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2015-10-24主讲人石宇良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学术委员院长助理教授

杭州 2015年7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发展

主讲人:石宇良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学术委员、院长助理、教授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

主讲人:石宇良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学术委员、院长助理、教授

本期讲堂由本刊与杭州市委组织部“知行讲堂”合办

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网络融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将是我国新兴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而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化处理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智慧城市发展定位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引起国际高度关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两件大事:一是以美国引领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新型城市化。”

“十二五”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九大核心任务、六大行动计划,政治方面要求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经济方面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社会方面要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再次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五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其中第二节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作出方向性指导: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增强城市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智慧产业的发展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智慧产业属于第四产业,是知识型经济中的一个代表产业,中国具备发展智慧产业的基础条件。今天更多人已经相信:十年之内,世界智慧工业的中心将开始向中国转移,“MADE IN CHINA”的时代正在被“DESIGNED IN CHINA”取代。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必将对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及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产业的发展。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内容共分八个部分,指导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在《决定》的指导下,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测绘地信局等先后出台相关规划,制定相关技术的具体发展方向和目标。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目的在于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了高新园区信息化方针,并在2014年4月,发布《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

以现代通信、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对城市管理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使城市应变更敏捷,促进区域一体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使公共服务便捷化,使城市生活更文明。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有三个:全局性原则。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围绕城市发展核心目标,对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产业化等各方面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确保理论一致、标准统一、功能协调、结构稳定、资源共享。先进性原则。总体规划要体现出理念、技术、模式的先进性,突出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指导性原则。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总体规划的相关成果能够对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围绕现代城市中“人的需求”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应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智慧城市也是围绕“政府的需求”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应涵盖政府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说,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是一种多体系的架构性设计,也就是采用高度抽象的方法从逻辑上对一座包罗万象的活生生的城市管理进行总体建模和体系设计。

建立智能化政府、服务型政府、可信型政府,让人民享用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使社会、经济处于和谐发展环境之中,是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追求。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GIS、智能化平台、社会管理和产业发展方法,全面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服务水平,以提高服务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建立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新型梁平,实现梁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目标。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方法论是一个基于服务对象为中心、结果导向的总体规划方法。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三大目标、四个关键、五大优先领域和六项措施。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实现信息兴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三大目标。智慧城市建设的四个关键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以共享共赢为平台、以实际效益为目标。智慧城市建设优先建设智慧教育(文化)、智慧医疗(健康)、智慧旅游(招商)、智能生态(环境)、智慧政务(社会)管理,此外还需采取以下六项措施:领导重视组织落实、规划先行、标准护航、政府推动资金保障、体制创新出台政策、项目推动注重实效、市场运作深化应用。

在具体建设中,以北京的“智慧平谷”为例,其总体架构主要是五大体系,应用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应用体系重点在于资源的共享和复用,而技术体系则是指云计算、物联网、3G等新技术在政府和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能充分发挥其在集约建设、提升业务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另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须以产业(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政府效能提升为目标和标准。而为了推动顶层设计则首先需要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提供根本的保障。为保障智慧城市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设立或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主管部门,形成统筹智慧城市人、财、物、事的管理体制。

此外,“智慧平谷”的建设有五大重点工程。一是公共服务智能化提升工程。二是城乡管理智能化提升工程。三是政务智能化提升工程。四是产业智能化提升工程。五是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大数据应用案例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有专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大数据市场将超过7000亿美元,中国市场1.57万亿人民币。

大数据的特点有四个层面:一是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二是数据类型繁多。三是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四是只要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业界将其归纳为4个“V”——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

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城市产业的规划布局,大数据遍布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其具有变革价值的力量。通过大数据能让事情变得澄明,能看我们在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上,做得比以前更有意义。其次,它具有变革经济的力量。大数据帮助我们从消费者这个源头识别意义,从而帮助生产者实现价值。数据成为核心的资产,并将深刻影响企业的业务模式,甚至重构其文化和组织。最后,它具有变革组织的力量。大数据将推动网络结构产生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最先反映这种结构特点的,是各种各样去中心化的WEB2.0应用,如维基、博客、微博等。

大数据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商贸业和地产业。我们以商贸业为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判定。商户可以为消费者定制相应的独特的个性服务,甚至可以在一些商品或者服务上匹配用户心情等等。商家还可以根据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其可能会喜好的特色产品、活动、小而美的小众商品等等。

大数据的应用在国内外有许多案例。在美国,洛杉矶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利用大数据预测犯罪的发生,麻省理工学院利用手机定位数据和交通数据建立城市规划。在国内,北京市建设“北京数据网”,上海市建设国际云数据服务中心,广东省建设珠三角大数据应用联盟。济南市公安局构建警务大数据平台,进行行为轨迹分析、社会关系分析、生物特征识别、音视频识别、银行电信诈骗行为分析、舆情分析等多种大数据研判手段的应用。

(本文系石宇良在杭州市委组织部主办的2015年度第七期“知行讲堂”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教师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