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会结构演变和空间分异研究

2015-10-21蔡明星

房地产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会结构城市规划

【摘要】控制和解决城市空间分异是城市发展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城市规划工作及其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关键词】社会结构 空间分异 城市规划

1 社会结构演变

1.1 社会分层

被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一群人,则称为一个社会阶层。城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被分层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城市社会分层并不是认为划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通过社会流动来实现。

1.2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指一个自然人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它是社会分层和社会结构演变的动力。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环境的变迁、人口或生育率的变化、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变迁等。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政策的影响很大,会改变或左右部分社会流动的方向。如西部大开发,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等。

1.3 社会变迁

所谓的社会变迁是指由社会结构与功能上的演变而引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核心和实质。社会学家们相信,一个社会只有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社会结构形式,才能保证自身生存与延续所必须的秩序。

社会结构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会通过自身内部的矛盾演变达到应付和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需求。一旦作为实质内容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就会在社会各个层面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引发整个社会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并通过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带动城市现象层面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城市空间层面的变化。

2 城市空间分异浅析

空间分异指具有特定特征与文化的人群聚居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在整个城市中形成一种空间占有的分化甚至是隔离的状况。

2.1 经济发展对城市产业空间的影响

在西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经济高速发展所引发的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将会不断发生演变,工业在城市GDP所占比重将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在城市GDP所占比重将逐步加强。城市各部分的产业空间将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在中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空间节点的极化效应将会等到极大的强化,渐进的引发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和调整。以上海为例,上海作为便利的水陆空经济枢纽,是国内外资本高密集投资地。城市中心地区逐渐成为了国内外跨国公司总部和经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近远郊区则成为国内外资本大量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集聚区。

2.2 人口变迁带来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快速的城市化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导致了大量人口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现有的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下,流动人口在制度上和社会上依旧处于不利地位,他们一般不能享受补贴性住房,住房选择也有限。因此他们通常在城中村聚居,形成与富裕的门禁社区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间,加剧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异质性和多元化。

这一部分主要从人口迁移、迁居来分析人口变迁带来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人口迁移、迁居和居住空间分异在西方有很深入的研究。迁移、迁居的空间结果通常是居住空间分异和隔离。自芝加哥学派学者伯吉斯(Burgess),派克(Park)等提出同心圆理论以来,居住分异一直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一般认为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家庭人口特征和种族是当今西方影响人们住房选择行为和居住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其基本观点是:随着城市空间扩展,市外迁移人口的进入,市区住房的老化,高收入家庭逐渐由市区向郊区迁移,旧住房过滤到低收入家庭并形成了不同的社区。这在中国也有很相似的情况,如城中村。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区位居住条件、外部环境、住房条件以及居民的人口和家庭构成、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高尚社区、高级公寓与城市中的城中村、棚户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形成对比,这种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显著表现。

2.3 社会变迁引发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住房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形成了以公房租赁为主要住房获得方式和单位大院为主的组团式社区的特征,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相对均质和单一。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使得城市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分化,贫富差距逐渐加大,导致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快速分化。使原来相对均质的单位社区转变为多元的、异质的城市居住空间。

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城市土地存在级差地租,房地产开发也开始注重区位的选择。在城市中,不同阶层的群体,由于经济收入、文化、语言、信仰及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的倾向。社会各阶层对邻里和社区的选择也开始有所不同,具有类似需求的同一阶层居民就会迁居在一起,在特定的地理地段形成社会构成相对一致的居住群体,从而形成居住空间分异。

3 空间分异规划对策浅谈

城市规划应充分认识到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动力机制,分析其原因,并对其进行引导和控制。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可采取这样一些对策:一、加强城市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投入,缩小不同社区外部环境的差别;二、通过多元化的公共空间建设来减少社会空间隔离,提供不同阶层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活动的场所;三、探索混合居住模式,将大规模的开发单元划分为小的组团,分散在其他社会阶层的邻里之中;四、建立城市规划社区参与的实施机制,通过社区自主营建的方式来激发不同阶层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强化社区认同感。

近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在不断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和发展,城市规划的研究也由此从单纯物质形态空间转向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从理想化的城市形态构想转变为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城市规划应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公众利益,提倡公众参与,解决现实社會问题。

4 总结

控制和解决城市空间分异是城市发展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城市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正确的城市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新动态,借鉴国外相关的理论成果与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城市社会特征,制定适应的政策,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Williamson, J., The origins of segregation. Problems in American civilization1968, Boston,: D.C. Heath. xiv, 113 p.

2. Roberts, B.R. and R.H. Wilson, Urban segreg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Americas. 1st ed2009,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x, 231 p.

3. 杨上广 and 王春兰, 国外城市社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综述及政策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 2007(02): p. 42-50.

4. 阎小培,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社会结构变化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p. 71-79.

5. 黄赪宇, 浅析如何通过城市规划解决城市空间分异问题. 山西建筑, 2008(01): p. 60-62.

6. 周毅, 论城市社会结构变迁. 云梦学刊, 2003.

7. 黄亚平 .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蔡明星 男 规划设计师,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规划设计师。

猜你喜欢

社会结构城市规划
大数据对“社会结构”的新定义的文献综述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乡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哪些难题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