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合作交流,加强自主探索

2015-10-21徐伟珍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小明交流情境

徐伟珍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創新思维。它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成为学生创新的阻碍。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倡导“重视合作交流,加强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个性化过程。如何使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和落实?我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参与的广泛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运用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同桌讨论或全班齐答的形式。这样分组,虽易于操作,但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投入。特别是“学困生”“人云亦云”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如果将全班同学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各组中均安排上,中,下三类学生。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找到能力相当的同伴,倾听他们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教学“简单的数量关系”时,课前要求学生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上课时,我提问:“你们去商店买了什么?买了多少?用了多少钱?”学生争先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并相机出示例题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掌握了求总价的方法:单价×数量=总价。

二、合作交流,有利于发挥优势互补

社会的发展使分工合作日渐需要,也对人们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情和习惯,为学生提供服务他人以及他人交流的机会,并考验学生在面对困难的问题时能与别人共同商讨解决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激励他们思考他人的不同意见,反复思量自身以及观点的不足之处。长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锻炼使学生思维反映更敏捷,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心胸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主动探索,源于激趣导入

要让学生主动参加与探索性学习,产生探索的欲望,积极尝试探索,不断取得成功又不断受到成功的激励激起的探索动机,并在新的探索中取得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新课导入设计的合理性程度和创上机探求知识的情境。探索学习,激趣导入新课方法很多。例如,设置悬念导入,教师揭示矛盾冲突,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与生活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声像传情导入:通过课件、播放录音等,创设与教学的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亲临其境,受到思维启示;游戏、故事导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明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明自己想,小明想了很久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我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深厚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索欲望。

四、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要获取新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参与探索。一要结合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式机械,照搬教案的过程;二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联想、猜想,质疑困难,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要急于得出结论和圆满的答案;三要给学生以探索性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见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我矫正,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四要鼓励学生探索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让有益资源共享;同时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以减少解决问题中疑点和挫折。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互相探讨的机会,能使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了学生的先天个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质上就是改变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小明交流情境
如此交流,太暖!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做不到
做不到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