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5-10-21李泉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人格思想品德

李泉

德育,乃品德教育也。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此古人之认识深矣。学校教育目标应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应仅寄望于班会或校会上,而应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语文课的责任更不可推卸。那么,在“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的教学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做到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呢?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中德育实施的必要性

要做到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实施的必要性。不要误认为“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仅指文化知识方面的达标,更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学生德育和智育都得到“达标”。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这不可以说不是大事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那他在这个社会中将到处碰壁,寸步难行。初中生是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处于可塑性很强的状态,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心智不成熟,逆反心理强,很多同学还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都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在教育教学中要朝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教师只有真切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失时机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坚持文道结合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时不再感到空洞乏味

每个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在教育教学中,就品德说品德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的德育材料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我们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范文,穿插与文本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学习感悟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具体可感地、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

(二)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并促其变为高尚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在社会上指人品,在心理学上指人的个性。人格和能力是人的心理特征的两个基本属性,我们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和综合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其工具性,又要体现其超越工具的人文性,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从而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清美丑,明辨是非,陶冶情操,学会做人,以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行为习惯、意志情操等进行培养,把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寓于语言教学之中,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分析、评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为寻求真知灼见而争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自由、民主和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和电教平台,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直观感性的材料中体验语文内在的美,将知识性、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挖掘其中的真善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并促其变得不断高尚。

(三)课堂教学的形式要自然,方法要灵活

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和智育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德育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教师要根据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情况,课堂的生成情况,灵活把握,只要一有可能就立刻实施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形式上也不拘一格,如有感情朗读,小组讨论,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写读后感,或用讲授式、提问式、启发式等教学法都可以。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要根據学生的心理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学生的心灵才能受到震撼,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学习中不是被动接受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三、把握好尺度,避免走进误区

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不能对其中的思想内容视而不见,或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或无意挖掘文本内容,失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同时,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要避免丢开文本,任意发挥,把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用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取代了对优美作品的品味,取代了对作品深层意蕴的挖掘,取代了生动活泼的课堂互动,学生心情就容易烦躁,以致开小差,而教师不反省自己,还大骂学生的话,其结果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败及语文课的活力缺失。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素质,只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素质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把握好尺度,恰如其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思想境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德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如果做到德育的渗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就容易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道德准则就有亲身体验、获得和追求机会,当道德准则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之后,学生就产生精神上收获的喜悦,反过来对语文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因此,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既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猜你喜欢

语文课人格思想品德
以鸟喻人
选择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语文课文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