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2015-10-19马祥明任明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颈动脉

彭 艳 郑 浩 马祥明 任明霞

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彭艳郑浩马祥明任明霞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检测数值分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A组,n=49例)和高血压尿酸正常组(B组,n=47例),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20%等发生率,同时检测P-选择素、血栓素B2和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等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结果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IMT≥1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2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高血压尿酸正常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P-选择素、血栓素B2和GMP-140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高血压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增强血小板活化功能而加重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活化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高血压病最主要的器官损害之一是导致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机制与血小板活化功能有一定关系。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因此本文拟观察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96例高血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65例,女31例;平均年龄(61.2±14.1)岁;平均病程(9.1±4.9)年。已排除合并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痛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者和肥胖者。

1.2分组 根据血尿酸正常值上限,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umoL/L将9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尿酸正常组(B组,n=47例)中男3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1±14.4)岁;平均病程(9.2±5.1)年;血尿酸值(307.8±51.0)umoL/L。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A组,n=49例)中男3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7±13.8)岁;平均病程(9.0±4.7)年;血尿酸值(499.7±49.3)u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方法 (1)颈动脉超声检测: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LOGIQG400CL,高频探头频率18MHz)常规探测两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观察血管形态、结构及有无局部内膜增厚情况,检测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20%发生率。(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3000r/min离心处理10min后留取血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盒购自上海西诺生物公司)检测P-选择素、血栓素B2和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等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检测结果比较[n(%)]

2.2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s)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病有密切的相关性[4]。高血压病主要的危害之一是导致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颈动脉、主动脉和冠状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稍晚。有研究显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之一是IMT增厚,IMT的变化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5],斑块形成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到晚期形成管腔狭窄。本资料选择位置易于检测的颈动脉,同时量取IMT、观察斑块形成和有无管腔狭窄,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结果表明,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形成的发生率更高。

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是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血小板活化可加剧血栓形成,研究发现[6],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因此作者推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可能进一步增加血小板活化功能。P-选择素作为细胞黏附受体,可通过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及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包括炎症和血栓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起始过程,是血栓的重要介质和靶分子,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标志[7]。血小板功能性活化时,含有GMP-140的颗粒内容物释放,与开放管道系统的膜融合,形成GMP-140,因此GMP-140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8]。TXA2具有缩血管、促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代谢产物TXB2相对稳定,因此可通过检测TXB2的浓度反映血小板代谢。本资料发现,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P-选择素、GMP-140、血栓素B2浓度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升高,进一步证实了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可能增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推测。

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互为因果,目前大量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上密切相关,但其中的机制尚不明确。高血压引起的微血管病变造成组织缺氧,血乳酸水平增高,肾脏清除尿酸减少,使尿酸形成过程中的底物增加,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而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疾病亦可能使尿酸增高。高尿酸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损伤,同时,血尿酸可降低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此外还可以引起血小板黏附。由此推测,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增强血小板活化功能而加重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1 Chen JH,Chuang SY,Chen HJ,et al.Serum uric acid level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ll-cause,cardiovascular,and ischemic stroke mortality:a chinese cohort study.Arthritis Rheum,2009, 61(2):225~232.

2 李天资,韦华,潘兴寿,等.成人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相关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273~275.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 王超英,何金红.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的关系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820~821.

5 Salcuni M,di Lazzaro V,di Stasic,et al.The role of doppler US in the study of carotid system.Reys,1995,20(4):406~425.

6 王玮,王颜刚.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研究.当代医学,2011,17 (250):68~69.

7 赵亚鹏,金佩佩,周同,等.P-选择素及其细胞黏附与血栓形成.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 29(2):22~26.

8 吴庆莹.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6):632.

442600 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症颈动脉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