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15-10-21谷明付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根据相关研究,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专业背景缺乏、待遇较低、参与性差等不足。因此各卫生职业院校亟待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提升继续教育质量,改善教师待遇,同时提倡全员参与,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17-03

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心理问题呈复杂多元化趋势,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短缺,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某种程度上说,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新医改对卫生职业院校的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可能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因此卫生职业院校需要配备更多的心理健康教师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此,课题组选取了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福建省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甘肃省庆阳市卫生学校、广西河池卫生学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云南大理卫生学校等36所卫生职业院校作为调研对象,对这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行了深入调查,借此了解国内卫生职业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策略,为卫生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

国内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进步很快。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高等院校差不多都建有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并且正常开展工作,能经常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然而,卫生职业院校在这方面的发展滞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具体见下表:

表1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情况

调研项目 调研学校 设专门机构 设专职人员 正常运行

学校数目 36 36 34 32

占比(%) —— 100 94.44 88.89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36所卫生职业院校中,36所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有2所学校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占全部调查学校的5.56%,从中看出,有些学校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同虚设,纯粹是为了评估升级或者迎接检查。另外还有 11.11%学校不能为学生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所以,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人员,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实际效果并采取必要措施,使心理咨询室等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表2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情况

研究项目 心理健康人员 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

人   数 212 65 147

占   比(%) —— 30.66 69.34

校   均 5.89 1.81 4.08

在调查的36所卫生职业院校中,共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212人,其中专职教师65人,占总数的30.66%,兼职人员147人,占69.34%。据粗略统计,每位专职教师要辅导学生超过3000人,因此从实践工作中分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量大大超负荷,对学生的辅导面和效果影响很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表3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专业构成

研究项目 心理健康人员 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心理学类 98 46.23 51 78.46 47 31.97

思想政治 65 30.66 7 10.77 58 39.46

哲学 7 3.30 2 3.08 5 3.40

医学 29 13.68 5 7.69 24 16.33

其他 13 6.13 0 0 13 8.84

从教师所学的专业来看,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组成,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所学的专业不一,但是专职教师中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占大多数,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人员任职,这部分从业人员由于缺乏专门训练、缺少专业技能不利于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表4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研究项目 心理健康人员 专职人员 兼职人员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35岁以下 100 47.17 49 75.38 51 34.69

36歲-60岁 112 52.83 16 24.62 96 65.31

在年龄结构上,36-60 岁的心理健康教师占了超过一半,专职教师中 35 岁以下的占绝大多,这一点值得欣慰,这预示着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容易克服年龄障碍,消除代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大多数年轻老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对学生中存在的复杂心理问题缺少预判和控制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服务效果。

表5  近3年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

研究项目 3次及以上 2次 1次 未参加

人数 8 15 18 24

占比(%) 12.31 23.08 27.69 36.92

近三年以来,大约有将近 36.92%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27.69%的教师年平均参加一次进修培训,这说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制度还没有形成,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至于兼职教师的进修机会则更少。

表6  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待遇

研究项目 行政人员 教辅人员 经常加班 加班费 收费服务

人数 31 11 65 7 3

占比(%) 47.69 16.92 100 10.77 4.62

在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中,有近一半是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出现加班现象,但很少有额外的加班费或者相关补助,除工资外的福利通常也比其他专职教师要少的多,而且在职称评聘方面受到一些限制,这些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行业的吸引力正在减少,从业人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中特别强调,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教育工作队伍。文件中指出兼职教师开展咨询活动和心理辅导可以计算工作量或获取合理报酬。基于此,加强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卫生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认真研究《纲要》和《意见》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教育部社政司指出:“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教师。当前,应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目前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很快,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跟不上这种发展,大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其中固然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如学校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需要做的事太多,暂无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另外主要还和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及领导人的思想认识有关。如果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培养拥有健康心理的合格医护人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健全机制,增强效能

根据调研的情况分析,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大多数都建成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学校心理咨询室、辅导室等,建立全面的学生服务体系,并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但在师资力量、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体系以及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学校要紧扣培养高技能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人民健康的目标,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需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因此,学校健全机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备、配齐一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充分发挥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作用,为培养健康心理的医学人才服务。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

根据《意见》和《纲要》精神。新医改推动了国内卫生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学生人数的扩张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对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整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制定学校发展的中长期师资发展目标,保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优化人才结构,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跟得上学校发展的需要。

另外,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必须要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可以从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设定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业准入门槛,实行持证上岗,在资格认定方面可以考虑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解决眼前的师资短缺问题,并将逐渐过渡到规范管理。新进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有相应的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另外对考取执业资格证的学校心理健康专业工作人员实行一定的奖励,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惠及教师利益的措施鼓励他们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四)提高待遇,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待遇、拨划专项经费是激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保证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条件。因此,首先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改善办公条件,配齐各种设备,在提倡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的同时,提高专职人员的薪资福利。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可以适当发放生活补助和加班补助等,对兼职人员以及其他咨询服务人员,也要提高并发放一定的补偿。其次还要创新评价机制,加大对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考评、考核,在学校各种评优、评先、晋级、干部的选拔、任用等方面加以适当倾斜,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臺和上升的空间。另外,优先考虑心理健康教师的外出各类培训、进修、参加各学术会议等,为他们不断充电,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五)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打造学习型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系统性比较强的科学,和生活实践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的机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及时研究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努力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转第20页)(上接第18页)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师资队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教师终身学习方案,打造学习型团队,按步骤有计划地把一些热爱这项工作的教师,选派到相关机构接受系统正规的培训。另外还要关注专业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六)强化探索研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

卫生职业院校应提高科研水平,创新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一方面,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创新,提倡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根据学生特点、学校文化,在吸收借鉴行业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提高队伍建设的质量。如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等平台,实现校与校、人与人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促进教师业务成长,促进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总而言之,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以培养出数量充足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培养高技能医学人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日升.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赵旭东等.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作者简介】谷明付,男,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职德育。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