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5-10-24何成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裂肌融合术入路

何成周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人民医院外四科,湖南 永兴 423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效果观察

何成周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人民医院外四科,湖南 永兴 42330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通过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其他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25例,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25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间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在术前与术后VAS评分与ODI功能障碍指数的评分。结果经比较后统计处理,术后住院天数、椎体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如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致脑脊液漏和固定物松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疗法(P<0.05);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分,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结论运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效果

造成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症状在临床上通过诸如牵引、卧床和理疗等保守治疗方法可以缓解[1]。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方式后无症状缓解迹象,此类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经常采用的传统的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其存在创伤面大、出血多并且易引起远期并发症等弊端,所以临床上急需能克服以上弊端的新的治疗方法。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具有传统疗法所不具有的特点,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回顾以往我院利用两方法分别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比来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指导。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n<30)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n<30)

注:与PLIF治疗组比较,*P<0.023,*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P<0.009,#P<0.05;与TLIF治疗组相比,*#P<0.034,*#P<0.05

术后住院天数(d) 椎体间融合率(%) 手术并发症(n)TLIF治疗组 13.8±3.2 100 2 * PLIF治疗组 15.1±2.5 100 10

表2 两组治疗方法疗效对比(,n<25)

表2 两组治疗方法疗效对比(,n<25)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09,#P<0.05;与TLIF治疗组相比,*#P<0.034,*#P<0.05

VAS ODI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TLIF治疗组 6.9±1.3 2.0±2.3# 55.6±0.9 17.3±2.6#PLIF治疗组 6.7±1.5 4.1±1.6*# 53.5±1.3 23.5±2.4*#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已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为下肢放射痛和腰痛,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时排除既往有腰椎手术史、腰椎肿瘤、腰椎畸形等情况。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43.6± 14.2)岁;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42.3±12.6)岁。

1.2手术方法

1.2.1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手术过程均按照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术操作规范进行。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以俯卧位,胸部与腹部悬空姿势。脊柱后正中纵行切开4~6 cm,然后旁开中线2 cm切开两侧腰背筋膜,分离多裂肌间隙后拉开皮肤,暴露关节突和椎板。接着切除病变椎节段患侧下关节突和少部分椎板,咬除黄韧带,去除椎间盘,刮去髓核和软骨终板。完成上述步骤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采用横突定位法在滑脱的椎体及其下方的相邻椎体两侧分别植入1枚椎弓根螺钉。用骨刀切去下关节突与部分上关节突,暴露椎间孔。然后用咬骨钳由外向内切去椎板直至棘突根部,向内侧牵开神经根,经过两侧椎间孔切除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用刮勺去除终板软骨。此时安装连接棒,提拉后复位撑开椎间隙。之后把切掉的关节突与椎板制作成颗粒状填入椎间融合器(Cage)内,余下的颗粒填入椎间隙的前1/3,接着将Cage植入椎间隙,加压紧锁钉棒系统。 手术完成后两侧放置引流管各1根,缝合切口。

1.2.2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手术过程均按照传统腰椎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操作进行。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以俯卧位,胸部与腹部悬空姿势。脊柱后正中位置纵行切口,首先分离两侧椎旁肌,显露病变节段椎板和关节突,C形臂机透视情况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切除病变部位韧带,保留关节突,去除黄韧带,暴露椎间隙,切除硬膜外脂肪,清理突出的椎间盘,扩大神经根管,减轻神经根压力,植入自体骨及椎间融合器,之后用C形臂机确认椎间融合器位置,两侧用连接棒固定锁紧,创面缝合。

1.3观察相关指标:观察记录两种方法处理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间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

1.4统计分析: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表示,进行t或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两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椎体间融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传统治疗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方法疗效对比:统计分析后发现两组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PLIF组术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TLIF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工人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非腰椎间融合术莫属,该方法不仅可以恢复腰椎间高度和腰椎的前凸状态,还可以为腰椎提供纵向支撑。既往手术主要是通过腰椎后路进行腰椎间融合,但其也存在较多弊端,如易造成多裂肌缺血而导致肌肉坏死,术后偶发顽固性腰骶部痛和平背畸形等症状[2]。于是在对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椎旁肌和多裂肌的重视程度增加,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的椎体间融合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多裂肌起源于上位椎体的棘突、椎板,向下斜行止于下位椎体的横突、关节突。其与邻近肌肉之间存在间隙,而多裂肌本身也有多个分裂面,这些间隙则可成为良好的手术入路,可以经过这些间隙和分裂面采用钝性分离肌束,减少手术对多裂肌的损伤。而最常规的入路则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也是常规行TLIF术的手术入路。多裂间隙入路经常被用于改良后的TLIF术入路,使得手术通道内移,而管道牵开器倾斜角度明显变小,增加了减压范围[3]。

随着研究的深入,TLIF可以通过前方的椎体间融合以及后方的椎弓根内固定,重建后柱张力带对抗张力和前柱支撑,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该技术还保留了在后方张力带结构,使节段生理性前凸和椎间隙高度得到恢复,避免椎间融合器和植骨块后移[4]。通过本实验的对比研究也可以发现,TLIF治疗组的患者腰腿疼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比对比组PLIF治疗组低,而且术后的如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较少。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多裂肌间隙入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1]Gaston P,Marshall BW.Survival analysis is a better estimate of recurrent disc herniation [J].Bone Joint Surg Br,2003,85(4):535.

[2]李云峰,张子如,谢恩.微创多裂肌间隙人路减压椎问融合治疗合并骨质疏松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4):327-329.

[3]陈国平,洪天禄,李淑葵,等.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4):289-293.

[4]梁博伟,李宁宁,胡朝晖,等.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7):589-593.

R681.5+3

B

1671-8194(2015)19-0122-02

猜你喜欢

裂肌融合术入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多裂肌萎缩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多裂肌脂肪浸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