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中职语文课教学的探索

2015-10-21郑丽莲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类中职语文

【摘 要】老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就是幸福的开始。艺术类中职语文课教学该如何开展,本文从分类教学和阅读教学两方面谈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艺术类  专业类  中职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27-02

教育家魏书生说:“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双倍的幸福。”教师从教育中获得的幸福是什么?是学生收获了知识,是学生微笑的脸庞,是学生幸福地成长,是学生感悟了生活,是……简而言之,学生的幸福就是教师的幸福。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幸福,笔者认为,老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就是幸福的开始。当所教的对象是艺术类中职学生时,语文课教学该如何开展,现在仅从分类教学和阅读教学两方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分类教学

(一)艺术类

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好,文化成绩不理想;进入艺术院校后,他们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学艺术,艺术是他们的奋斗方向,而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相对短些,课外复习文化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因而有些学生的文化成绩越来越差,有的甚至放弃文化课的学习。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上语文课时要因材施教。普通中学的学生要早读、晚读,要背诵、默写古诗文,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都进行一次写作,需写周记,进行月考等,而我们在流动教室上课,学生不时有排练和演出任务,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是我们所面临的现状,因而不必照搬普通中学的那套做法,考虑艺术类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差异性,根据上课的内容和现有的条件进行灵活教学。

(二)专业类

艺术类学校的专业主要有三大类,即舞蹈类、音乐类、美术类。大部分舞蹈类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班级人数多,从众心理比较突出,上课时好动不喜静,很难静下心来听课,常因一点小事或是课堂上的一点骚动,他们就兴奋地讨论半天,对于语文作业,他们比较喜欢抄写或是简单的题目,动脑思考问题是他们最不乐意的。音乐类学生,班级人数都不多,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平时他们的专业课都是一对一上课,喜欢独来独往,比较有个性,但团队合作机会少,课堂上各管各的,不主动不积极,对老师的提问有的回应有的不理会,合作讨论问题的环节往往因为他们彼此的不配合而难以展开。美术类学生,语文基础稍好些,班级人数也不少,因为作画需长时间安静地进行,因而大部分同学习惯了安静,喜欢静静地思考,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但不善于表达,他们在课堂上不活跃,不吵闹,但是又过于安静,朗读、提问题、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环节,在语文课堂上若要进行难度系数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影响到了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虽同为艺术生,但是各专业学生的差异性还是比较明显,因为在授课时,即使是同样的内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收效也是不同的,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的特点,找寻适合他们的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阅读教学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崔峦说:“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对艺术类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更需要做到因生、因文、因地制宜。

(一)一文多用法

阅读是通过解读文章内容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文中的人物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给人的启发等,这一个个知识点都将成为阅读的目标。大部分艺术生的语文基础薄弱,词汇量少,阅读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且平时他们都不太喜欢阅读,可利用的阅读资源非常少。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充分利用每一篇文章,尽量在阅读量不乐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如杨必的散文《光》,此文深入描写了大自然景物最细微、最本质的层面,语言繁密,拟人生动、形象,许多段落值得细细品味。此文有3400多字,9个自然段,文章不长,但对不爱阅读的学生而言却觉得太长,对此,笔者把学生分成九个小组,给他们分配了任务,一个小组把自己认为难点的字词找出来,一个小组找出喜欢的段落并朗读,一个小组找出难理解的句子,一个小组就此文提出一些问题。因分工明确,每人的任务都不难完成,学生倒乐意去做了。他们找出的难点字词有:晨曦、褊狭、深邃、巍峨、深壑、臃肿、黑魆魆、阴霾、翱翔、窸窣、嘿然。对于这些词,他们说好像都见过,应该也学过,但是大部分忘了,感觉似懂非懂,还能读出几个来,却写不出。这是很多艺术生的感觉,本来基础差,又不认真学,遗忘了很多字词,这些年用手机多,字写少了,只是平时用手机交流,随时可以百度,也没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于所喜爱的句段,极少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出来,有一些读时断断续续,磕磕绊绊,毫无美感可言。一些学生能感觉到文章的美,却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当需要他们提出问题时,提的问题很少,一直以来他们习惯了老师的提问,只需去考虑如何回答,却不曾想,原来提问比回答问题更难。

原来的教学,笔者虽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但没几人看,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阅读过文章的情况下开始讲解,效果不好,笔者意识到,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笔者改变原来的想法,不再苦口婆心地劝他们,也不再要求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尽可能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通过阅读教学,笔者教他们学会一文多次利用法,疏通字、词,明白字音、字形、字义,增加词汇量;摘抄优美的句子,读一读、仿一仿;品读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感悟人生;借鉴文章的写法,试写类似的文章。这样的方法很容易掌握,有利于学生轻松地积累知识。阅读教学课,通过找字词、找句子、仿句子、品语言等方法,学生获取的知识非常有限,但学生学会了积累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专业”导入法

这里讲的“专业”导入法,指的是从学生的专业课特点、专业作品、心理变化等因素作为阅读课的导入。如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小说抨击了旧的教育制度扼杀人的正常天性的罪恶,批评了家长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此文的导入,笔者让美术班的学生上黑板画葫芦,语文课上画葫芦,又是同班同学现场作画,這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接着叫学生评价,再叫画画者说说自己的感受。之后问他们,如果自己非常喜欢画画,且画得很好,但父母说画画之路不好走,不给继续艺术之路,自己会怎么样?在学生的沉思中引入了课文,走进主人公。如古诗《涉江采芙蓉》,著名作曲家罗忠镕为这首诗歌谱了曲子,笔者提前把谱子给了两位学生,声乐学生负责唱,钢琴学生负责弹,上课铃响后,我们在学生带来的优美旋律中进入此诗的境界,还没开始学,大部分学生已被此诗吸引。如戴望舒的诗歌《雨巷》,这是一首具有朦胧意境的现代诗,有着淡淡的忧伤,给人幽静又优雅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我”和“丁香姑娘”。笔者给舞蹈班学生说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常常独自彷徨在悠长的雨巷中,只为等待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的家在雨巷的尽头,她走过时,撑着一把油纸伞,雨滴落在伞上,那声音衬托了雨巷的寂寥。接着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要排双人舞,如何用舞蹈表现这两个人物。舞蹈班的学生本来就活泼,课堂气氛活跃,这一问题让他们更兴奋了,纷纷表达了自己在塑造这角色时的想法,有的讲得非常好,这样的导入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当然,“专业”导入法的运用需看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恰当的运用,导入将事半功倍。

艺术类中职语文课教学的进行,还需根据学生的发展作进一步的探究,以上仅为笔者的一点经验之谈。

【作者简介】郑丽莲(1981- ),  女,广西博白县人,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文化艺术管理。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艺术类中职语文
2021年在晋招生部分院校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在晋招生院校艺术类专业缺额计划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