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015-10-21郑月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采莲鱼戏莲叶

郑月玲

古往今来,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姿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和气节,历来为文人学士所吟诵和称颂,咏荷赞荷的骚人墨客至今数不胜数。荷花在中国文艺创作者的心中已经把它当成独特精神符号和表达内心诗意的文化题材,它让文化人承载着多少美丽的憧憬,它成为现实和幻想之间借情达意的最合适的花语介质。

荷花,也叫莲花、芙蓉、芙蕖,是江南水鄉最常见的多年生草本花卉。荷花以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在中国文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花中的君子”。千百年来,古今文人对荷花十分推崇和厚爱,并写下了无数咏荷的名篇佳作,为荷花树立了美好的文学形象。若细细品读这些名作,作者大多给荷花以人格化,采用比兴、借喻、衬托等艺术手法,来刻画荷花那美艳独绝的姿色;或吟荷薰人欲醉的清香;或赋荷叶无私奉献的情操;或借荷花表达吉祥如意的祝愿;或将荷花比作爱情坚贞的象征;但更多的还是赞美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这些无不体现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正如霍松林先生所说,这些咏荷名作“形神俱佳,物我浑融,启人心智。”

纵观许多文学作品中的荷花美,可概括以下几点。

一、整体美

宋代诗人杜衍的《咏莲》“池塘一夜风雨,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爱莲谁若敦颐”。仿佛一夜之间,清清池塘涌起万朵娇艳欲滴的荷花就像万个撒在湖面的红宝石,十分惹人喜爱。又如宋代杨万里《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幅千顷碧绿的荷叶连天边,娇姿的红荷映衬艳阳的画面,美不胜收,蔚然壮观。又如他的一首《 莲花》中写到:“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船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红色和白色的莲花开满了池塘,两种颜色散发着一种清香。好像汉朝宫殿上的三千女子,一半是浓妆一半是艳丽的妆容。

二、个体美

如《青阳渡》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青青荷叶遮盖住碧绿的湖水,鲜艳的荷花仿佛娇美含羞的新娘,她的根和叶都紧紧连接,莲花盛开,正象征着那人间的情侣,终久相伴。又如南朝·梁沈约《咏芙蓉诗》曰:“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紫叶是卷曲尚未展开的荷叶,而朱房指含苞未放的红色蓓蕾。在作者笔下,摇动的紫叶与凝露的红蕾互相映衬,格外艳丽夺目,仪态妩媚动人;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三、姿态美

《燕归梁·风莲》是南宋蒋捷词作,是一首有寄托的咏风莲之作,作者通过梦的方式,将风莲拟人化。“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词人通过他灵犀一点的慧思,在笔底开出了异采绚烂的花朵,幻出了一个美绝人天的梦境。出现在梦里的莲花,完全人格化了。她是唐代大画家周昉腕下的唐宫美人,她是在作霓裳羽衣之舞。沐浴在昭阳春昼的旖旎幻境中的她,绛裙曳烟,珠衱飘雾,玉光四射,奇丽袅娜的身影,回旋在人们心上,是多么难以恝置的美艳的传奇!你说她是琼妃也好,是荷花也好,幻想与现实,和谐地交织成为完美的艺术图案。又如唐代皮日休《咏白莲》诗曰:“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美越国美女西施在吴王台上,身着素罗,翩翩起舞,她那袅娜的身姿何等美丽动人,诗人把朵朵晶莹高洁的白莲比作西施,是何等的贴切。

四、意境美

《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极为清新优美的小诗。在这首小诗中,“莲”既指实物花卉莲花,又是爱怜的“怜”谐音,以鱼戏莲叶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极其生动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的大背景中,采莲的男女主人公摇着小舟,自由地歌唱着纯洁美丽的爱情,该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又如代表着南朝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对莲花和采莲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首诗中采莲的情形,不仅反映了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而且写出了采莲女主人公对远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明丽,意境悠远,情思缠绵。再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亭亭玉立的碧绿荷叶和妙龄少女的绿色罗裙融为一体,娇嫩的荷花映衬着少女美丽的脸庞。荷叶和罗裙,荷花和面庞相互衬托,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一幅美妙和谐的图画。后两句写动景,由于荷叶和罗裙、荷花和人面融为一体,所以采莲姑娘稍微一动就不见了踪影,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在荷塘中采莲。一个“乱”字,一个“始”字,使整幅画面充满了情趣,这幅画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自始至终不让她们“露出庐山真面目”,而是让她们融入田田荷叶和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留下了悠然不尽的情趣意味。

一枝枝姿态优美的荷花,她们不仅得到山水精华的养育,更重要的是她们得到了历朝历代文人笔墨的滋养;她们不仅仅开在历朝历代的诗词里,更开在历代文人的心里,历代文人的梦里。其优雅高贵的气息穿透千年历史,依然芬芳馥郁……

总的来说,荷花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唯美纯净的形象,文人喜爱荷花,爱她靓丽的外形,更爱她高洁的品质,花中君子承载着情操高尚的文人理想。欣赏文学作品中荷花之美,不仅使人心情愉悦,陶冶性情,更能从中得到审美教育,潜移默化构建美好人格。

猜你喜欢

采莲鱼戏莲叶
采莲曲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我不要分享你的快乐
水果与诗
江南
和旧时的自己握手言和
植物占领世界?
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