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语文课堂的三重境界

2015-10-21史文婷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骨精荷花境界

史文婷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谓风景绮丽,观摩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如同饱览明媚的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其中。

然而,也有些小语课堂让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令人无奈的“风光”:一是“死山死水”,过分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成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课,系统完整的语言被肢解得“七零八碎”;二是“花山花水”,刻意突出人文性,表面上异常热闹,却忘记了语文的本原;三是“假山假水”,内容多,课件杂,整堂课充斥大量不必要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如果我们把观摩课堂教学的过程看作是在风景胜地游览,那么理想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有这样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简单朴实才是真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是“尚简”: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展现在学生面前,扎实又简单地进行课堂教学。

【案例1】

在一次一年级的语文测试中,题目要求学生用“_______和_______是好朋友”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句话。一个叫陈与同的孩子举手提问。

陈与同:我想写“我和朱羽凡是好朋友。”可是我不会写“朱羽凡”这几个字该怎么办呢?

师:那你可以写我们学过的字,比如小方啊,小东啊,小红啊,就可以了。

张铭:可是我们班没有小方和小东。

思考:童心无欺,儿童的心灵最为真实和简单。对于刚刚涉世、踏入小学的孩子,万事万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本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把学生当成孩子,用童心去碰撞童心,用童真去激发幻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把学生真正当成孩子,少一些“文本”,多一些“人本”,就能踏准学生的心灵节拍,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中,也许将会增加更多刻骨铭心的东西。

第二重境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多元观赏最有味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是文本意义的接受者,更是文本内涵的主动建构者。他们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去解读文本的。学生是多元的,文本本身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看也是多元的。学生的解读有时甚至超乎教师的预料。

【案例2】《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谈谈对课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感受和看法。

生1:我觉得白骨精虽然很坏,但是她也有优点,比如在几次和孙悟空的交手中,她屡败屡战,不怕困难。

師:嗯,是啊,你的见解很有新意。

生2:白骨精还是一个有孝心、孝敬长辈的人,她在吃唐僧肉之前还不忘把自己的老母亲接过来,想和母亲一起分享。

师:孩子,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看法很有道理。

……

思考:不难看出,本节课上,个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偏颇,完全误解了文本的核心价值。教师不但没有及时引导,而且还推波助澜,鼓励学生在偏离的路线上越走越远。谬论、曲解、误读——竟被视为“创新”的解读。诚然,我们提倡“文本解读个性化”,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各抒己见,我们肯定学生的奇思独解。但是,尊重并非意味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全盘接收,一味盲从。脱离了基本标准的“创新”解读,必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当积极地培植学生进步的思想文化观念和健康的个性人格。

第三重境界: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万水千山总关情

这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境地,因为这是一种洞察世间万象的返璞归真。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经过不断地反省,对世事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要放弃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经别有一番风味了。

【案例3】王崧舟《荷花》教学片段

生:读了课文,我最喜欢作者用的“冒”这个字,我觉得“冒”特别美,可是美在哪儿呢?我也说不出来。

师: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这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答“长”“钻”“伸”等。)

师:怎样长出了才可以叫作冒出来?

(生答“起劲地、用力地、笔直地、高高地”等。)

师:用心感受荷花长出来时的那种状态,那是一种怎样的长?

(生答“痛痛快快、争先恐后、兴高采烈”等。)

师:(课件播放荷花)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冒出来的白荷花。它们仿佛想干些什么呢?

(生想象写话,全班交流。)

师:一个“冒”字把白荷花写活了。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冒出来!快冒!快冒!

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激励学生的灵感,就须引发其心灵的感动。教师要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感受,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堆砌那些自以为有用的内容,八方联系,兼收并蓄。有时候,教师徒劳地提供太多太杂的课外资料,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给孩子带来过剩的信息,造成他们的审美疲劳。

结语

不管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最讲究的是“自然”。对教师来说,感受理想的课堂教学三重境界谓之“入乎其内”;反思实践,不断审视修正,提升教学行为就是“出乎其外”。如果教师们都能在课堂上保持理性地审视,在课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鲜活的教学艺术,则必将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反思能力的建构者。

猜你喜欢

白骨精荷花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