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儿歌教学刍议

2015-10-21姜盛文

速读·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音韵尾巴儿歌

姜盛文

摘 要:在现行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儿歌在低年级所占比例较大。可见,儿歌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训练语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强化诵读感受儿歌音韵美,创设情境:体会儿歌内涵美,灵活施教使学生喜之乐之等都是进行儿歌教学的好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现行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儿歌在低年级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儿歌,类型多样,表现手法各异,读起来优美动听,韵味十足。可见,儿歌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训练语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儿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置身于愉悦、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怎样使儿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诵读:感受儿歌音韵美

儿歌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语言的音乐性,表现在语句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诗句中语音的强弱、长短和轻重有规律地交替,以及诗句的押韵和停顿,叠词、叠韵、连锁、反复、摹声等手法的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感,使得儿歌读起来顺口、流畅、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因此,儿歌教学应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音韵之美。如教学《轻轻地》(第一册):“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这首儿歌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活泼,生动有趣,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只要引导学生跟着节拍来诵读,采取多种形式来诵读,学生自然会理解其意,感受到它的音韵美。

诵读并不是一读了之,或机械重复,教师要事先确定训练目标,如认知目标:通过拼读儿歌,解决生字新词。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儿歌,培养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意目标:通过朗读儿歌,激发感情,陶冶情操。然后再根据儿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考虑诵读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诵读,这样,学生在每一次的诵读中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体会儿歌内涵美

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形式来再现儿歌所蕴涵的美。如教学《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儿歌描述的内容想象一幅欣欣向荣的田野画卷:雪白的棉花,翠绿的大豆,红红的高粱,金黄的稻子……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再做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把这一切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下来,这样,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學生已经沉浸在儿歌所描绘的景象中,真切地感受到儿歌的内涵美,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三、灵活施教:学生喜之乐之

游戏法。儿歌中有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游戏歌,它是儿童游戏时伴随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儿歌。在儿歌教学中,可以把适宜的游戏与相应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语言信息,感受到读儿歌的快乐。如《拼一拼》,“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小鸭,嘴巴扁扁。拼出小兔,尾巴短短。还能拼什么?你来试试看。”这首儿歌虽然不是典型的游戏歌,但教学时老师也可以用游戏法,让学生边读儿歌边用手势做动作,然后再动手玩拼图游戏,拼出图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套用儿歌的语言去描述。

问答法。儿歌中有一种类型是问答歌,它是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儿歌形式。基本特点是有问有答,在形式上,有问一句答一句,也有连问几句再连答几句的形式。如《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这首儿歌是教儿童认识动物的尾巴,所涉及的动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而且课本中有插图。让学生先看插图,通过观察比较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儿歌的内容中来,然后再采取问答的方式。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组问一组答,再连问连答。

表演法。通过动作、表情、神态或声音表达出儿歌的内容及感情,这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爱的方法之一。教小学生学儿歌时可尽量采取直观的艺术形式,如借助图画,或通过老师的带有表演性的朗读和解释,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加动作进行诵读,这样玩中有演,别有情趣,直观地感受语言和形象。教材中很多儿歌适合于表演,如《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教师可以充当导演,将儿歌作为剧目,指导学生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分别让学生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等艺术形象,变课堂为舞台,学生们扮演角色纷纷亮相,通过动作、神情和语言的表演来直观地展现这些形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猜谜法。谜语歌是传统儿歌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儿歌的形式出现的谜语,包括谜面和谜底两大部分。谜面是描绘事物特征的诗句,谜底就是隐含在其中的事物。谜面和谜底之间存在着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共通之处,使人产生联想,进行推理,最后做出判断。因此,儿歌教学中可用猜谜法。如一年级上册的儿歌《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教学这首儿歌时,老师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让儿童根据谜面的描述来猜谜底,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咀嚼品味中,不但会记住儿歌,还会猜出谜底。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猜字儿歌,如“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等。儿歌教学中采用猜谜法,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的联想,锻炼其思辨能力,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总之,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儿歌教学中,应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音韵尾巴儿歌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