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作文我做主

2015-10-21潘伟春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选材想象作文

潘伟春

近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写作被人为扭曲了。为了“考试”,作文“写什么”都被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之内。“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规定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这样的写作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样的作文千人一面,了无新意。为此,我们需要把作文的自由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自己作文的主人。

一、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选材,甚至为学生安排一些材料。如给别人让座、学骑自行车、钓鱼等等。这样的材料怎么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又怎么能写出学生的个性呢?

作文的素材是很多的,学生作文时,我们要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写起来得心应手的材料。如在写一篇反映生活中学到的知识的作文时,一位同学回忆起了她和奶奶一起去菜场买菜的经历,从奶奶的叙述中,她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比如,奶奶告诉她,那些小青菜上的“洞洞”是小虫子咬过的,是环保的,而色彩鲜艳、品相完整的小青菜是打过农药的;番茄上长了“小瘤子”,说明这种番茄是打过激素的;挑选土豆尽量挑选那些不破皮,外表圆的,圆的比较好削皮;皮薄多皱的辣椒够辣,而肉厚、表面光滑的辣椒辣味要差点……这位学生根据这些题材写了一篇《蔬菜的自述》,学生读完了她的作文,也從中学到了很多生活知识,这篇作文后来还在全市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二、把想象的自由让给学生

《语言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童年时代是最富于幻想的时代,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着力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写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是异想天开。

在以保护家乡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耳闻目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树木、垃圾桶、河水……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各自的经历与愿望。同学们很快编出了童话故事《小树哭了》《南渡河的倾诉》《一个塑料袋的流浪记》《垃圾桶与电线杆的黑夜对话》……生动有趣地揭露并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表达了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有了兴趣,学生想象的空间扩大了,课外作文变得有内容可写了。激发想象,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开心心地踏上了“自主作文”之路。

三、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达。第一,要营造自由、欢乐的写作氛围。建立起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搞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败他们的自尊心。第二,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扬个性、巧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在写一篇赞美我们的校园的主题作文时,学生除了用常用的写景手法,还运用了童话、诗歌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校园的赞美和热爱。第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感知体验;用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四、把评价的自由留给学生

要改变学生作文写教师批改这种传统单一的方法,应把评价的自由留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如每次写作之后,先花些时间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自改,着重鼓励学生标出自己认为最为得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然后将学生自改后的练习作张贴上墙(学生习作展示墙),由作者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互评互改、共评共赏(师生均可以在文中写评语、定等级),师生在互相评改、互相交流、互相欣赏时,着重评价文中富有个性之处,如某个词语很新颖,某个句子很生动,某种意识很超前,某处写法很独特……作文上墙,师生互改的做法,使好、中、差的学生作文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既让学生获得一种收获丰收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又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一旦学生具备了自己修改的能力,这将是终身受益的。

“自主作文”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自主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加强了从写到改的实践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作文教学也出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和谐氛围。

猜你喜欢

选材想象作文
快乐的想象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