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护理失眠症患者临床观察

2015-10-18穆蓉任钦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失眠症次数意义

穆蓉,任钦

1.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2;2.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慈溪 315324

中西医结合护理失眠症患者临床观察

穆蓉1,任钦2

1.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2;2.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慈溪 3153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失眠症患者效果分析。方法:将6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2组均干预3周。结果:2组干预后在午睡时间过多、睡眠时间无规律、睡前从事易兴奋的活动、睡前过量饮酒、睡前过量饮咖啡、睡前吸烟等不良睡眠习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不良睡眠戒除情况中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午睡时间≤20min、睡前不从事易兴奋活动、戒酒、戒烟、不饮咖啡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患者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与本组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65.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睡眠质量。

失眠症;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失眠症主要表现为不易入睡、时寐时醒、睡后易醒、醒后不再寐、彻夜不寐等特点,而且常常还会伴有反应迟钝、体倦乏力、日间精神不振,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心烦懊恼,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工作都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对其治疗不及时,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而诱发患者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1]。本院对失眠症患者6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失眠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观察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5~82岁,平均(65.21±10.8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9~80岁,平均(62.21±9.85)岁。2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①生活起居护理,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噪音,调整室内的温度和光线,保持患者房间的空气清新,被褥舒适、干净;②良好生活规律,用温水在睡觉之前20 m in泡脚,消除疲劳,促使血液循环,改善睡眠,晚餐不宜过饥或过饱,不宜做过多的体力或脑力劳动;③心理护理,使患者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知足的良好心态,保持正常的睡、醒规律,创造有利的睡眠条件,适当在白天进行锻炼,注意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患者可以自我暗示、自我调节,规定白天的睡眠时间,不要在床上看电视、看书或者工作;④饮食指导,患者注意自身饮食的调节,多食用鸡、鸭、猪心、鱼类、豆类、蛋类食物,睡前不喝咖啡、茶、酒等刺激食物,使用清单食物等。

2.2 观察组 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护理是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上以下的护理措施:①穴位按摩,每天睡觉之前点揉神门,搓揉涌泉,各重复30次,之后取仰卧位,用两足心紧贴床面,小腿微屈,上下摩擦30次;②针刺,选取穴位神门、三阴交、四神聪,使用艾条温和针,每晚1次,每个穴位5~10m in,也可以在患者背部施针灸,每次15~30m in;③中药汤剂,根据患者不同的失眠原因,注意辨证施药,开具不相同的中药方剂,饭后0.5 h服用汤剂;④安眠药合理利用,不同安定类药物治疗不同类型的失眠症,指导患者正确的认识、使用安眠药物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副作用,避免患者过度依赖;⑤健康教育宣传,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传,使其学会自我护理,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健康生活机制,巩固疗效。

2组均干预3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2组不良睡眠习惯比较,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及临床疗效。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2],睡眠率=(夜间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的总时间)×100%。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痊愈:患者睡眠的时间基本恢复正常,并且夜间的睡眠时间最少能够维持6 h左右,呈现深度睡眠,睡醒后患者精力充沛;显效: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好转,睡眠时间相比治疗前至少增加3 h,睡眠深度较痊愈适当浅一点;有效:患者的失眠症状减轻,并且患者的睡眠时间相比治疗之前增加要少于3 h;无效:患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状态较前没有改善。

4.2 2组不良睡眠习惯比较 见表1。2组干预后在午睡时间过多、睡眠时间无规律、睡前从事易兴奋的活动、睡前过量饮酒、睡前过量饮咖啡、睡前吸烟等不良睡眠习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不良睡眠习惯比较 例(%)

4.3 2组不良睡眠习惯戒除情况比较 见表2。干预后观察组在不良睡眠戒除情况中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午睡时间≤20 m in、睡前不从事易兴奋活动、戒酒、戒烟、不饮咖啡等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不良睡眠习惯戒除情况比较 %

4.4 2组治疗前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维持率比较见表3。2组护理后患者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与本组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维持率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维持率比较(±s) 分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

项目觉醒时间(min)觉醒次数(min)睡眠效率(%)n 观察组 对照组32 32 32护理前54.0±16.5 9.5±3.0 76.6±6.6护理后18.2±14.0①②2.2±2.5①②94.4±3.3①②护理前50.2±17.7 8.8±3.2 79.9±7.6护理后42.8±15.5①7.3±2.5①84.4±2.5①

4.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65.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近年来,由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失眠症作为多发病症的一种,其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增多的趋势,为此,社会各界也更加重视对失眠症的研究[4]。失眠症指的是患者对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不满足,并且还会对白天社会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深度、睡眠时间的不足,不能消除疲劳,难以精力和体力恢复,轻度失眠患者时睡时醒、睡而不酣,入睡困难,醒后难以再睡,重度失眠患者往往会彻夜不眠。又由于失眠症的发病率极高,长时间的轻度或重度的失眠会对患者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际等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现代医学目前对失眠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失眠症治疗主要是镇静催眠药物,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失眠症属中医学失寐、不眠范畴。临床治疗多以辨证论治,常从肝论治失眠、从血虚论治,多肾虚论治[5~7]。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办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患病原因和患者症状,因时、因地地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护理方案,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生活起居进行详细指导,再配置独特的针灸、中药汤剂、穴位按摩等,这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

本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高于常规护理的总有效率65.63%,本研究也发现,

所有患者均有午睡时间过多、睡眠时间无规律、睡前从事易兴奋的活动、睡前过量饮酒、睡前过量饮咖啡、睡前吸烟等不良睡眠习惯,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使患者在不良睡眠戒除情况中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午睡时间≤20m in、睡前不从事易兴奋活动、戒酒、戒烟、不饮咖啡等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护理后患者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与本组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1]徐征,朱丽群.耳穴埋豆治疗慢性肝炎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10):2880-2882.

[2]赵小溪.针刺“五心”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3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39(5):49.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蔡晓鸿,游秋云,王平.失眠症中医药信息平台构建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13,54(9):747-749.

[5]马捷,李峰,宋月晗,等.从肝论治失眠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2(4):1076-1080.

[6]甘建光,田国强,秦国兴.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老年性失眠症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73-275.

[7]张全爱,孙晓慧,林家驹,等.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14 (6):481-484.

[8]陈巧玲,全小明,王小俊.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2):172-174.

(责任编辑:马力)

R256.23

A

0256-7415(2015)12-0246-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110

2015-06-27

穆蓉(1975-),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推拿。

猜你喜欢

失眠症次数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依据“次数”求概率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