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问题与对策

2015-10-21廖慰年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政治问题

【摘 要】高中政治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综合运用相关理论,通过选取具体案例,运用讨论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针对此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政治  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75-02

案例教学法在当前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领域流行,自然有其道理。具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有对应的方法。高中政治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综合运用相关理论,通过选取具体案例,运用讨论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从事多年政治教学以来,隐约察觉很多教师的案例教学偏离了轨道。因此撰写此文,分析几点笔者发现的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在哪门课程中,案例教学法有鲜明的特点,如高度的实践性、强烈的启发性、明显的针对性、活泼的双向性。这些特点对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挑战。也因此诸多教师和学生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产生了如下问题:

(一)资源松散滞后,不会有机结合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觉,很多教师不懂如何融会贯通,合理分配教学案例,导致整个授课过程缺乏时效性和逻辑性。例如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时事敏感性。

在讲述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这一知识点时,有位教师希望学生理解央行如何发行货币,为何具有公信力,但在举例阐述中,他竭力介绍了许久前产生的网络谣言,发行“新版500元人民币”的计划子虚乌有。并且他提醒学生,按照《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发布假人民币消息属于违法行为。但是违法者依然要冠以中央人民银行的头衔,是因人民币必须由具有公信力的政府职能部门发行,否则它将没有与商品使用价值画上等号的性质。实则当时最与时俱进的案例是,各大银行网点出售“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结合此事才是趁热打铁。

此外,兑换残缺人民币或者以零换整是经商业银行办理,而该教师却在此时介绍了相关案例。如此现象,逻辑实在应该梳理。

(二)任务切换困难,课堂进度延缓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在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很多教师难以处理传递知识和交付时间的矛盾,不能迅速切换任务,耽误学生自主发散思考。

笔者曾见过如下教学情景。一名80后政治教师在讲解工业发展进程时,举例当前热门的互联网+工业、智能家居系统。他图文并茂为学生呈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文件和智能家居设备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他一直为学生描绘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横行时代的蓝图,一直忘乎所以,甚至沉醉其中。于是有学生忍不住提问,工业对生活的作用显而易见,工业4.0时代也确实初见端倪,但是谈论无人驾驶和机器人智能思考为时过早了。

笔者以为,该教师沉浸于工业生活幻想角色中,不但延误了课堂进度,也给学生造成不切实际、玩弄概念的印象。这种典型的任务切换困难情况,利大于弊。

(三)无视接受能力,授课信马由缰

前面已经指出,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足够的信息量,而这一过程是相互的,因此学生积累量也要对应,不然就是独角戏。学生在短期时间内对案例信息进行提取、整理和论证,非常耗费脑力。有些教师不顾学生具备的基础,滔滔不绝,把显性前提化为隐性前提,或者三段论中省略中间环节表述,整个课堂成了教师独角戏,效果不如人意。

笔者曾亲历过这种情形,后来追悔莫及。为了论述我国第三产业落后的根本原因,笔者首先谈到欧洲诞生的乌托邦思想,次之谈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随后谈到大跃进运动等,這些案例学生似乎都不陌生。笔者紧接着总结,这些制度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有限。生产力不够时,欲创新制度,满足更高层次需求,只能无功而返。接着笔者提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此,只有我国农业和工业充分发展了,第三产业才会旺盛。学生对马斯洛感到陌生,但迫于笔者的表达流畅性,放弃提问,留下心结。

信马由缰的好处是知识面打开了,但敝处也明显,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到重点。

二、三种针对性解决方法

(一)巧借小组讨论,学生引导教师

之所以说这种方式有效,源自于笔者的亲身观测。有位教师在学校中是出了名的无头苍蝇,上课不知东西南北。他偶然在电视节目中得到启发,决定案例教学结合小组讨论,整治前后不着调的毛病。

为了说明订立劳动合同不止是用人单位的事情,与劳动者息息相关,该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新闻案例:张春花是东方市某镇镇政府食堂的工作人员,负责给镇政府的干部职工买菜做饭。她在镇政府的食堂连续工作近19年,镇政府不仅没有与她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帮她缴纳社保。于是她状告镇政府,要求赔偿。

该教师按程序设置了探讨方向:为什么状告(侵犯了权益)、有其他维权方式吗、状告胜算多大、耽误时间与否。通过缜密的层层诱导和一丝不苟的探讨过程,学生们最后都赞同,当时签订了规范劳动合同,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此后的侵权事件。

教师举例没有逻辑性,会导致学生发言不积极,对教师专业水平产生怀疑。巧借小组讨论的方式,既是学生引导教师,也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充分的结果。只有课前反复梳理、演练,才能深刻理解举例的逻辑联系,不至于“跑调”。

(二)细化课堂程序,录影课后检讨

笔者所谓的细化课堂程序是指,在课前,教师应做好对案例的了解和查阅等准备工作,同时规定理论讲述、案例解读、学生讨论等每一环节的时刻表,置于多媒体设备旁边,在课堂中随时提醒自己。而录影课后检讨是指,借助教室中的监控设备,着力对焦在教师,全程录下教师的课堂表现,教师在课后回放视频,反省自己。

这名80后教师在听从了笔者的意见后,如法实施。他首先确定好案例内容后,模拟演练了几遍,确定解说时长,最后置入整个课堂备案中。然后将时刻表录入大屏手机的时间管理软件中,讲课过程中,大屏手机随时给他提醒。由于本身爱好玩耍手机,提醒作用非常明显。之后,他还从后台获取了视频,每发现一次,就提醒自己一次。如此不需要学生冒犯老师的方式提醒自己,也能真正三省吾身。

(三)加强教师沟通,密切关注社会

在经历了授课信马由缰,而学生颇有微词的事情后,笔者总结教训,不断与其他科目教师、班主任、家长沟通,了解他们与学生沟通了什么?教育了什么?同时,笔者经常与活跃学生沟通,实时了解他们关注的新闻、小说、电视剧,理解学生从社会中获取的信息。

此方法确实立竿见影。例如,在讲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观点,笔者轻松举例花千骨,不论花千骨是天煞孤星,还是女娲后人,她天真的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都是取材于人类社会。因为人类并没有见过神明,如果没有灵感来源,不可能想象出这些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最后得出,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是反映被歪曲与否的区别。这番讲解,不但使学生兴趣大增,也是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背景的合理方式。

诸如此类的举例方法,不需要解释花千骨为何人,也不需要解释女娲后人乃是神仙,讲解流畅自然,学生理解没有代沟。所以说,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同时也深入了解学生课外学习的知识背景,对于在举例教学中控制难度极为有利。

三、结语

实际上,在思想政治课中利用案例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动态课堂。案例来自于生活,要求这种生活既是教师的生活,也是学生的生活。并且,教师要注意把时间还给学生,而不是在案例解说中忘情自我。至于是否融会贯通,逻辑妥帖,则要求教师加强前期准备,做到对内容游刃有余。笔者此文中提出的三点解决措施,是自身体验的总结。如有其他更适合的方法,请读者指正。当然,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也不止这些,期待大家一同探讨。

【作者简介】廖慰年(1974- ),男,陆川县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高中政治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