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农村高三历史复习“四步法”

2015-10-21罗绍凤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四步法

【摘 要】在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四步法”教学尝试,第一步,夯實基础,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辅以时间轴及强化单元练习;第二步,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并结合重点知识进行小专题拓展训练;第三步,纵横知识归纳比较;第四步,进行题型专项练习,有的放矢,提升能力。

【关键词】历史复习  单元知识体系   通史知识体系   纵横知识归纳比较  专项练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121-02

从2004年起全国各省份陆续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广西于2012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这就使我区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向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百色市靖西中学地处中越边陲,基础教育比较落后,对初中历史教育重视不够,高中历史教学很难站在一个高的起点。2015年是广西新课程改革第一届高考,如何让落后地区的农村学生有效进行高三历史复习,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四步法”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以下是高三历史复习“四步法”的教学实践,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一步:夯实基础,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辅以时间轴及强化单元练习

杨宁一教授说:“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有一些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不能学生接受了历史教育之后,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等,都没有掌握。”历史高考本质上就两大系统,一是知识的储备系统,二是学科思维的训练和养成。任何能力的考查都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而第二系统是以第一系统为前提的。离开第一系统,第二系统将成为无源之水。高中历史复习涉及的知识量多,记忆量大,复习时间有限,加上广大的农村中学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自主掌握教材、夯实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进入高三复习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夯实基础。高三历史复习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复习每个专题知识之后,自主进行专题单元知识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并根据史实内容辅之时间轴,通过对知识网络构建及时间点的对应,再通过强化专题知识,学生能较好掌握知识点,基础知识能得到有效夯实。如人民版必修1第一专题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通过知识网络构建中出国古代政治制度重点要把握的知识点有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秦的中央集权制、古代的选官制、监察制、中央官制;元朝的行省制;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等内容。学生构建好单元知识之后,发现知识点和朝代会张冠李戴,很难对号入座。这时指导学生画时间轴,列好朝代顺序,把各项知识点往朝代一套,知识点、朝代顺序一目了然。知识网络与时间轴的巧妙结合,必然有了清晰的知识脉络,学生对号入座掌握了相应知识。在此基础上,精选专题能力专项练习后,这一专题相应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得到夯实。

第二步: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并结合重点知识进行小专题拓展训练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分为必修教材、选修教材,采用的是“中、外史合编”的形式,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全球史观很有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看待事物的整体性的能力。但这种编写方式的弊端却是割裂了历史的时间性,使历史阶段展线索无法清晰呈现。而通过通史知识网络构建,有利于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整体和全面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历史学习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高三历史复习的第二步,引导学生学会构建通史知识网络,即把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构建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把握某一历史时期的整体感。如复习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时,引导学生把必修1、必修2、必修3的中国近代史内容进行整合,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知识网络构建,如表1所示。

表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政治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

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主要事件: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思想文化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潮指导了洋务运动的进行;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形成控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社会生活 西方科技在生活中逐步推广

总体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上表完成的是通史知识网络构建。通过通史知识网络构建,学生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史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对阶段知识的整体把握。结合这一阶段知识,可进行“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小专题拓展复习,以深化对洋务运动、近代化的理解。

第三步:纵横知识归纳比较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而同一时期的历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高三历史复习中,适当运用纵横比较法了解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生的事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的类似事件,可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一个新的立场理解历史知识。

高三历史复习的第三步,对一些重点、热点、难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通过对相关知识的纵横比较,进一步提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复习热点“城市化进程与人口问题时”,笔者精选了中国古代几次人口迁徙高潮、中国近代“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发展与控制、现代的“务工潮”“留学潮”、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演变等材料,以及增加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三次科技革命等材料,对材料巧设各式问题。通过对史料的探究和问题的探讨,学生在纵横对比中掌握了中外城市化进程的概况,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发展的史实,由此还可得出一些结论性的认识和总结性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应用、分析、比较、评价的能力,有效提高历史总复习的质量。

第四步:进行题型专项练习,有的放矢,提升能力

高考考查的第二项是学科思维的训练和养成,即知识的运用。完成上述三步之后,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则进行第四步的能力提升训练。能力提升在于能应对各类万变的题型。而专家常说,历史高考题型虽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变的规律,做题也便可达到运筹帷幄,以不变应万变了。高考题型的多样化,即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笔者从茫茫题海的新课标考查题型进行分类,精选试题组成以下几类题型:(1)选择题类型:历史概念阐释型选择题、文字材料主旨型选择题、图片信息型选择题、数据计量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评价型选择题、史观型选择题等10个类型题;(2)非选择题类型:历史主题型非选择题、图文混合型非选择题、纵横对比型非选择题、探究论证型非选择题等。掌握各类题型及解题技巧,是高三历史复习的一个归宿点。

题型进行分类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及时做好引导、点拨非常重要,及时引导、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在训练中总结,在训练中进行反思,以达到学生能有效归纳解题方法。如做纵横对比型非选择题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相同”、“差异”、“变化”、“演变”等提示语,弄清命题者意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找到相关信息,组织答案,学生在此引导后会忽有所悟,进而明确解题方向;做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时,指导学生懂读题,此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述”“评析”等提示语就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定,答题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步骤回答。做过各类题型,学生今后碰到类似题型便轻车熟路了。通过分类题型的训练后,总结出类似公式的方法,学生在今后碰到类似题型,做起来便得心应手了,这就是第四步所要达到的效果。

以上仅是笔者在新课标下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农村高三历史复习的“四步法”。农村高中历史教学起点低,学生基础差,高三历史复习任重而道远,农村高中教育面临种种困难,也不可能因“四步法”复习就可以立竿见影。但相信经过不断地努力探索,我们会不断取得进步,跟上新课标的步伐,争取更好的成绩,为农村高中历史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简介】罗绍凤(1976- ),女,靖西市靖西中学高中历史一级教师。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四步法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Moodle平台下SPOC课程课上活动的设计
发展核心技术“四步法”
浙江兰溪农合行“四步法”促社保卡炭放量激活率创新高
练批讲思:打造高中数学复习课新模式
“四步法”巧解教师专业成长“高原期”困惑
用“四步法”解答历史非选择题
浅析利用“四步法”预测ABnm型微粒的空间构型
小学口头作文“四步法”
“四步法”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