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趣味元素,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魅力

2015-10-21邹维芳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儿歌剪纸趣味

邹维芳

数学是表面抽象,内部充满创新活力的学科,要获得正确的学科认知,将数学学到点子上,学出个性化,就一定离不开数学趣味元素的发掘。学生只有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和动力,才能够激发学习中的热情,找到轻松学习数学的状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认知还十分不成熟,难免局限于数学抽象、枯燥的表面特征。为此,教师要巧取旁道,不能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课堂趣味,赋予数学多彩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奇妙感知。

一、巧设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往往直接简单,以具体形象为认知核心,概念的书面强化对他们来说并不实际。而形象的刺激和参与其中的切身体验则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带动学生的了解欲望,因此利用教学游戏来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無疑是积极有效的。学生爱玩的天性能够让他们在游戏过程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打开灵感思维。在设计环节,教师要注意游戏的方便可行性、对学生的心理带动性,还有对数学概念的转化性等方面的问题。如在三年级《年、月、日》的学习中,大小月区分,闰年计算等问题让学生们有些混乱。于是,我在巩固练习中组织了“生日猜猜看”的游戏。要求学生不直接说出生日的日期,而是带入大家都熟悉的节日日期,如: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五天,让学生根据信息推算出确切日期并表达。别开生面的形式让学生们一扫紧张情绪,全体投入其中,换一个方式的思维方式也让学生们愿意主动动脑,融会知识。

二、精编儿歌,帮助学生简化理解

学生之所以容易觉得数学抽象、死板,很大原因是因为数学学习内容中概念多,概念描述公式化、客观化,令学生无法从形象思维中转过弯来。为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一个与学生思想接轨,深受学生喜爱的转换媒介,改编儿歌就不失为一个适合的渠道。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学生们所熟悉喜爱的表达方式,让儿歌带动学生对概念、定律的记忆,不仅能够放缓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还能够由生动形象的表达和优美的语言韵律转换出学生对复杂概念理解的效率。注意的是儿歌的改编要合理,描述要准确,所融入的元素要来自于生活、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如在四年级《升和毫升》的教学中,抽象的概念表述和陌生的印象认知让学生们始终无法对升和毫升达成具体的理解。于是我自编了儿歌对学生们进行概念强化:“1毫升,真淘气,躲进掌心不见你,指甲盖来比一比;1升呀,装罐里,拎起来要花力气,两瓶可乐就是你。”学生们都对儿歌来了兴趣,有的还马上用指甲盖比起来,在大家洪亮的背诵声中,数学乐趣得到了放大。

三、导入人文,丰富学生数学视野

数学学习给人的印象基本都停留在计算与思考的逻辑性定位中,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却常常受到忽视。实际上,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从数学发展的历史、定律诞生的趣闻,到数学家不懈追求的精神等,都是数学的宝贵财富。对学生导入数学人文知识,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深度扩展,学科素养得到沉淀;另一方面,则能够在快节奏的课堂中加入轻松元素,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以松弛,对数学的乐趣认知更加深刻。人文导入的内容要有启示意义和探究趣味,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四年级知识《统计》的教学中,我引入了这样一个人文故事:二战期间,英国空军因为战机损失严重决定为飞机增加护甲,但是却无法确定护甲的位置。于是统计学家发挥了作用,他们将中弹后仍安全返航的飞机中弹部位标上图纸,并将同样情况的飞机都这样处理,最后将所有图纸叠在一起,确定了没有中弹的部位就是应增加护甲的地方。学生们听得非常专注,对统计的了解学习兴趣也随之大增。

四、活动实践,优化学生课堂体验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应用,而传统数学课堂中,实践环节往往被问答和练习所占据,学生的思想压力可想而知。新时期提倡更科学、更轻松、更奇趣的课堂实践方式,因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进入了教师们的视野。活动实践更具号召力,更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将娱乐融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宽松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数学的探究意识,从而能够由学习吸收发散于操作应用。课堂活动的创设要规划好主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实践欲望,此外,活动的知识结合性与集体带动性也十分重要。例如,在三年级《奇妙的剪纸》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们从传统的剪纸艺术中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要点,提取到对称美的欣赏意识,我引导学生们开展了“墙报花边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尝试自己设计轴对称图形,并剪纸体验,评比哪一组的剪纸设计最独特,最有美感。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开放的形式,趣味的内容让学生们积极配合,灵活运用,发挥出了独特的个性。

数学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能力积累、个性开发是创造性学习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正视数学学习中的抽象感、枯燥感,以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为出发点,让趣味吸引始终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更加轻松,让学生的学习感受满载快乐。

猜你喜欢

儿歌剪纸趣味
剪纸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剪纸鉴赏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