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4李金燕杨玉华任欣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靶向肺癌有效率

朱 兵 白 星 李金燕 杨玉华 任欣乐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肿瘤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3)

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 兵白 星李金燕杨玉华任欣乐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肿瘤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3)

目的 分析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初治患者采用GP方案化疗,15例复治患者采取单药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方案化疗,化疗间期均采取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结果初治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复治患者的53.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化疗;厄洛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又可以称为支气管肺癌。近些年来,肺癌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已经高居全球癌症首位。在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予以综合治疗,而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肿瘤的临床治疗涉及到分子领域,趋于采取靶向治疗方法,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靶向药物不断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特别是在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有利于增强其M期阻滞、诱导凋亡功能[1],同时使用靶向与化疗序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为了探讨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对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19~72岁,平均年龄为(46.83±5.05)岁,其中初治患者30例,复治患者15例。患者经过病理确认,KPS均>70;辅助检查无出现远处转移灶,心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情况。

1.2方法:30例初治患者在第1、8天采取1000 mg/m2吉西他滨进行静脉注射,在第2~4天,均采取75 mg/m2顺铂分3 d静脉注射治疗,接下来的3周内,每天口服厄洛替尼治疗,剂量为150 mg,4周为1个疗程。15例复治患者,在第1天采取多西他赛治疗,每次剂量为75 mg/m2;或者是采取500 mg/m2培美曲塞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在接下来的4周内每天口服厄洛替尼治疗,剂量为150 mg,4周为1个疗程。在第2个疗程后进行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初治与患者复治患者在6个疗程的序贯治疗后,采取厄洛替尼维持治疗。

1.3近期疗效评价:根据RECIST1.0进行疗效评价:①完全缓解:目标病灶消失;②部分缓解: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③稳定: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趋于稳定不变;④疾病进展:出现原有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病灶,病情加重。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0例初治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40.00%)、部分缓解13例(43.33%)、稳定2例(6.67%)、疾病进展3例(10.00%),总有效率为83.33%;15例复治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33.33%)、部分缓解3例(20.00%)、稳定4例(26.67%)、疾病进展3例(20.00%),总有效率为53.33%;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近期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肺癌主要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加剧,肺癌的发病率连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恶性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恶性肿瘤的82%左右,有35%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无法采取手术切除,主要依靠化疗或者是放、化疗同步的综合治疗。含铂方案属于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死率,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减少由于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成为目前二线治疗标准药物。厄洛替尼在二线治疗中取得的良好疗效,为一线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早起临床研究中,就对靶向药物是否能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高存活率而进行了研究,但并未取得良好结果,这也可能是由于药物制剂由于受到某种因素阻碍而导致并未发生效用。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靶向药物被研究出来,厄洛替尼可以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于其他受体是否能够有效抑制的效果还未能予以明确。

与早期的研究结果相符,在本研究中给予初治患者采用GP方案化疗,化疗间期均采取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能够有效延长因化疗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其不良反应比较小,使用方便简单,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以及恶心、呕吐、脱发及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

吸烟状态能够有效进行对厄洛替尼疗效的检测,据相关研究标明,对不吸烟患者与吸烟患者进行对比,不吸烟患者的有效率及病症控制率都要比吸烟患者高;这可能是由于吸烟患者体内会产生较强的活性酶,对厄洛替尼药物会起到高速的清除作用,使厄洛替尼在吸烟患者的体内血液中浓度大幅度降低;另外,皮疹也可以对厄洛替尼疗效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而且就皮疹的发生及发展程度来看,与疾病有效率呈正相关。就二线治疗方面来看,当前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药物中,也较为普遍使用厄洛替尼,无论是初治还是复治,序贯应用厄洛替尼的实验组患者也无较大的不良反应发生。

表1 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疗效对比[n(%)]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近期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符合宋正波[2]等人的研究报道,给予初治组患者采取GP方案序贯厄洛替尼治疗,其总有效率为83.33%,复治组患者使用单药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方案序贯厄洛替尼治疗,其有效率为53.33%。综上所述,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利于提高近期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1]岳养军,李韵笙,李莎,等.厄洛替尼及化疗同步配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20(11): 1628-1631.

[2]宋正波,陆舜,虞永峰,等.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23):48-51.

R734.2

B

1671-8194(2015)19-0128-02

猜你喜欢

靶向肺癌有效率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