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血液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5-10-24郝学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性反应二聚体血栓

郝学军

(河北省抚宁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抚宁 066300)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血液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郝学军

(河北省抚宁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抚宁 06630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D-二聚体的对病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心功能的减退,D-二聚体水平增加,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F<32.193,均P<0.05)。结论D-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冠心病;诊断;D-二聚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变[1]。研究发现,炎性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2]。D-二聚体是凝血活化及血栓形成的指标,研究发现炎性反应与促进凝血[3]。本研究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检验指标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诊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对位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纳入标准:①冠心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②年龄18~80岁;③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及心肌疾病;②纳入前2周各种急慢性感染;③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全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周围血管病变;④不能配合检查及观察者。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2~78岁,平均(62.4 ±10.5)岁;对照组:男70例,女60例;年龄31~76岁,平均(61.2± 11.3)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WHO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Ⅳ级: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乏力,任何活动都可加重症状。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D-二聚体水平,试剂盒由美国ACL公司提供。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4.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随着心功能的减退,D-二聚体水平增加,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F<32.193,均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均有炎性介质参与,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4]。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以反映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及纤溶的发生,可以作为体内凝血状态、纤溶亢进及血栓形成的标志物。临床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盖丽等[5]学者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又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说明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程度相关。

表1 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

表2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D-二聚体水平

研究发现炎性反应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一方面,炎性反应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更多的组织因子,而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活化使凝血进一步激活,纤维蛋白降解形成D-二聚体;另一方面,研究发现D-二聚体可作为促炎性反应的介质,刺激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产生较多的炎性介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以上说明炎症和血栓是相互活化的,共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说明在冠心病患者中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是相关联的,而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提示心功能的降低更易于血栓的形成,分析原因为心功能等级越高表示心功能越差,心脏泵血功能越差,血流瘀滞,更加容易形成血栓;另一方面更差的心功能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血管病变及炎性介质释放,这满足了凝血形成的2个要素即“血管病变和血液成分改变”。

综上所述,D-二聚体均是冠心病患者良好的观测指标,在预测心肌损伤、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心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物,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相关。

[1]曾煜周,黄学成,王琦武,等.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血清尿酸的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3):30-31.

[2]万招飞,张娇,薛嘉虹,等.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11(2):1003-1006.

[3]凌琳,承艳,康丽娜,等.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5(6):440-444.

[4]杨燕玲.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2,5(8):1088-1090.

[5]盖丽,李会玲,李会娟,等.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4):3-4.

[6]王亚平.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20(6):5422-5425.

R541.4

B

1671-8194(2015)19-0137-02

猜你喜欢

性反应二聚体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microRNAs在炎性反应与肿瘤关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