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现状及对策调查

2015-10-21刘檬柠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社区参与民族地区

【摘要】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山川秀丽,资源丰富,人杰地灵,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通过对荔波县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等进行了解已明确民族地区社区参与和旅游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促进荔波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现状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南边陲。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是全省三大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之一,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荔波境内居住着布依、水、苗、瑶等多种民族,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荔波的民族风情独具魅力、浓郁而又古朴,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参观价值,丰富了旅游多元化的格局。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其中国家级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占全县1/6的面积,以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珍贵的科研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旅游业正促进着荔波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荔波县的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和污染,随之而增长的旅游者给当地居民在生活、文化上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态度以及居民的参与度决定着旅游业今后的发展状况。然而,在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过程中,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是否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的设计与规划、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旅游收益的分配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由于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参与度较强,其日常生活及民俗等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因而,只有把旅游发展与规划与社区参与结合在一起,使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社会学的问题在民族地区越来越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在各种文化,习俗被搬上舞台时,游客虽然“进入了真实生活的后台”,但由于旅游行为的组织化、社会化和机构化,游客真正看到的后台是一个“装饰过了的后台”。而只有极少数旅游者才可能获得“旅游场合中的真实”经历。从另一方面看,在旅游化的社会空间里,当地居民也早已非常习惯(“ 甚至忽略”)了旅游者的出现和存在。他们照常生活、照常工作甚至“照常接待旅游者”,他们已经完全自然而然地“把旅游者当成是旅游地的一道风景线”。旅游社会学中社区参与度以及游客的真实性体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二、荔波县旅游现状及旅游社区参与情况

(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旅游发展概况

作为以政府为主导开发的地区,荔波旅游业自1986年开发建设以来,在省、州的关心扶持下,通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旅游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国内传统客源市场稳中有升,境外市场开发初见成效,入境游客逐年增加的特点,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全县的新兴支柱产业。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该社区旅游蓬勃发展的典型代表:该景区开发建设至今,通过国债资金、上级补助、拉动内需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累计投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亿元(申遗投入除外)建成景区步道,栈道40多公里,景区旅游公路30多公里,大、小码头20多个,桥梁4座,公厕23座,休息亭廊15个,停车场17个,游客中心5个,综合管理用房1幢,管理站13个。先后开发了鸳鸯湖水上游览、水春河漂流、天钟洞、卧龙潭漂游、大七孔游船、小七孔湿地等项目,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荔波旅游存在着社区参与不足、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管理体制性问题,随着旅游在荔波县境内的快速推进,因以上管理体制性问题现旅游发展过程中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调研组通过为期五天的调查,着重对社区参与不足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尝试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二)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旅游社区参与情况调查

1.社区参与旅游经营的情况

经调查,荔波县居民在旅游区主要以经营杂货店、餐馆及地摊为主。

景区内,每个景区电瓶车的停靠点都设置了若干杂货店,经营内容主要包括具有荔波特色的杨梅汤、小食品、拖鞋租赁等项目。每个停靠点平均有10家杂货铺,所以造成了相对较大的竞争,所以没有一家杂货铺存在商品垄断或价格过高的情况。

荔波县餐館主要分布在荔波县城美食一条街,人均消费都在40—50元左右,消费水平适中。每天在吃饭时间平均空桌率约为30%,多数餐馆生意较好。而在景区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餐馆,仅有简单的凉面摊,价格相对于全国其他景区处于中等水平,但味道、卫生环境较差。

而地摊的分布情况属于多而散。无论在景区还是县城,都存在地摊的分布。县城地摊主要经营烧烤、丝娃娃及饰品,价格低,味道好,所以选择的游客也较多。在景区内,地摊的经营项目主要是烧烤和煮鸡蛋。最值得一提的是售卖煮鸡蛋的群体都为10岁以下的儿童,调查中遇到最小的儿童仅4岁,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提着一篮煮鸡蛋,央求路过的游客买。出于同情,半数游客都会愿意买,但另一半游客的拒绝为这些儿童带来的伤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也亟需政府的管理和控制。

2.社区参与旅游就业情况

据亨德尔森(Henderson)教授估算:一个旅游度假地1万个游客每日可平均创造313人的就业机会,1万个饭店使用者每日可创造28个人的就业机会。上文提到荔波游客日接待量平均可达到1万人以上,所以旅游为荔波县可带来持续而众多的就业机会。

但是,当地的旅游就业存在着当地居民收入较低、地位较低、季节性强的特点。如在“尧古”村,一户居民承担了展示布依族特有的为逝者表演的“侽戏”,除了该户居民向游客收取的极少的参观费,政府每日仅补贴全家20元。因收入过低,再加上荔波几乎是以水为灵魂的旅游区,季节性闲置较明显,该户居民仅有一位老年女性在家负责接待工作,其他家庭成员均外出务工。

在如大七孔、小七孔等大型景区内,同样有当地居民工作的身影。但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主要是出售门票、打扫卫生、驾驶电瓶车等较低层的工作。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情況使得当地居民注定无法进入景区管理层。而景区门票收入主要纳入政府财政,当地居民虽然与景区仅一墙之隔,却从无任何分红。

3.社区参与旅游决策情况

社区参与意味着可以免除使用传统官僚方式,按照开发机构认为的最接近社区成员想法或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使成员融入社区发展之中(Skelcher,1993),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体现了部分权利的转移和重新分配(Willis,1995)。社区参与既是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也是社区居民参与各类公共事务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的分担以及对社区成果的分享。

无疑,社区参与旅游决策是一种避免政府与居民间矛盾、提高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但在荔波县,经调查研究,当地居民表示政府决策从未参考过当地居民的意见,直接由政府单方面做出决策。这一决策方法必然导致当地居民的不理解和不满意。而政府为了转移矛盾,逐渐将旅游开发项目承包给外来的公司,由其负责开发,将矛盾的中心由政府自身转向了承包公司。可这一方法仅是治标不治本,终究无法解决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三、总结

通过为期5天的研究和调查,本调研组针对荔波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对民族地区社区参与和旅游现状做出分析和建议。

1.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荔波旅游的扶持力度。举办旅游培训班,争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应成立旅游合作社,联合旅游公司帮扶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高社区参与度。

2.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整合资源,创新特色旅游产品。由于荔波旅游开发起点低,基础薄弱,在提高对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的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同时挖掘和整理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等民族文化,使扎染,刺绣等民间工艺饰品成为荔波民族地区旅游的亮点。

3.找准市场定位,围绕市场发展需求,保护古老风俗,建设特色民族村寨;围绕旅游,狠抓生态保护,着力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建设和保护。

总之,以民族文化为产品内涵的民族地区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欢迎。所以荔波县在开发民族地区旅游的同时,应该整合自己的优势,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利用民族文化,地质文化等优势综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旅游。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的表现,更是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障,也让村寨中的各族人民通过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增强社区参与度,走向和谐富裕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辉,王生鹏,孙永龙.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8 (03).

[2]刘亚敏,伍玉静.试论政府在社区参与旅游中的作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作者简介:刘檬柠(1994-),女,云南省临沧市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民族地区
基于社区参与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文化建设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社区参与下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困境与对策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