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腺肌瘤的MRI诊断价值

2015-10-19方卫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片状平滑肌肌层

瞿 华 崔 凤 方卫英

子宫腺肌瘤的MRI诊断价值

瞿华崔凤方卫英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瘤的磁共振(MRI)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瘤病例的MRI影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子宫腺肌瘤的MRI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结合带厚度3.5~24mm,平均13.8mm。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脂肪压制像呈等低信号;病灶信号不均匀,18例呈混杂信号,中央部T2WI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的结合带轻度强化。5例T1WI可见片状高信号,6例并发有子宫肌瘤。结论 MRI能较全面地显示子宫腺肌瘤的病变范围和并发症,在子宫腺肌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子宫腺肌瘤 核磁共振

子宫腺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以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内,并伴有邻近平滑肌增生为特征[1]。近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瘤的诊断中,其能发现子宫内膜下肌层内异常回声团块,但与子宫肌瘤等病变较难鉴别,误诊率高。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全面显示盆腔内结构,具有客观准确及无放射性等优点。本文对26例子宫腺肌瘤的MRI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子宫腺肌瘤的MRI征象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经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瘤患者26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

1.2设备及方法 采用1.5T磁共振检查仪(荷兰Philips公司Achieva Nova Dual 1.5T超导型双梯度磁共振检查系统)。腹部相控阵线圈进行横段面、冠状面、矢状位常规T1WI、T2WI、脂肪压制技术扫描;层厚3mm,层距2mm,矩阵256×256,采集次数4次,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腕静脉表浅静脉注入对比剂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mmol/kg,注射流率2.5~3.0ml/s,注射完毕后,注射0.9%生理盐水10ml ,在注入对比剂的同时进行扫描。

2 结果

26例子宫腺肌瘤的MRI影像表现为:病变部位子宫体积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子宫结合带增厚,结合带厚度3.5~24.0mm,平均13.8mm(图1)。子宫腺肌瘤病灶与肌层分界不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T1WI呈等低信号(图2),T2WI上呈略低信号,脂肪压制像病灶显示清晰呈低信号影(图3)。病灶信号可不均匀,其中18例呈混杂信号,在T2WI中央部可见多发点状高信号,5例T1WI可见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的结合带轻度强化,与强化的子宫肌相比信号略低,腺肌瘤强化低于正常子宫肌层。6例并发有子宫肌瘤,呈类圆形略低信号影,边界清晰,1例伴出血,T1WI可见片状高信号影(图4~6)。

图1 T2WI矢状位图像显示子宫后壁边界不清等低信号影,内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影;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宽(箭头所示)。图2 横断位T1WI像,病灶呈等低信号。图3 脂肪压制像,病灶更清晰显示,结合带增宽,呈低信号。图4 子宫腺肌瘤伴子宫肌瘤,子宫前壁可见类圆形小肌瘤,并可见高信号出血信号,边界清晰(黑箭头处)。子宫后壁为腺肌瘤。图5 T1WI横断位图像,子宫左侧壁可见大片状高信号出血信号,腺肌瘤形态欠规则(箭头所示)。图6 病理显示病灶内可见子宫内膜腺体组织,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

3 讨论

3.1子宫腺肌瘤病理基础 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在子宫肌层或内膜下壁局限型生长,肌层内内膜组织同子宫腔内的内膜组织一样,随月经周期发生改变,腺体增生、出血,同时可以刺激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一般认为多次妊娠及流产对子宫造成的损伤是主要原因,亦有认为是与免疫有关[2]。

3.2子宫腺肌瘤的MRI诊断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并且可以多平面成像,能清晰显示病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子宫腺肌瘤的诊断。MRI主要表现为病变子宫体积局限性增大;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与结合带相似[3,4]。病灶信号可不均匀;本组26例病例中有18例呈混杂信号,在T2WI上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影;5例在T1WI上呈小片状高信号;T2WI上小片状高信号影的病理基础为夹杂在平滑肌细胞间的内膜组织,T1WI上小片状高信号为位于腺体内的出血灶[5],本组患者中,其中1例腺肌瘤伴明显出血,病灶轮廓显示不清楚,可见大片状短T1信号影。病灶部位结合带增宽,这是子宫腺肌瘤特征性的表现,文献报道,MRI影像上结合带>5mm时诊断结合带增宽,当>12mm[6]时有明显的诊断价值;本组26例患者结合带厚度为3.5~24mm,平均13.8mm;增强扫描相应部位可见轻度强化,但腺肌瘤的信号低于正常组织;脂肪压制技术能更好的显示子宫腺肌瘤的轮廓,呈略低信号,矢状位能较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及边界。

3.3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瘤主要和子宫肌瘤鉴别,两者在大体形态上相似,均使子宫局限或弥漫性肿大,本组6例并发的子宫肌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低信号,但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上两者明显不同,腺肌瘤为内膜组织分布在正常子宫平滑肌间,刺激邻近子宫平滑肌增生肥大,呈浸润性改变,使腺肌瘤在影像上与周围组织无分界,边缘呈浸润改变;而子宫肌瘤周边的肌细胞受压迫、萎缩形成的假包膜,因此子宫肌瘤病灶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部分病灶周围由于有扩张的血管及淋巴管环绕,MRI上在肌瘤周围可见流空信号[7];本组26例子宫腺肌瘤,均显示病灶与临近组织无明确分界,其中6例并发子宫肌瘤病例,子宫肌瘤均显示边界清晰。

总之,子宫腺肌瘤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作者认为子宫腺肌瘤的MRI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育龄期妇女,子宫体积的局限性增大。(2)T1WI及T2WI上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略低信号影;边界欠清。(3)结合带增宽,>5mm和>12mm有较大价值。(4)腺肌瘤出血时,T1WI子宫壁可见片状高信号。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子宫内膜、结合带、肌层能清晰显示,同时又可以多平面成像,能较好的显示子宫腺肌瘤的形态及部位,因此,MRI在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较大优势。

1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9~750.

2 聂妙玲,康佳丽,夏薇.子宫腺肌症111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4,20(3):311~312.

3 Kim MD,Won JW ,Lee DY,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adenlmyosis without fibroids.Clin Radiol,2004,59(6):520~526.

4 Togashi K,Ozasa H,Itoh k,et al.Englarged Uterus: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denomyosis and leiomyoma with MR imaging.Radiology,1989, 171(2):531.

5 Outwater EK,Siegelman ES,van Deerlin V. Adenomyosis:current concepts and imaging considerations.AJR,1998,170(2):437~441.

6 Reinhold C,McCarthy S,Bret PM,et al.Diffuse adenomyosis:Comparison of endovaginal US and MR imaging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rtion. Radiology,1996,199(1):151~158.

7 Chopra S, Lev-Toaff AS, Ors F, et al. Adenomyosis: common and uncommon manifestations on son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Ultrasound Med,2006,25 (5):617~627.

310006 杭州市中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片状平滑肌肌层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螺旋CT对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有机物凝胶—助熔剂法制备片状钡铁氧体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