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师如何快速适应教学环境

2015-10-21梅漪涟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挑战环境孩子

梅漪涟

作为刚刚从大学校园进入小学校园氛围的新教师,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还有对知识从接受变成教授的转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学之初的两个月如何快速适应身份的转变,以及做好一个数学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新教师所要不断学习以及磨合的新历程。

一、从新出发,用热情接受和适应新环境

1.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并把它当作终生的事业来奋斗

瑞安思认为,“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成绩成正相关。”作为教师,本身对于职业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影响着他在教授知识时候的态度,而这种上课时教师所营造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上课的心态和接受知识的态度。

与我们新教师一样,学生其实也在努力适应着新教师带给他们的新鲜和挑战。新鲜的是这位新教师年轻有活力,上课的时候精神面貌给人以激励与振奋。挑战的是,这位新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掌握不全面,往往在一开始以期末成绩作为对这位学生的印象而以偏概全,从而遏制了他们其他方面才能的发挥。

我们要做的,不但是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也要带领自己的学生们尽快适应由我教授的这门“新”学科,以及这门学科所带来的“新”知识。

2.勤学好问,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

每一个新教师都是有潜能的,很多时候,只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未能充分表现出来而已。在客观原因面前,我们或许会感到茫然,想努力适应却又无所适从,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限制我们进步的主观原因。古人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我要把这段话改一改,“学人以鱼,不如学之以渔”。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新教师面临的往往是经验缺乏而又解决无能的困惑,有些新教师选择独自面对,并想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导致了有错却不自知的严重后果。这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不恰当的方法。

作为新教师,我的许多习惯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看来是不适合,不恰当的。比如,我讲解题目时候的语速太快,我在讲解实际应用题的时候没有将题目意思分析透彻就让学生独自解决,我上课的口头禅比较多等等。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我主动积极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听我上课之后,他们为我建议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在这之后,我也陆续听了很多教师的课,欣赏他们游刃有余的上课姿态之后,也为我今后的上课姿态做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二、从心出发,用耐心适应来自学生的挑战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当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的性格由各种不同的因素横向或纵向互相影响而成,即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有的孩子灵敏机智,但是活泼好动;有的孩子沉默寡言,但是乖巧听话;有的孩子乖张跋扈,但是他也总有某些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发掘。作为新教师,我们不该只凭借成绩来判定一个孩子的好坏,更不应该仅用一个依据而把班级中调皮捣蛋的孩子划入到“坏学生”的行列。

班级中有一个学生,他上课时常会东张西望,甚至旋转身体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讲话,我上课提醒了很多次也没有效果,而且他的作业也让人很不满意,字迹潦草,页面邋遢。直到有一次我听他和学生在闲聊,分享他们自己翻阅的科学书上的知识,才发现他讲得头头是道。后来问他了解到,原来他早已在课前预习完上课的内容,才导致上课时候心不在焉。这时,我才想起了被我忽略的,他作业本上的习题都是做对的事实。于是我会在课前给他布置一些自我挑战题,告诉他,只有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的新课,才能将这些挑战题做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他已经改正了上课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也早已走出了他在我心目中“调皮捣蛋”的这个牢笼。

三、从辛出发,约束自己,适应教学新环境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例如,有学者在探讨了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之后,提出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的观点,报告还指出,未来教师还应把这样的观点作为自我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師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方面会不同于今时今日,相对的,在能力上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在课程改革下的今天,也对“教学”两个字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所谓“教”,是指教师的活动,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所谓“学”,是指学生的活动,是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学”是指“教学生学”的师生一种互动,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教师的引导学生探索“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从而使得“教”和“学”这两件事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怎样在授课过程中,摆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拘泥,跳出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育方式的圈子,以学生为主体和主角进行教授与探讨,做好教育内容的研究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是新老师需要学习并尽快掌握的新内容。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挑战环境孩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