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健脾益智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5-10-21刘少华耿香菊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临床效果

刘少华 耿香菊 尚 清(通讯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补肾健脾益智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的方式,观察组采取补肾健脾益智针法,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综合功能比较,除社会适应性以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益智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补肾健脾益智针法;小儿脑瘫;临床效果

小儿脑瘫主要指的是自受孕开始到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以及发育缺陷引起的综合征。患有该病症的婴幼儿其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该病症的引发因素较多,但依据中医学原理来说,该病属于“五迟”、“五软”等范畴[1]。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最大影响因素,严重影响儿童成长发育。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在治疗小儿脑瘫方面应用广泛,但依据该疾病的特点,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予以严格重视[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补肾健脾益智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岁~5岁,平均年龄(3.5±2.5)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岁~5岁,平均年龄(3.5±2.5)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残疾程度以及综合功能评定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的方法,具体针刺方法为,穴位的选择,以百会、风府、四神聪、悬钟以及足三里为主。配穴: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痰瘀组织配丰隆、学海;上肢瘫痪配肩髃、曲池;下肢瘫痪配环跳、阳陵泉;语言障碍配哑门、通里。操作方法:毫针常规刺补法。风府朝下颌方向针刺,禁止向上深刺,避免误入枕骨大孔。

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脾益智針法,具体针刺疗法:穴位的选择体穴:脾俞、肾俞、内关、太溪、足三里、百会、四神聪;头穴: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耳穴:肾、脾、心、皮质下。配穴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操作方法为:患儿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以及坐位。顺序为先点刺脾俞、肾俞、内关、太溪、足三里及随症配穴,其次针刺耳穴,最后针刺百会、四神聪以及头穴。

1.3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对认知、言语、运动、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性等予以对比。评分标准:①全部完成2分;②大部分完成1.5分;③完成一半1分;④小部分完成0.5分;⑤无法完成0分,总分为100分。

脑瘫程度评定标准:①轻度,总分高于80分;②中度,总分介于30~70分之间;③重度,总分低于30分。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总分提高30%或以上;②有效:总分提高1~30%之间;③无效:总分无明显提高,并伴有下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总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30 17(56.67) 11(36.67) 2(6.67) 28(93.33)

对照组 30 7(23.33) 14(46.67) 9(30.00) 21(70.00)

2.2两组患儿综合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综合功能比较 ±s

综合功能 观察组 对照组 Z P

认知 14.12±4.98 9.16±4.57 -3.254 0

言语 12.47±5.31 9.59±5.04 -2.134 0.042

运动 13.27±4.08 8.59±5.02 -3.453 0

自理动作 12.42±4.28 9.32±4.78 -2.078 0.033

社会适应性 9.35±5.76 10.31±4.44 -0.851 0.341

3 讨论

小儿脑瘫在中医学研究中,并未提出脑瘫这一疾病的名称,而是将其纳入“五迟”“五软”等范畴当中。对于该疾病来说,中医领域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指出引发该疾病的病因较多,例如,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产时因素等等[3-5]。其病机则体现在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痰浊内阻等方面。随着小儿脑瘫患者数量的增加,临床医学的救治工作被广泛关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具有改善小儿脑瘫临床症状的目的,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医治成本相对较低,受到脑瘫患儿家属的广泛认可[6,7]。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是依据《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予以评价的,该量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临床应用中运用较好,并得到了我国多个中心临床的有效验证。该量表的优势在于,对0~14岁儿童较为实用,能够客观评价,并呈现出较高的可信度。其易于操作的特征,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带来了种种优势,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8,9]。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小儿脑瘫患者实施了补肾健脾益智针法治疗,临床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总疗效方面,观察组以93.33%的总有效率高于70.00%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综合功能比较,除社会适应性以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该组数据可知,患儿年龄越小,实施补肾健脾益智针法治疗的效果越为显著[10]。

综上所述,补肾健脾益智针法与普通针刺法均能很好的改善小儿脑瘫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提高综合能力。但是,两种方法比较,补肾健脾益智针法改善效果更加显著。与此同时,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及早发现病情、及早诊断、治疗,效果将会更加显著。鉴于此,在临床实践中,补肾健脾益智针法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振寰,田慧,李诺.从通督补肾健脾论小儿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3(05):677-680.

[2]赵彩娇,卢海泉,李娴,等.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常用穴规律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4,07(03):56-59.

[3]潘小霞.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1,06(05):137-139.

[4]郭鑫,薛晓,李丹,等.不同针刺时间对小儿脑瘫听觉障碍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5,04(02):130-131.

[5]王斌,张腾霄,迟彩霞,等.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研究现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06(01):84-88.

[6]刘向哲,王聪.健脾补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概述[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05(07):232-234.

[7]刘国宝,赵飞燕.推拿手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03:37.

[8]范振林,杨扬.解语开窍针刺法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05(34):5700-5701.

[9]侯玉晋.儿童脑瘫的综合治疗体会与临床表现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3(01):235-236.

[10]黄金容,张峰,孙克兴,等.小儿脑瘫痉挛的传统康复治疗策略[J].辽宁中医杂志,2015,02(02):284-287.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项目基金号:201402040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临床效果
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小儿脑瘫患者BTX—A注射治疗小腿肌痉挛的解剖学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