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行为角度研究建筑设计问题

2015-10-21黄天奕胡乾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行动者观察者建筑师

黄天奕 胡乾

【摘要】以欧亚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学生心理行为和建筑设计者心理行为不同对图书馆的影响,对行动者和观察者这两种不同心理行为进行剖析,并对因不同心理导致的结果不一现象原因进行解释,使建筑师重视心理行为对建筑功能的影响。

【关键字】心理行为;行动者;观察者;角色转换

当建筑师在做设计时,多依靠的是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知觉,忽视行动者的知觉和特性,设计出来的建筑在使用时多有不便,尤其以刚交工的毛坯房被住户改的面目全非为例。因此,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应将自我角色进行转化,由观察者转变为行动者。观察者指建筑设计师,行动者指使用建筑的人,由于观察者和行动者身份、心理、生活习惯的不同,观察者很难完全的了解使用者的所需,行动者也很难完全适应由观察者造出来的房子,为解决其中的矛盾和提高建筑的适用性,建议建筑师转变角色。

1. 角色不同心理不同

人的心理一方面收到外界刺激的影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复制”,积极主动的去反映客观的世界;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又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在塑造着人。人的心理活动一旦形成定式,将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周围环境、影响建筑。建筑师和使用建筑的人是完全独立的两种个体,所受的外界刺激和社会文化不一,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和需求就不一。

1.1行动者心理

行动者指实实在在使用建筑的人,不同人群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即所谓的“个体无意识”。而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和心理就是需要观察者建筑师们仔细去揣摩。例如,建筑师应当有设身处地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和老人考虑,设置无障碍行车的车道以方便他们的生活,而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并不是建筑师本人能真正体会到的,建筑师不一定就是残疾人或者老人。为了将自己的角色从观察者转变到行动者,就需要很多的精力去研究使用建筑的行动者的生活和习惯,了解行动者对建筑空间的特殊需求,也可通过亲身体验行动者的生活来设计建筑。

在欧亚学院图书馆内,4号借阅室,原本没设计学生休息座椅,经过学生长时间的使用后在南侧靠窗位置加设了休息座椅,学生可以边选书边看书。再如,图书馆中放置了很多绿植,使得图书馆的氛围变得轻松,学生在其中读书,偶尔可以放松下来看看绿植。这些虽然都是软性装饰,但也是设计师从学生角度对图书馆空间进行了改进。

2.2观察者心理

观察者指设计建筑的建筑师,因为建筑师个人生活阅历有限,不可能体验到人生百态,所以建筑师除去对自身的生活感受外,别的生活感受几乎是匮乏,为了设计别人使用的建筑,只能依靠观察来了解别人的生活习惯。意大利建筑学教授布鲁诺·赛维认为,建筑不单是艺术,也是我们生活的大舞台。人们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内“扮演某种角色”,因此,“角色”和“空间”就形成某种对应的关系,观察者就需要将特定的空间处理好,将自己想象成使用建筑的行动者,怎么在空间中行动的舒适、自在,设身处地的去考虑行动者的需求。

在欧亚学院图书馆内,中庭光线穿越玻璃幕顶进入内部,白天全部靠自然采光,夜晚靠人工照明采光,改造前馆内四楼设有研究生考验专区,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晚上也在此自习,夜间没有自然采光且人工照明远远不足,为满足光线要求,改造后在照明不足的桌子上加设自行开启的护眼灯。此举获得学生好评,大大提高四楼的桌椅使用率,这也是设计师长期观察学生学习习惯后做的改进。

2.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隐偏差、同化效应和异化效应

行动者和观察者之间常见的归因分歧被称为归因偏差,即对于同一行为,行动者和观察者所作的归因是不同的。研究表明,行动者往往强调外界环境的作用,对自己的行为多强调外部原因。而观察者常常强调并高估实施行为的人自身的、内在的因素。当行动者对一些负面事情进行归因时, 他们很少愿意进行内部的归因,愿意解释为是外界环境导致的失败。

在建筑设计中,亦会出现此种情况,建筑设计师和行动者在整个过程中心理不同,建筑师认为容积率和空间的使用率是首要考虑的,行动者认为空间合理好用少做改造就是好的,这就存在着差异。再次,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在同化效应和异化效应。产生同化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依赖于过去的生活经验和个体的心理感受,从而产生一种直觉的共鸣,它的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心身与环境刺激的协调性,一方面为建筑环境的暗示作用或潜移默化作用提供依据。

异化效应,这是由于欣赏者与设计师有一经验、感觉、地位、思想等差距,造成在理解上的距离,时间上的先后,感觉上的错位,以及钝化后的厌倦等,结果是欣赏者不能理解设计者的真正意图,或者说,设计师的有道作用未能正常发挥,因为产生其他的理解。

在欧亚学院图书馆正门外,设有4段台阶,改造之前的台阶下设有暖黄色灯带,夜间当人们下台阶时容易产生眩光看不清台阶位置宜摔跤,改造后在台阶侧面加设灯柱和射灯照亮台阶,方便出行。改造前设计师为了追求建筑外观效果设计的台阶轮廓灯带,而没有充分的考虑行动者的使用要求,改造后即满足使用要求又不失欧亚的独特风格。

3.行动者和和观察者的角色转换不同于以人为本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角色转变和以人为本是不一样的,角色的转换更加仔细的定义了人的概念。观察者和行动者角色的兑换是对以人为本中的人有了更细化的定义,要求建筑师站在行动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考虑空间。

以人为本的概念是指设计的建筑满足人的需求,满足人的功能需要,满足经济美观,是以人为设计本源的设计。这里的人可以指很多方面,建筑师也包括在这个人里面,而不是真正的行动者。例如,建筑师不一定使用医院,使用剧院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要做奇奇怪怪的设计,就是说建筑师自由想象建筑,连基本的人的使用是否方便都没考虑到。

在欧亚学院图书馆内,以人为本有所体现,馆内设置有独立的自习室、研讨室、放映间等,提供给学生的自习的桌子很充分,但是却将选书的学生的习惯没有考虑,改造前阅览室中只有书架和自修桌,并且区域划分很清晰,选书的学生只能站在书架中间看选中的书是否对自己有用,这个选书的时间比较长,于此同时也挡住了其余选书同学的道路,改造后在书架靠走道一侧设置了不同颜色的皮质座椅,充分考虑到选书的学生边选书边看书的习惯,这才是深入的去观察每一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后做出好的改进。

4.总结

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自2006年6月投入使用至今,经过多次的改进,使得空间利用率更高,学生好评如潮,这些改进的地方是设计师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充分观察学生学习习惯才得以发现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这种因为本体不同、生长环境、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的人为地差距,需要建筑师在平日的生活中多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去主动理解别人,了解他们的需要。建筑是为行动者设计的,建筑设计师得牢记,不是自己去想象别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强制改变别人生活方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建议建筑师转换心理角色从而设计出更优秀的建筑来。

参考文献:

[1]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10;4-5

[2]沙爾利﹒加利贝尔;行动者—观察者人类出论;

[3]朱小芳,佐斌;行动者—观察者偏差研究新进展;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09

[4]沈红梅,常丽萍;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建筑人文关怀解读;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黄天奕,长安大学,710000,1989.2.1,女,汉,陕西宝鸡,研究生,本科,建筑声学技术

猜你喜欢

行动者观察者建筑师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小小建筑师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
“反思社会学”,还是“反身社会学”
“老炮儿”:离轨者的自我放逐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行动主义视野中的社会治理转型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