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级语文兴趣培养

2015-10-21黄浚纹

速读·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教材形式习惯

黄浚纹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语文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语文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语文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语文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践。在本单元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语文难学吗、有用吗?语文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语文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语文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语文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我在上这课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搜集语言信息,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面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学生享受着自己调查的乐趣。此时,我及时把主动探究的“球”抛给了学生:“语文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请说说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識的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几见,最后形成共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通过实践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单元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的内容,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

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问题或阅读完毕通过提问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语文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四或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答案或解题思路。

3.重视积累,多读多背

要加强朗读教学,让校园里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此外,每册的“课外古诗词”都要背诵。

4.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带进课堂的形式、列举生活中语文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语文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举办语文知识猜谜、美文朗读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语文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语文。

猜你喜欢

新教材形式习惯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