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5-10-21汤城乡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传统

汤城乡

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的流失的局面,不少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都逐步认识到加强现代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熏陶和渗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面对这一状况,我国教育部门也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并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深入改革了相应语文教材,而其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其日常教学中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提高当代青少年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其综合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欣赏水平,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开来,这是彻底根除传统历史文化断层的必要举措。下面本文就对此进行讨论。

一、传统文化渗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意义

如今我国传承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现代青少年对我国浩瀚的历史经典古籍、睿智的哲学和宗教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果和科研成就、各地文化風俗和行为习惯、独特的文字语言形态特色等等了解越来越少。从当前青少年英语脱口而出,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风俗颇为了解,却对我国传统乞巧节、花朝节、中元节、重阳节、传统新年风俗了解甚少的局面就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埋没,要想改变此种形势,就必须要结合我国语文新课程大纲要求和教学原则,在青少年还没形成或者正要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中学阶段,要其语文教学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使得当代青少年受到充足的传统文化熏陶,从而加深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可,从而实现我国传统伟大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充分挖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新课改后,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分类和传播,不同单元都有其相应文化内涵,可以说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语文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就要认真、细心充分挖掘。当然在挖掘归类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其教学过程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相关联系。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篇目课文都蕴含传统精神文化,比如七年级下册的《颐和园》蕴含了华夏富丽堂皇的历史文化;《三峡之秋》《黄河》等文就描述了我国各地风景的旖旎风光;《端午日》《十五夜望月》《社戏》等文更是展示了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习俗,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是我国优良精神文化和优秀人物的集锦,屈原《离骚》忧国忧民的情怀;孔子《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自我学习精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追求自由,唾弃官场的情操;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爱国精神以及陆游、范仲淹、李白、文天祥、辛弃疾、林觉民等等无数人身上都闪耀着邦国济世、忧国忧民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习俗都构成了炎黄子孙的独特精神风貌,对此教师就要善于归纳总结和联系,充分教育培养学生欣赏、鉴赏传统历史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精神气。例如学习《范进中举》一文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封建礼教对举子的迫害,再将《故乡》一文中闰土人物命运联系起来,体会鲁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和异同点,分析封建礼教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现象在传统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度性和剖析性。

(二)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提高传统文化综合素养的积淀

当前信息电子化时代,学生日常接触更多的是电子产品和网络,这种热闹、繁华和浮躁的生活空间给学生带去的诱惑更多,对此教师就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生活在书香文化气息中,通过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大量扩展阅读,如各类名家名篇和千古美文等,使得他们身心都徜徉在传统文化书香中。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对于知识点的归类和编排极为科学,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式教学就更具方向性,在其教学中就要丰富其教学手段,扩大学生阅读量,使得学生不断积累沉淀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借助古诗、文言文、名著等等多种形式来渗透传统文化,多多鼓励学生背诵优秀古诗和文言文,培养学生传统文化语感,从而提高其文化艺术创造力和文学艺术素养。例如教师在教授鲁迅、朱自清的文章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朱自清散文集》《朝花夕拾》,还可以推荐《唐诗宋词鉴赏集》《经典对联大全》《春水》等等作品,积极倡导学生诵读结合,提高其语文深层次学习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借助我国传统节日宣传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就如同传统名言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一样,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也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实践。我国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背后都蕴含着优美的文化故事,对此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不同传统节日来加大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渗透和宣传教育,比如在学习《端午日》时就可以提前布置有关端午节来历、端午节风俗、不同地域端午节庆祝方式的不同等课堂或课外任务,让学生自主或者小组合作去调查、研究端午节相关文化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艾叶如何选取、系彩带由来、包粽子方法、制作香囊等等,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并在课堂活动中相互展示,赠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节日气息中充分掌握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其他节日也可以按照这种调查研究资料,训练实践的模式来感受我国民族节日和地域风情。

作为无数中学语文教师中的一员,我们不仅承担着教师育人的伟大任务,还肩负着传承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当前经济文化日益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社会,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我们必须要围绕着学生未来发展和民族文化瑰宝的高度传承,开展各种文化教育,不断丰富其教学手段和模式,有效扩展学生文学视野,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汲取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营养,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其综合文学素养,有效发扬传承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