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探索的有效策略

2015-10-21袁顺传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生活

袁顺传

一、提问的艺术性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向

(一)背景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大胆发言

枯燥乏味的问题谁会感兴趣去思考,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感觉,有背景作为铺垫,对学生的思考是一种激励。老师利用学生认知的特性,对某一问题的中心关键之处激发思维的着力点,为学生供应多样性的情境,如我们写作时常说的交代清楚时间、人物、地点、发生的事件、结果,像讲故事一样说给学生听,或者利用举例、比赛、表演等手段,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性地呈现给学生,可想而知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会发生360度的大转变,思考就变得自然而然的事了。老师呈现的情境,对学生引起的好奇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问题接踵而至,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腾出了宽广的思考角度,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問题。

(二)营造一个和谐敢言的氛围,让提问变得主动和精简

《不懂就要问》一文学生也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真正能做到的可怕也不少,究其原因是什么呢?这表明了其中一个学生的课堂胆小怕事的胆怯心理。有的可能会认为问题是否太简单,怕被人家取笑。其二是没有提问的一个表达思路,罗嗦又复杂的表达方式往往是学生提问的绊脚石。在课堂中如何创设促进学生心理开放的教学情境呢?有研究者提出:一是教师要自觉地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二是鼓励争论,延迟判断;三是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

老师不要随意地用“官腔”来打压学生的所谓无聊问题、错误问题,应该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更为准确的话语表达出来,要体现对学生的一种包容,避免学生在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时出现消极情绪,让学生明白不管怎样的问题都有它的价值所在,而在之处就是问题的再反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对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提高问题质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明白问题提出的价值所在,去繁就简,以简洁完整的“有用”问题获取未知信息。

《面积与周长单位》一节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1厘米和1平方厘米相等,一样多。”“对!”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随即让学生以“大象”和“大树”赛跑提一个类似的问题让大家思考:“大象和大树跑得一样快。”其中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对啊,大象和大树跑得一样快,学生顿时炸开了锅,笑成一团。此刻老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举一反三地解释一下原题目的错误原因,一个清晰的表达是学习的重要基石。

二、发散性的思维从引导中得到启发

墨守成规、一成不见看来不是新世纪的人们所追求的,追求完美和多样性才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老师有老师的思维方向,然而学生也有自身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导再加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会在学习结果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学习不能指手画脚、横加干涉,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更多的是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境创设、方法指导、解答疑难、指点反馈。换言之,教师对学生活动学习的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和原则性指导,以确保实践活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

《长方形的周长》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明明要算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想了半天还是算不出来,你能帮他解决困难吗?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想知道是怎样的一条难题。“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长5米,宽3米,其中的一边靠墙,用篱笆围了起来,求这些篱笆的长度至少有多少米?”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运用长方形求周长公式去算是不够的,还要减掉靠墙的一边,(5+3)×2=16(米),16-5=11(米);有的直接把各条长和宽加起来:5+3+3=11(米)。但其解答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学生算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最后通过发散性的解决问题过程结果圆满解决,这都归功于动机激发和情境创设。

三、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让他们明白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蕴藏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色彩,面对多元化的现实社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是聪明人的明智之举。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成为生活的强者呢?老师就要为学生保驾护航、乘风破浪。

学习中尽量让学生思考、举例、发言、动手,让更多的操作机会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所领悟有所收获。“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的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做中学”的方法其中谈到两点:其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其二,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圆柱体体积》教学联系到课文《乌鸦喝水》,引申出一个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实践操作获得生活体验。因为现在的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呈现讲授,课堂上穿插有关解决问题的生活素材,借助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假如掉了一个乒乓球在一个又高又窄形状又不规则的桶里,要取回来,不可以倒,该怎么办呢?还要算出一共要倒进多少的水,又要怎么算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灌水的方法,老师随即用学具让学生亲自操作一遍,运用所学的知识求出倒出的水的体积,期间还借助圆柱模型杯体把水倒回去解决,其价值都可谓非同一般。

最后,学生的求知欲是无穷的,只要老师在课堂上敢于下点心思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获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素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手段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综合提升,进行引导探索的有效实施策略得到体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变得丰富实在。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生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生活感悟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