,干燥后用末梢采血针刺入左手环指指尖内侧,弃去第1滴血,用微量吸管吸取60 μL,放入0.5 mL的抗凝剂管中,用手指充分弹匀后进行检测。所有标本在2 h内检测完毕。

1.3观察指标:检测记录两组血液中的 WBC、RBC、PLT及Hb。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B组WBC、RBC、Hb结果明显低于A组,t值分别为4.995、3.985、5.132,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PLT 指标明显高于A组,t<4.789,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3 讨 论

表1 两组血常规对比分析()

表1 两组血常规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WBC(×109/L) RBC(×1012/L) Hb(g/L) PLT(×109/L)A组 120 6.8±2.1 3.82±0.81 135±13.4 231±82.1 B组 120 5.8±2.7 3.74±0.79 124±15.1 253±78.1

血常规检测是血液细胞学成分的常规检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基础项目之一,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1]。血液的有形成分为WBC、RBC、PLT,它们是血液研究中的重要对象[2]。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包括血细胞分类、全血细胞计数及其相关的计算参数、分类功能的扩展功能(包括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计数)等[3]。许多疾病在机体内的变化可通过检验血常规起到诊断价值。

本次研究我们对120名健康体检者采集了静脉血和末梢血,并分为两组,检测了两组血的血常规,对比分析两组血的WBC、RBC、Hb、PLT发现,B组WBC、RBC、Hb结果明显低于A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PLT指标明显高于A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末梢血包括毛细血管血、动静脉血、细胞内液和组织间液等,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不能准确被反映。A组在采集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血速度的快慢,进针的深浅,局部挤压的程度等,由于血小板黏附于穿刺处的皮肤或组织液混入易形成微血块,所以进行末梢采血时,须反复挤压获得充足的血液,导致PLT聚集或损耗,计数值减少;有研究报道[4],末梢采血时,由于局部温度较高以及血管管腔过于狭窄,血液部分沉积,RBC、WBC、Hb计数相对较高,与本次研究一致。采末梢血时,由于血量有限,如果复查还需重复采血,使患者的痛苦增加[5]。

总之,静脉采血的血常规结果比末梢血更可靠、准确,更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在血常规检测时,临床上建议采用静脉血更佳。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123.

[2]冯晓云.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53-54.

[3]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04-205.

[4]段金霞,冯涛聚,苏文凡.两种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医学信息,2009,13(1):456-457.

[5]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111.

R446.11

B

1671-8194(2015)19-0181-01

猜你喜欢

末梢分析仪血常规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