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精彩在阅读教学中展现

2015-10-21孙霞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内涵想象

孙霞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推进,阅读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教给学生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

阿普斯在《学习技巧》一书中指出:“学生和其他读者所具有的普遍性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以同一种阅读方法去阅读材料。”他揭示了阅读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的整合。在通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朗读、默读特别是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和浏览。从《语文课程标准》对略读、浏览的叙述来看,是把它们作为阅读的目标来定位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学习略读和浏览的要求,在第四学段则要求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这就显示了略读和浏览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略读和浏览是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略读和浏览。略读和浏览都是粗略地大致地读,略读是侧重于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是粗知文本大意;浏览是侧重从阅读材料中查找所需要的内容或关键信息。它们有时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自觉思维的作用。

閱读能力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这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实践而形成的多层次、多侧面的能力结构。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即多样阅读方式配合使用,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探究性阅读等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让学生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独立思考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法国的雨果的《船长》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课文。如果将它作“常规化”处理,在课堂上字字落实地讲解一遍的话,只要学生都记住,应付考试也就绰绰有余了,但这样的话学生也无法体会雨果“对船长一生的诠释”的理解,更加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朗读的方法: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用标准的语音、恰当的语调,读出平淡的字面下真挚的情感来。朗读时宜用缓慢的语速、紧张的语气、顿挫的语调读出字里行间隐隐透出的船长伟大的品质。因此要求学生语速放慢一些,用平稳中略带感伤的语气来朗读。通过这样的处理来朗读课文,将书面语言转化成了有声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语势的同时,读出了书面文字“不可传”的深层意蕴。其中有的片段通过学生的浏览和默读则会加深对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文风的了解。此时学生会有这样感叹:“原来文章的内涵如此深刻!”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正是教师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吗?

二、充分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应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草原》中,写草原的美:“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是我总想高歌一曲”;写草原的颜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还有写小丘和羊群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他们既理解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

三、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

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就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三亚落日》一课第三四节中三个好像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的想象,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善于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了就不要重复;要设计多样式的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日久天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如《田忌赛马》一课,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场比赛中,当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胜了一场后,齐威王若改变对策能取胜吗?”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此引向广阔又引向深入。思维的广阔和深入还可以促进语言的重组,可以让学生把改变对策后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这样表达的语言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应不断地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精神,为他们打开一片广阔的学习天地。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内涵想象
快乐的想象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挖掘习题的内涵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