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5-10-24温红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贝沙坦阻滞剂室性

温红岩 齐 丹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的临床观察

温红岩齐 丹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胺碘酮;厄贝沙坦;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疗效

心力衰竭是由不同原因导致患者器官血流供应不足而出现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经常伴有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常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病情危险,如没有得到积极治疗,病死率处于较高水平[1]。临床实践中,救治心力衰竭的同时,必须积极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作者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利尿、强心和扩血管等治疗的同时,加用胺碘酮和联合应用厄贝沙坦进行综合治疗,结果表明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的疗效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76例,女患64例;年龄范围在36~79岁,平均年龄为(47.2±3.8)岁;患者均具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用药组各70例,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平均年龄、病情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的比较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胺碘酮组患者加用胺碘酮治疗,首次剂量为负荷量150 mg,将其溶于20 mL 2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推10 min,若仍不能得到控制,则随后可持续静脉滴注胺碘酮0.5~1.0 mg/min,连用2~3 d[2]。联合用药组同时加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80 mg/d,如无不适,改为160 mg/d。

1.3疗效评价标准:患者出现的早搏现象以及心动速度过快现象消失或者基本消失者,判定为显效;患者出现的早搏现象以及心动速度过快现象有所好转者,判定为有效;患者出现的早搏现象以及心动速度过快现象没有好转甚至加重者,判定为无效。组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观察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应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按照1.3向下标准判定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计算得到的组内总有效率见表1。秩和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优于胺碘酮组;卡方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高于胺碘酮组。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病情不断变化、发展、加重的严重疾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内科疾病。心力衰竭时合并心律失常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原有的心脏病变基础则是构成其心律失常的形态学的基础[3]。既往研究表明,心室重塑是患者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4],但其产生机制尚不明确。

积极治疗心力衰竭的原发病、诱因,合理使用利尿剂、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根本。有适应证的患者使用ACEI、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总病死率。抗心律失常药物中,Ⅰ类为钠离子通道阻断剂、Ⅱ类为β-受体阻滞剂、Ⅲ类为钾离子通道阻滞剂、Ⅳ类为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纠正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Ⅰ类,A级),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Ⅱa类,C级)。抗心律失常药物仅用于严重症状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可作为首选药物(Ⅱb类,B级)。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促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增加病死率,应避免使用(Ⅲ类,B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发生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虽然抑制了心律失常,但病死率却会增加。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2007)指出,尚未证实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而改善生存率。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①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②纠正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心力衰竭行优化治疗;③积极纠正伴同或促发因素:高血压、心肌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甲亢等;④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猝死率,并使总病死率降低;⑤胺碘酮对病死率的影响呈中性结果,对无条件接受ICD治疗的患者可作为替代治疗,也可作为ICD植入后减少症状,减少放电的补充治疗;⑥ICD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要点:①对于无症状性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抗心律失常药物仅限于β-受体阻滞剂,不建议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交感神经,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明显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②胺碘酮是唯一无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生存终点呈中性作用,可用于心力衰竭伴症状性快速心律失常及电复律无效且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的持续性室速。但由于其心脏外的不良反应,不宜常规或预防性应用于心力衰竭伴频发室早或无症状性、非持续性室速的治疗。③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可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④对于植入ICD后反复出现心动过速,频繁放电,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以减少ICD放电。

胺碘酮是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具有Ⅰ、Ⅱ、Ⅲ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心率、舒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具有更适合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室速患者恢复的特点[5]。但在患者使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护理。胺碘酮中含有碘,长期服用这种药物可能会使患者出现甲亢或者甲减的现象[6]。因此,患者在采用该种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测量。

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过程,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受体进行相互结合,特异性地拮抗受体,借助差异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抑制醛固酮的释放以及血管的收缩,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7]。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32、19和19例,总有效率为72.86%,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43、23和4例,总有效率为94.28%,两种用药方法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低于后者。因此,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1]白帆.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4):310-311.

[2]林能波.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河北医药,2011,33(13):1951-1952.

[3]李淑珍,张淑清.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4):668.

[4]吴宗文,方运勇.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81-82.

[5]郭二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9):4264.

[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11.

[7]崔晋.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2,(5):31-33.

R541.6

B

1671-8194(2015)19-0080-02

猜你喜欢

贝沙坦阻滞剂室性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心率、心律、β受体阻滞剂及心力衰竭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