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0-21黄斐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美术课堂

黄斐

卡尔威特曾经说过:“绘画可以使孩子的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通过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绘画技巧,同时,也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意志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美术教学却处在困境重重的地步。初中美术教学与语数外等主科相比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但是由于美术教学是初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又不得不开展。下面本文就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一、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效率低下

罗恩菲尔德曾经说过: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筹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启发人性中求知、乐善、爱美的本能,塑造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和崇尚人格的催化剂。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开展智育教育的同时,兼顾学生在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初中美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初中美术教学并没有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旧处在发展困难的境界中。归根到底,是由于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很多教师仍旧将学生语数外等文化课的学习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美术教学则长期处于“打入冷宫”的状态,对于美术课的讲解也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很多家长则把美术视为“洪水野兽”片面地认为子女爱好美术就是不务正业、不学好,而横加阻拦。很多家長认为美术只是学习的副科成绩好坏无所谓,只有将语数外成绩提上去才是子女成才的标志。与此同时,很多学生也觉得美术课只是调节娱乐课,至于美术课内容听不听都无所谓。这种教师不重视、家长不支持、学生没兴趣的美术教学,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使得高效优质美术课堂的构建成了一纸空谈。

(二)教学模式陈旧闭塞,教学资源匮乏

腾守绕曾经说过: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美术教育,是盲目和不成熟的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由此可见,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科学、规范、合理的美学指导是开展美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也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的灵丹妙药。然而受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观念陈旧、教学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初中美术教师仍旧沿袭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课堂的重点放在美术知识点和绘画技巧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对美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渗透和融入。这种僵化呆板的陈旧美术教学模式,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阻碍了高效优质美术课堂的构建和发展。

此外,很多初中美术教师将美术课堂仅仅设定为教室这一狭窄的教学空间内。而忽视了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感知生活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美术因素、积累美术创造题材意识的培养。这种单纯靠教师讲解美术知识、技巧技能,学生简单模仿绘画的美术课程,使得本应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美术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

(三)“一刀切”现象严重,忽视个体差异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开展高效优质美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立足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做到在保持美术课程进度的基础上,开展层次性、梯度化、多样性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由于受课时少、授课任务重、考试压力大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初中美术教师通常采用“一刀切”的课堂授课方式,在讲解完基本知识点后,让学生临摹某一作品或者是让学生背记基本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的考察。教师的这种看似“规范化”“整齐化”“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美术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二、提高初中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美术教育关注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是中学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的成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与美术文化修养水平……”由此可见,初中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水平、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文化修养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学校应以转变自身的美术教育观念为突破口,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国家、学校应建立健全知识考核体系,改变以往只以语数外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观念,应在考试中融入一定比例的美术教育考核板块,如“美术基本能力测验”,以分数考察的方式来提高学校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教师应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才需求的变更等多方面人手,向家长、学生宣传美术教育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陶冶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对美术教育正确、客观、公正的认识来提高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度。从而在关注美术教育、欣赏美术教育的基础上,促进美术教育健康、全面、系统的发展。

(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充实教学资源

毋庸置疑,美术教育是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性培训课程。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美术教学资源以提高美术课程的含金量。同时,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最终教育目标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教学手法,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层次性和立体性,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初中美术教师应从课程内容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美术素材选取等多方面人手,来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化、全面性、层次性的教学模式。如在观看完《父亲》这幅油画后,学生肯定被油画细腻、独特、真实的画面而震撼。此时,教师应让学生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选取如素描、油画、水彩、抽象、漫画等自己擅长的绘画技能将自己父亲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践性强的美术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自身思维提供了良好的途徑。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灵活、新颖、多变的美术教学资源,从而使美术课堂走出教室,真正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通过这种实用性强、生活气息浓厚的美术教学,来提高美术教育的真实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陶行知曾经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由此可见,在初中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层次性、梯度化、立体化教学,从而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通过灵活多变、层次鲜明的教学题材促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自身能力接受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让美术能力稍差一些的同学进行简单的模仿、临摹绘画,并给其布置一些灵活机动的绘画难度较低、操作可行性大的美术作业;而对于美术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则可以让其借某一题材进行美术创作,其间为其在绘画技巧、创作方向、表达形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美术指导。这种层次鲜明、梯度适中、灵活多变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充分调动不同美术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构建了良好的平台。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活动时间举办美术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写生;让美术学习积极性低学生们,定期设计“黑板报”;为有创作才能的学生,创办“画展”等形式来丰富学生们的美术课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初中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黄金时期。在初中教学中开展高效优质的美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逻辑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情操的陶冶、审美水平的提升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端正授课态度、不断充实美术教学内容,同时,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教学手法来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可观、可想、可操作的真实学习环境。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美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