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15-10-19吴引娟吴华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自理偏瘫肢体

刘 霄 吴引娟★  吴华英 张 梅

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刘霄吴引娟★ 吴华英张梅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以中老年人多发,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脑卒中还是重要的致残性疾病,据统计,生存者中约3/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缺失,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1]。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模式被打乱,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最大程度的恢复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融入社会生活是其康复的最终目的。本资料中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将其运用到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对提高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肢体的致残率有着积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卒中诊断要点[2],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并首次出现偏瘫症状的卒中患者,排除重症及>80岁的老年患者。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37~78岁,平均(61.1±13.7)岁。缺血性卒中70例,出血性卒中30例。按住院号的单双数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卒中疾病常规护理,包括日常基础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项目。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贯穿Orem自理模式。责任护士先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再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及提供辅助教育,以代替、支持、引导等方法满足患者自理需要,一起完成护理活动。(1)完全补偿护理系统:在脑卒中急性期,由于患侧肢体肌力的减退,患者失去自理能力,此时护士充当“照料者”角色。需要护理人员满足患者的各种自理需要,包括病情观察、用药观察、协助患者进行变换体位,做好压疮预防、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做好生活护理、良肢位的摆放、对患肢进行按摩,关节做被动活动,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对患肢关节进行全范围的被动运动,包括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3次/d,15~20 min/次。此阶段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积极作用的宣教,强化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2)部分补偿护理系统:在病情稳定期,有部分自理能力,此时护士充当“督促者”角色。鼓励患者从被动护理转变为自我参与的主动护理。督促、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训练。以Bobath式握手,用健手带动患手进行肩、肘、腕、手指关节的活动。患侧下肢在床面上进行伸展、屈曲的动作。开始2~3次/d,5min/次,逐渐增加运动的次数和运动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协助、指导患者进行自行翻身、坐位的训练。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时进行站、行走训练。鼓励患者在护士、家属的帮助下进行刷牙、洗脸、吃饭、穿衣等自理能力方面训练,避免所有事依赖家属。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细小进步,并给予表扬、勉励。同时告知家属不可所有事包办,过分的关心、帮助不利于疾病的恢复。(3)辅助-教育系统:在病情康复期,患者的自理能力逐步恢复,此时,护士充当“教导者”角色。应积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预防跌倒等安全宣教,讲解自我护理的技巧及预防疾病再发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咨询,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多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到劳逸结合。患者出院后,以电话、家访或患者复诊的形式进行指导。

1.3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1、3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进行问卷调查,出院3个月采用牛津残障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力求做到对调查内容解释统一,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1)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内容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小便控制、上楼梯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分共4个等级,满分为100分,总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调查:采用牛津残障量表对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0~5级,0级为无症状,5级为独立生活严重障碍,完全依赖,需要日夜连续的看护。根据级别分别给予0~5分,分数越高,独立生活能力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x±s)]

2.2两组患者牛津残障量表比较 观察组(2.1±1.3),对照组(3.1±1.5),t值为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奥瑞姆护理模式是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奥瑞姆(Orem)在《护理:实践的概念》一书中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指导模式,其主要的观点为自我护理、自护力量、自护需求、护理系统[3]。其可以用于不同疾病患者,亦可用于同一患者不同的患病阶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护士可从完全补偿性护理系统、部分补偿性护理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3种护理系统中选择有效的护理系统帮助患者。其通过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自护需要等因素,确定患者的自护不足,制订具体的护理方案,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激发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自理出现困难,依赖他人是患者恢复自理的障碍。有研究[4]提出,Orem自理理论对于遗留不同残疾的脑卒中患者尤为适用。通过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患者,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有可能而且有必要进行自我护理,从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逐步转换患者角色,在较大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资料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院时,出院1、3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Orem自理模式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自理能力。

有研究[5]报道显示,脑卒中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在其发病数日即开始,1~3个月可恢复至最大程度。又有研究[6]报道,近3/4 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不佳,普遍缺乏对其受损肢体功能康复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应调动患者的潜能,主动参与治疗、护理,达到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状态。本资料结果显示,患者出院3个月,观察组残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

实施自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业务水平方面,要求护士按患者病情的演变、肢体恢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目标,及时评估、反馈,灵活运用Orem理论为患者提供系统化整体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促进护士不断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并运用于临床。在传授自理模式的方法与技巧时,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的沟通,培养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同时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7.

2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鄂慧蜂.袁义厘,张红兵.奥瑞姆(Orem)自我护理模式与应用.现代护理,2003,9(4):291~292.

4 王凤英,焦河.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47~150.

5 谢财忠,徐格林,刘新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0):908~911.

6 郑舟军,刘晓虹,张丽平,等.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与其肢体功能康复进程的相关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40~442.

201499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自理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我是自理小能手》说课稿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我会“自理”啦
“喵星人”占领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