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5-10-20周绿华周素芬黄爱武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司酮雌二醇孕酮

周绿华,周素芬,黄爱武

临安市中医院妇产科,浙江 临安 311301

中药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影响的临床研究

周绿华,周素芬,黄爱武

临安市中医院妇产科,浙江 临安 31130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异位妊娠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每组均予活血化瘀汤连服3月,4组分别按米非司酮15mg、12.5mg、10mg、6.5mg口服治疗,每天1次,连续服用3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的性激素水平[孕酮、雌二醇、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观察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异位妊娠包块变化情况、血人绒毛膜促卵腺激素(β-HCG)下降情况、盆腔积血吸收情况、腹痛消失时间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中药联合15mg、12.5mg、10mg与6.5mg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成功率分别为62.0%、72.0%、78.0%、86.0%,总有效率分别为64.0%、76.0%、88.0%、96.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米非司酮治疗后血清雌二醇、孕酮、FSH、LH浓度均有下降的趋势,12.5mg剂量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P<0.05)。4组间血β-HCG下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异位妊娠包块变化情况、盆腔积血吸收情况及腹痛消失时间,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5mg剂量组要显著优于其他剂量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15mg剂量组的恶心、乏力等不良发应发病率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明确,15mg剂量组不良反应较大,12.5mg剂量组次之,而10mg剂量组连续服用3月,虽然不良反应稍微大于6.5mg剂量组,但是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异位妊娠;米非司酮;不同剂量;中药;活血化瘀汤

孕卵在子宫以外着床习称为异位妊娠,该病是妇科的常见急腹症,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会危及患者生命。随着雌激素药物的使用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也造成了异位妊娠的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甚至可以失去再次妊娠的机会,因此该病的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妇产科医生的重视[1]。现代保守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的米非司酮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有效药物,中医学对本病的

干预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两者的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疗效[2]。本研究试图找到最佳的米非司酮用药剂量及中药的联合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探讨其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3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异位妊娠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分别为15 m g剂量组、12.5 m g剂量组、10 m g剂量组与6.5 m g剂量组。15 m g剂量组,平均年龄(29.25±10.23)岁;12.5m g剂量组,平均年龄(28.48±9.63)岁;10m g剂量组,平均年龄(29.45±8.32)岁;6.5m g剂量组,平均年龄(28.96± 8.73)岁。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3]中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制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病诊断标准;②年龄20~35岁;③近期未接受过其他激素治疗;④无服用米非司酮的药物禁忌症;⑤治疗前检查各系统功能未见异常,排除血液系统疾病;⑥依从性强,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20岁或>35岁的患者;②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患者;③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④不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依从性差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每组均予活血化瘀汤,处方:生地黄、赤芍、香附各10 g,当归12 g,川芎、炙甘草各8 g,白芍、茯苓各20 g,红花9 g。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4组分别按米非司酮15 m g、12.5 m g、10 m g、6.5 m g治疗,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3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各组的性激素水平[孕酮,雌二醇,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异位妊娠包块变化情况、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情况、盆腔积血吸收情况、腹痛消失时间及药物副作用。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妇产科学》[4]中对异位妊娠治疗疗效标准进行评判:成功:β-HCG下降连续2次≤5.6m IU/L,包块减少、盆腔积液消失、腹痛消失;有效:β-HCG下降≥30%,同时腹痛消失,包块减少、盆腔积液消失、腹痛消失;失败:β-HCG下降<30%,腹痛加剧或未缓解、盆腔积液增多、包块未见明显的减小。

4.2 4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将运用中药联合4种米非司酮剂量治疗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中药联合15 m g、12.5 m g、10 m g与6.5 m g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成功率分别为62.0%、72.0%、78.0%、86.0%,总有效率分别为64.0%、76.0%、88.0%、96.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4组治疗效果比较 %

4.3 4组用药前后体内孕酮、雌二醇、FSH、LH的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各组孕酮,雌二醇,FSH、LH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米非司酮治疗后血清雌二醇、孕酮、FSH、LH浓度均有下降的趋势,12.5m g剂量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P<0.05)。

表2 4组用药前后体内孕酮、雌二醇、FSH、LH的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4组用药前后体内孕酮、雌二醇、FSH、LH的变化情况比较(±s)

与12.5mg剂量组比较,①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

组别15mg剂量组12.5mg剂量组10mg剂量组6.5mg剂量组F值P值孕酮(nmol/L) 雌二醇(pmol/L) FSH(mIU/mL) LH(IU/L)治疗前7.53±1.58 7.65±1.45 7.79±1.23 7.55±1.68 5.003 0.000治疗后1.14±0.54①②0.95±0.23②1.23±0.69①②1.28±0.71①②4.011 0.004治疗前372.54±189.36 376.23±153.24 378.25±169.68 374.63±158.41 3.214 0.003治疗后178.69±86.25①②145.21±59.32②210.47±98.96①②223.65±102.35①②2.026 0.005治疗前40.36±12.22 40.63±12.56 40.87±12.98 40.65±12.03 3.563 0.003治疗后26.31±17.55①②25.14±19.52②30.27±13.68①②35.54±124.63①②4.216 0.004治疗前35.36±12.22 36.63±11.56 34.87±12.98 37.65±12.03 3.332 0.003治疗后21.31±14.55①②20.14±16.52②28.27±13.68①②30.54±12.63①②7.067 0.000

4.4 4组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3。观察4组异位妊娠包块变化情况、血β-HCG下降情况、盆腔积血吸收情况及腹痛消失时间,结果显示,血β-HCG下降情况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包块变化情况、盆腔积血吸收情况及腹痛消失时间,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5m g剂量组要优

于其他剂量组(P<0.05)。

表3 4组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4组相关指标比较(±s)

与15mg剂量组比较,①P<0.05

组别15mg剂量组12.5mg剂量组10mg剂量组6.5mg剂量组异位妊娠包块最大径下降率(%)96.78±43.25 55.41±23.65①52.48±20.14①50.98±17.36①腹痛消失时间(天)5.86±2.18 8.96±1.23①9.78±2.96①10.12±4.63①盆腔积血液完全吸收时间(天)16.12±8.63 27.63±8.47①28.36±6.85①30.12±8.63①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天)21.23±8.12 20.36±6.45 19.57±7.42 20.96±8.17

4.5 4组不良反应方面比较 见表4。不良反应方面15m g剂量组的恶心、乏力等不良发应发病率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12.5m g剂量组次之,均在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无其他明显不适。

表4 4组不良反应方面比较 例(%)

5 讨论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成为异位妊娠,随着血β-HCG检查及彩超检测技术的不断提供,异位妊娠的诊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药物的治疗提供了条件[5]。米非司酮作为孕酮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相结合在孕激素及受体水平相互竞争过程中发挥抗孕激素的作用[6]。与孕酮受体结合的能力是孕酮的3倍以上,可以通过改变体内雌激素受体之间的平衡而导致妊娠的终止的作用。可抑制滋养细胞增殖诱导绒毛组织细胞凋亡及坏死,胚囊的坏死、黄体溶解导致流产的发生[7]。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了米非司酮在临床治疗异位妊娠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可以促使异位妊娠滋养层细胞坏死,因此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异位妊娠的形成是由于离经之血瘀于少腹,日久化热,引发腹腔和盆腔的瘀血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血瘀少腹,不通则痛,治疗上应当采用活血化瘀为法[8]。中医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药内服活血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活血化瘀汤中,当归行气活血,行气不伤气,活血且补血,为血中之圣药;白芍养阴柔肝、平抑肝阳;生地黄凉血,滋阴润燥,凉血化瘀;赤芍、红花化瘀凉血,川芎气中之血药,香附疏肝解郁,茯苓健脾;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以活血祛瘀为主,兼顾养血,活血而不伤阴,佐以疏肝、健脾、行气、祛瘀。

由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与中药的联合应用疗效观察目前报道较少,如何筛选出疗效高、且副作用少的治疗剂量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试图找到最佳的米非司酮用药剂量及中药的联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各组米非司酮12.5m g剂量组血清雌激素、孕酮、FSH、LH调控作用效果更为明显;中药联合15m g、12.5 m g、10 m g与6.5m g剂量的米非司酮,成功率、总有效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调高;血β-HCG下降情况4组间差异不大;异位妊娠包块变化情况、盆腔积血吸收情况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5m g剂量组要显著优于其他3组,但15m g剂量组不良发应发病率高于其他各组。由此可见,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明确,15m g剂量组的有效率更佳但不良反应较大,12.5 m g剂量组次之,而10m g剂量组连续服用3月,虽然不良反应稍微大于6.5m g剂量组,但是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对异位妊娠的治疗研究,初步探讨出剂量的治疗差异性,可指导临床更加精确、有效、安全的应用米非司酮,该疗法也突出了中医治疗的特色,不仅具有综合治疗优势还关注了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问题,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也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

[1]朱艳,何福仙.异位妊娠介入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4568-4569.

[2]罗琼英,陈淑芳.血清孕酮和HCG的测定早期诊断异位妊娠[J].当代医学,2011,17(17):44-45.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7.

[4]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9.

[5]毛咏红.异位妊娠期待治疗30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8):2900-2901.

[6]王富英.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25-3526.

[7]邹烨.5-氟脲嘧啶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43-144.

[8]刘毓林.化瘀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异位妊娠包块5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5):589-591.

(责任编辑:马力)

R714.22

A

0256-7415(2015)12-0146-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065

2015-06-08

周绿华(1982-),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妇科。

猜你喜欢

司酮雌二醇孕酮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怀孕了你还在频繁测孕酮吗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不同剂量雌二醇治疗的研究进展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介导17β-雌二醇抗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性衰老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配伍口服米非司酮对疤痕子宫引产的临床效果
18~F-雌二醇的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