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速写与相机对绘画创作素材收集的作用

2015-10-21李博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速写

李博

【摘要】速写中的速度是技能的熟练而非相机中的快,绘画的激情也并未从机器中寻得,画家的基本素养训练是无法用快门按键来取代,因此速写艺术不会被当今普及的相机所代替。由于速写是画家对于事物把握的长期技能和情感培养的结果以及成为主观艺术家情感材料的最佳收集手段,而相机技术能为画家的素材收集提供快速详细的客观性辅助图像,因此其速写为主与相机为辅的资料收集方式最能体现绘画作品所蕴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因素与图像的真实性。

【关键词】速写;相机;素材收集;主辅作用

【中图分类号】J214 【文献标识码】A

速写的概念在辞海中是这样的:“一般指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及迅速描绘对象的能力;从花费的时间上来说,它不可能像长期素描那样细致而深入地刻画物象的细部,也正因为有时间上的限制,速写促使作者去捕捉灵光乍现的主观情绪感受,使其内在艺术气质最迅捷,最直接地得以展露!”

21世纪初数码技术飞速发展,大到高分辨率摄影器材、小到手机等,商家把照相技术已经普及到大部分人的手中。在当今美院部分师生和社会各界画家出外写生课也变成了考察课,手中的速写本在部分艺术家的手中也随之被数码相机所取代。当今以相机取代画家手中速写本的收集材料方法这种误区一直蔓延,笔者认为速写是主观能动性情感绘画资料收集方式,但不够细腻这恰恰是相机收集创作资料的长处,因此二者具有互补性,其主辅性对于绘画创作资料收集的作用是艺术家必须得到清晰认识。

一、速写中“速度”的独特性与的“情感”的主体性

速写中的速度不仅是快的意思,它涵盖画家在艺术表现中所具有对事物准确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总结、归纳、升华的结果,是提炼出一种绘画技能的表现,快是建立在准确技能提升基础上的熟练。如:陈丹青老师绘画造型能力的强劲是建立在自身多年坚持不懈在速写中的努力,他在创作《西藏组画》时在拉萨进行过大量速写,采集了大量素材资料,为其创作打下了雄厚技能掌控与情感基础。激情是人类向往一切美好而又渴望获得的精神满足。没有激情的绘画就食之无味,人是生活在一定的人类社会当中的,是在这种土壤里不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并不是空穴来风、无根之水。(一)激情对绘画的作用能使人们对自身社会生活充满认识的渴望和表现的欲望,一幅速写作品没有激情它就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触,对与观赏者也不会产生共鸣。(二)激情对于绘画意义的提升,对于认识领悟力的提高是必要的,它可激发画家内心对于自我理想状态社会形态的追求,对于现实问题的批判。(三)激情也是艺术家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养,一个对生活与作品之间的美没有感觉的绘画者必然不会创作出具有一定美感的艺术作品,因为它就不能够促使自己喜欢上任何东西。古人云:“观人之神,如飞鸟之过目,其去愈速,其神愈全。故当瞥见之时,神乃全而真。作者能以数笔勾出,脱手而神活现,是笔机与神理凑合,自有一段天然之妙也。”

二、画速写的意义

速写的意义有三方面:第一,速写能够提高绘画技能,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第二,通过速写进行各种生活素材收集,促使我们内心对于事物的情感培养,为艺术形象典型化塑造做好准备工作。第三,研究性、探索性的速写,可以加强造型方式的变化,丰富我们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不断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一幅技能性高、情感性丰富而又最简洁的速写艺术本身也是一种绘画的创作形式,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些都是相机技术工具不能达到的,需要用自己的双手、眼睛、大脑去体察,去寻找最简洁、最准确的表现方式。《颐园论画》中所说:“凡名家写意,莫不从工笔删繁就简、由博返约而来,虽寥寥数笔,已得物之全神,前言真本领,即此等画也”。

三、相机技术的“速度”含义

摄像技术诞生从19世纪中叶起到推广再到21世纪初被普及,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它的速度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它的发展速度之快已经在本世纪初将数码照相术应用于普同人群。第二,如今人們普遍能够随时随地运用快门轻轻一按所见风景就尽收眼底,高像素分辨率可将图像记录得十分清楚详尽。其对于客观物象的采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恰恰成为许多绘画者钟爱它的原因。然而相机技术的作品在造型上的改变是有限的,在色彩的改变上是需要严格遵照一定的滤镜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而非人类内心所渴望的情感表达,其不足有三:一方面,独立审美趣味的缺失;二方面,照片中主动情感与气氛感的缺失;三方面,单纯照相记录对灵感的破坏。

四、速写技能与相机技术对绘画创作素材收集的作用

当今照相机数码技术的普及,外出写生也变成了考察,大多是用拍照代替了速写,照相机技术可以将绘画者感兴趣的景物客观详尽而迅速地进行采集,可以为画家创作提供大量的图像细节,这些优点是速写技能所不具备的,但照相机只能是画家搜集创作素材的一种辅助方法,它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取代速写对画家生活的体会,不能取代画家的主观情感与意识。速写是心、眼、手三者高度配合的表现方式,在速写的过程中画家内心感觉会随着线条力度、波动,情绪、性格沿着笔迹流露、发泄,这个过程并非机械的照抄,而是一个主客体的交融过程,是照相机无法替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刘国辉在他的速写作品集前言中说,“在画家与相机结缘的当代,速写已渐渐被淡忘和异化,青年学生已不屑于此类手工的活计。下乡一转,带回大叠的彩照,却不见一纸真切的速写,要不就是对着照片营造比大师还大师的杰作。先进工具的运用无疑对于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有着巨大的帮助,然而,这不能也不应该全盘替代我们的手和脑。许多前辈艺术家的成功实践,足以给予我们丰富的启示和巨大的鼓舞。”如画家李可染、陈丹青、徐芒耀、罗中立、刘文西等人,他们的速写令人激动和难忘、画面相当感人,这些作品都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速写与实地体察相关,才能表现出传神的速写素材,进而创作出传神感人的美术作品。如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即道出了绘画素材得来的真谛,因此作为有成就的画家就必须以速写为主的情感素材收集与相机为辅的客观图像资料采集才能成为绘画创作最为有效的素材积累模式。

五、总结

综述可见速写技能与相机技术对于一个成功的画家而言,必须长期坚持以速写为主培养眼、脑、手及情感的一体协调性,而相机对绘画者只是作为细致精确的客观图像资料的收集手段,作为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不能用机器主义来代替每位不同艺术家心目中的自我情感释放。因此,以速写技能为主运用于主观素材收集与相机技术为辅的客观图像资料采集可对绘画创作素材的整理起到主辅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典藏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陈丹青.我与西藏组画[M].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2009.

[3]<清>松年.颐园论画[M].黄河出版社,2014.

[4]刘国辉.当代速写精粹-刘国辉专集[M].荣宝斋出版社,1997.

[5]陆秀竞.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M].西泠印社出版,1999.

猜你喜欢

速写
《青年速写·归》
丰子恺的“速写本”
建筑速写系列
论速写训练在美术教学中应用
美术高考速写要从内画
阿逗的留英速写本之租房技巧篇
风景速写
速写大起底
阿逗的留英速写本留学党的春节
阿逗的留英速写本初到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