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0-24师中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颈骨质

师中奎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300)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师中奎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300)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Harri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2/54)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63%(16/54),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90.74%(49/54)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为68.52%(37/5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抗骨质疏松;疗效

针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对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但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主要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108例患者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患者行不同预后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8∶26,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66.3±7.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9∶25,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65.7±7.4)岁;骨折时间:47例新鲜性,61例陈旧性;骨折部位:57例头颈型,24例头下型,20例基地型,7例经颈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经临床影像学诊断并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均存在骨质疏松情况;均在认真阅读治疗方案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相关手术禁忌证患者;骨折前不具备正常性活动能力者;资料不完全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全麻情况下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复位后检查患者的股骨颈活动性及稳定性情况,术后予以引流管放置;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同对照组,其术后恢复过程中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予以钙片、鹿瓜多肽、阿法骨化醇及密盖息等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1.4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固定物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不愈合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的Harris评分情况[3]。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固定物松动及股骨头坏死与不愈合情况各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0%(2/54);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固定物松动6例,股骨头坏死与不愈合情况1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63%(16/54),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随访Harris评分情况:研究组患者随访结果优良率为90.74%(49/54),对照组优良率为68.52%(37/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表1 两组患者随访Harris评分情况[n(%)]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患者骨质密度发生改变的情况出现骨折概率较多。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即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但是研究组患者在术后针对骨质疏松情况予以相关预后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3.70%明显少于对照组29.63%(P<0.05),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术后出现固定物松动及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可能是由于其骨质疏松情况引起。临床针对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多忽视其骨质疏松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研究患者在预后治疗中予以钙质补充等药物治疗,改变患者的骨密度并促进骨质形成,同时采用药物抑制体内骨细胞增生及活性情况,有效改善其骨质结构。分析研究组患者出现固定物松动情况,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所致,且其不愈合情况与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有关。

针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予以Harris评分,并针对评分情况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其中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患者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状过程中,患者的骨愈合情况也有所改善,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需注意其骨质情况,减少其二次骨折发生概率,骨质疏松患者在未得到有效病情治疗的情况下,二次骨折概率较高,且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患者具体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及有效性,需经过临床进一步研究并验证。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提高有效治疗率,值得临床推广。

[1]王毅鹏,彭丹,彭红春,等.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26-27.

[2]王宝鹏,李光磊,常西海,等.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17):62-63.

[3]刘国泰,张志强,刘杰,等.两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8):31-33.

R683.42

B

1671-8194(2015)19-0166-01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颈骨质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