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导入“戏”戏中寻“趣”戏趣共生

2015-10-21黄雪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粤剧戏曲兴趣

黄雪萍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本文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的几种主要的方法。

【关键词】戏曲;兴趣;粤剧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作为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它那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俨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粤剧作为广东本土具有独特风土人情气息的大戏,也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广为传播的剧种之一。《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广府大戏,属于皮黄系统,受昆、戈、汉、徽、秦、湘等剧种的滋润和影响,借取其唱腔之所长又吸收地方音乐和民谣并以粤语方言演唱,既与传统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又别具典型的地方特色。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和宝安区教育科学培训中心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适时在辖区学校内试点开展“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以点带面,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戏曲。为继承粤剧这一岭南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之精髓,我校自2009年9月起,响应上级主管部门“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号召,选择粤剧作为本校戏曲特色项目,积极引入粤剧师资力量,选派质优学生代表组建校园粤剧队,并积极进行训练。训练中,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粤剧兴趣小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学生、家长、社区群众的好评,据统计获得宝安区艺术展演和比赛奖项达30多项。深圳市级奖项达20余项,其中由曾小蓉同学主演的粤剧折子戏《赵五娘千里寻夫》获得2011年度第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 地方戏业余组年度小梅花“十佳”称号。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学校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粤剧)作为其中一门校本课程来进行探究,下面谈谈“粤剧进校园”的具体方法:

一、以点带面,趣导入“戏”,戏趣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粤剧兴趣

时光荏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便携式电子类设备的运用使得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唱歌,特别是喜欢唱容易上口的流行歌曲,因为其节奏轻快,简单易学易上口。在他们眼里,戏曲不接“地气”,咿咿呀呀慢慢吞吞、戏词生涩难懂,是老年人喜欢的节目,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比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戏曲与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因而对戏曲不感兴趣也是情理之中的。针对此现象需主动转变观念,不要求所有学生学习和了解戏曲文化,而是挑选质优学生参加粤剧兴趣小组培训,以点带面,趣导入“戏”,树立榜样或主角或标杆式的人物形式来激发和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粤剧兴趣。粤剧的演出形式多种多样,戏中有歌、歌中有戏,有部分粤剧是以叙事形式结合对白为主要旋律的,透过创设情境,学生容易接受且容易学唱,唱起来琅琅上口,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的元素,让学生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达到让学生在乐趣中高效地学习的目的,从而培养他们逐渐喜欢粤剧、热爱民族戏曲的情感。

二、“唱”字上做功夫,努力“请进来”,努力实现“模仿”到“神似”再到“融合”的转变——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戏曲兴趣

在中国戏曲界,艺人们习惯运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当师傅“口传”时,他已经把多年对于这段唱腔的感悟、体验,以及风格的把握和只能“意会”的经验完全融入在其中,让徒弟们心领神会,达到“心传”的目的。

在我们的平时训练中要求学生学唱几段戏曲唱腔,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演唱活动了解、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体验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在戏曲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剧情,诠释文学意蕴是激化学生学习戏曲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戏曲课程中运用传统教唱的方式,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戲曲魅力所在。每次上戏曲课时,学生常常对完全异于普通话的戏曲粤语式的吐字、长长的拖腔犯难,特别是长长的拖腔速度缓慢、节奏迟缓、旋律起伏大,很难把握,也很难学会。针对这个问题,我努力配合街道两位粤剧老师,不但要自己说粤语、学唱歌词,在带队训练中采用教师范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方法,适当加入动作的配合和鼓点的敲击,边唱边做、边演边敲,同时用DV摄像机拍摄训练过程,训练结束后将拍摄到的录像素材复制到电脑上,认真听取视频文件中的戏曲词的发音是否正确,音调、音高是否准确,演唱时的感情是否契合曲目意境;认真观看视频文件中的肢体动作和神情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配合和轮转是否默契,观察戏曲的表演时是否认真用动作、用心、用情去感染观众等等,以便在后期训练中加以改正和提高。唱腔是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了解了角色的思想行为及性格特征后,首先要弄懂唱词的意思,唱词要让观众听清,要唱出感情,唱出词义最本质的东西,更要理解音乐唱出意境,唱出激情,做到字由情生,腔辅字行,让节奏、旋律、感情、语气等很自然地融为一体。例如:在教曾小容学唱《赵五娘千里寻夫》时,特意多次请宝安区文联副主席卓佩丽老师莅临我校对其进行细致的个性化指导,通过卓佩丽老师手把手、一招一式的教,要求学生注意关键字词的发音与转调,各语句间的装饰音的演唱和使用,以及最后的耍腔,动作要做到位,眼神、身段、动作要符合歌曲的意境等等。一句句模仿,一句句细品,一句句体会,逐渐地形成融会贯通,学生渐渐进入角色,开始慢慢品味唱腔、神情的韵味,感受经典的内涵。此外还特意将曾小容多次带去广州粤剧团,邀请广州粤剧团的名师对其主演的折子戏《赵五娘千里寻夫》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的指导和点拨,通过粤剧团老师和卓佩丽老师的认真、耐心、细致指导,其主演的《赵五娘千里寻夫》节目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实现由“模仿”到“神似”再到“融合”为自身特色的转变,通过各级比赛和选拔,从而晋级在江苏省泰州市举行的2011年度第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 萃”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2011年度第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 地方戏业余组金奖并获年度小梅花“十佳”称号。

猜你喜欢

粤剧戏曲兴趣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