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言情境创设与学生英语口语习得

2015-10-21陈小玲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设

陈小玲

【摘 要】介绍英语习得理论,分析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特点,从英语的呈现、实践、迁移三阶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习得英语口语。

【关键词】语言情境  创设  英语教学情景  口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103-02

习得的本义是指学习和掌握。在语言学习中,是指在第一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第二种语言。说到语言环境对学习不同语言的重要性,孟子曾说过,一個楚国人想学齐国话,如果是在楚国学,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来打扰他,虽然天天鞭打他,要他说好齐国话,那他也是无法说好齐国话的。假如把他带到齐国的群众中去住上几年,虽然天天鞭打他,要他再说楚国话,也难以做到说好楚国话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知,语言只有在情景中才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和掌握,也即达到了“习得”的效果。

一、对英语习得理论的理解

二语习得理论是基于以母语为基础的第二外语的学习的过程规律。而由于语言运用的多样性以及内容涉及的广泛性,因而语言的学习不是单纯模式的指向,而是多种环境以及方式的共同作用。因此,对于二语习得理论,很多语言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语言的运用是人类对于社会的认知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因此,很多专家也强调了认知和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认可了认知心理学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或遵循的认知规律对于语言的习得起着很大的作用。基于认知规律,二语习得的动态过程是:输入—注意—记忆—重构—输出。

Cass在二语习得动态的理论中注入了更多的元素。他提出了二语习得六个阶段的动态过程:语言输入—被注意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摄入—融合—二语的输出。从这个动态认识过程中,他强调了理解在输入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输入的知识需要经过理解才能够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对课堂情境创设的认识

课堂情景是指课堂上创造语言环境。课堂情景的创设在于教师适当采用直接教学法,多用直观教具,多用外语讲课,多用外语提问,多让学生讲外语。课堂上外语环境创造得好坏取决于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现在需要学习外语的人很多,但不可能都到国外去学。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创设学习外语的环境,这对于实际掌握外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英语课堂情景创设是学生生理及心理需要。学生的听说能力只有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巩固训练,把外语学习概念进行外延,并把语言和情景结合起来,才能够让语言依托在物的形式上得到巩固。

语言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够达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接触、多次操练才能够达成。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过程中(语音、语法以及语义的学习过程)的模仿、记忆、分析以及综合等一系列环节都是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操练才能够形成语言的习得,从而让人能够说出流利的话语。

三、学生学习口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

口语是外语学习中重要而且困难的一部分。要形成口语的习得能力,必须把口语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即要重视英语口语的学习过程。“说”是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属于复用式和活用式语言。人们在运用口语时,实际上在使用着一定程度上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它是一种使用语言的口头形式。听是吸收的过程、输入的过程;说是表达的过程、输出的过程。语言是用来进行交际的,它在交际的过程中发挥出其运动—感知技能以及人—人交互技能。

首先,话语的“说”表现出对于词汇和语法的自觉或者不自觉性的运用。当然,节奏以及语调类型也体现出口头表达思想的技能水平。学生为了学会用口头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知识是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生成的,而技能则需要通过模仿和操练才能够获得。其次,话语活动是一种言语活动,它通过计划、组织和传播信息三个环节来进行。再次,说话者的“说”和听话者的“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说话者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听得懂,而听话者总是需要对于对方的话语进行理解、反馈意见或者从中获取信息。说话者对于说话内容的决定、词语的运用都会受到听话者的反应的影响,尤其是听话者情绪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让语言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对于听者的反应,是必须重视的。说话者只有借助于听者对话语的反应,才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话语组织,从而能够很好地完成话语的任务。

四、如何创设习得英语口语的环境

课堂的语言情景创设可以分为呈现阶段、实践阶段和迁移阶段。课堂上外语环境创造得好坏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老师按照这三个阶段指导学生做到“四勤”,即眼要勤看、耳要勤听、口要勤说、手要勤写。

(一)呈现阶段。在呈现阶段要指导学生多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包括对于课本的阅读、英文纸质刊物的阅读,以及外国网站网页材料的阅读。同时,在教室的周边也可以设置英文阅读墙,文具上贴上英文的标签,书本上写上英文的名称,使学生时时都能和英文接触。有的学生把随身用的东西,如铅笔盒、铅笔、橡皮、小刀、三角板等都贴上英文标签以及一些英文生疏词、句。学生每天看见它,时间长了,也就自然记牢了。同时,英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由浅入深地找一些英文版的读物来看。另外,进出口商品的商标上都有英文,指导学生在接触到或使用这些商品时,多看看这些英文商标是怎么说的。只要眼勤,接触英文的机会是有很多的。

(二)实践阶段。在实践阶段,要求学生做到耳要勤听、口要勤说、手要勤写。

1.耳要勤听。一方面,在课堂上用心听老师讲外语,读外语课文;另一方面,尽可能地进行视听,通过视听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以及信息的捕捉能力。

2.多进行口头训练。在课堂上除了鼓励学生多开口用英语回答外,还需要让学生养成敢于用英语表达自我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用英语对话,争取做到凡是能用学过的英语词句来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不说汉语。

3.手要勤写。对于名人名言或者美文美句美段,要进行摘抄,并学会欣赏里面的句式特点,从中更好地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美妙之处。在组织英语表演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表演的节目可以选自课文或跟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读物,运用的是学过的语言材料。

(三)迁移阶段。迁移阶段在于创造性地运用前两个阶段所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造出新的话语。如话语与实物、观念、概念等外部世界和思维的直接联系或者将所学内容进行复述,等等。

给学生提供语言素材及语言经验以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实践阶段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延伸、扩展同一用法的实例,内化外语使用规律,并使用所学例句引导学生开口讲话和简短交谈。

英语是学生今后在国际化知识社会生活中一种促进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必备工具。学生学好英语口语,有助于打好英语语言基础,让他们出到社会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教师教好英语,则是为社会的人才服务。为此,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情景创设,让学生有机会能够在语言环境中习得英语口语就成了英语老师的一种神圣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尹丽雯.国内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十年回顾[J].海外英语,2011(14)

[2]杨梅.翻译研究方法评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耿涛.翻译中的语篇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4)

[4]钟如雄.转注字研究方法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5]刘茜.汉语语序研究方法小结[J].巢湖学院学报,2006(4)

[6]林秋茗.现代语言学教学的“鱼”“渔”兼授原则及研究方法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5)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创设
关注环境创设 感悟数学魅力
创设未来
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实践——以“寿山石篆刻文化”园所创设为例
创设主题语境 重视思维提升——一节主题式词汇复习课的观课思考
物理情境创构:运用Algodoo创设物理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オ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化学教学情景创设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