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皮开郁颗粒治疗虚热型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2015-10-18吴东平罗丽邓艳桃郑艳嫦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白皮癌性癌痛

吴东平,罗丽,邓艳桃,郑艳嫦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

白皮开郁颗粒治疗虚热型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吴东平,罗丽,邓艳桃,郑艳嫦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

目的:观察白皮开郁颗粒治疗虚热型癌性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虚热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按三阶梯止痛法给予止痛药物,并联合口服白皮开郁颗粒;对照组仅按三阶梯止痛法给予止痛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99%,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消失率治疗组为56.67%,对照组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皮开郁颗粒治疗虚热型癌性疼痛疗效可靠。

癌性疼痛;虚热型;中西医结合疗法;白皮开郁颗粒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病程发展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可以高达75%以上[1]。癌痛的定义归属于现代医学疼痛范畴,国际疼痛研习学会(1994)指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和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癌性疼痛严重限制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影响食欲、降低睡眠等,严重者可发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同程度精神障碍,给患者以及其家庭成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甚至对社会产生一定的经济负担。

吾师沈坚华主任从医40余年,对癌性疼痛有专门的研究,其临床经验丰富,学理精深,医术精湛。本观察应用老师多年治疗癌痛验方白皮开郁颗粒为基础方,并根据癌痛特点辨证加减治疗虚热型癌痛,评价其止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①符合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肿瘤诊断标准,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或影像学结合特异性肿瘤标记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②伴有疼痛的患者,且疼痛病因属于WHO规定的病因分类: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引起的疼痛,与肿瘤相关但不直接引起的疼痛,由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③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虚热型辨证:症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秘结,舌红,脉细数等。

1.2 排除标准 ①伴有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缺氧、心动过缓者;②有明显的肝肾功能不全(高于正常值的1倍以上);③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高压;④高热,体温超过40℃者;⑤对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物过敏及酒精过敏者;⑥妊娠、哺乳期妇女;⑦极度衰竭状态;⑧有药物滥用史(如酗酒、吸毒患者等);⑨伴有精神、意识障碍,不能合作疗效评价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疼痛部位相对明确、固定,表皮无破损,局部无红肿、发热;③18岁<年龄<70岁;④知情同意参加本观察,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30岁4例,30~45岁6例,45~55岁11例,55~70岁9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9~30岁5例,30~45岁7例,45~55岁10例,55~70岁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三阶梯止痛治疗。①轻度疼痛(VAS<4分):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每次0.5~1.0 g,每4~6 h口服1次,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 g;若超2 g疼痛仍无明显缓解,则重新全面评估疼痛,改用阿片制剂;用药3天内进行剂量滴定。②中度疼痛(4分≤VAS<7分):曲马多缓释片(萌蒂制药有限公司),初始剂量为100m g,每12 h口服1次;用药24 h疼痛缓解<25%,逐渐加至200 m g;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 g;若超过400m g疼痛仍无明显缓解,则重新全面评估疼痛,改用强阿片制剂;用药3天内进行剂量滴定。②重度疼痛(VAS≥7分):美施康定缓释片,由10m g,每12 h口服1次开始;用药24 h疼痛缓解≤25%,按:10-20-30-40-60-90/100-120/160-200/240-300/400 m g原则逐渐增加;用药3天内完成剂量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治疗根据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吗啡剂量转换公式:芬太尼透皮贴剂72

h剂量=口服吗啡m g/dx1/2进行剂量换算;尽量避开疼痛部位;既往未应用过吗啡类药物的患者,首先予口服美施康定缓释片,需要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时再根据公式换算应用。

2.2 治疗组 轻度疼痛只给予白皮开郁颗粒(柴胡颗粒、枳壳颗粒、佛手颗粒、素馨花颗粒各6 g,白芍颗粒、香附颗粒、延胡索颗粒、郁金颗粒、金银花颗粒、野菊花颗粒、青蒿颗粒、地骨皮颗粒、牡丹皮颗粒、白薇颗粒各10 g)口服治疗,每次1剂(剂量共124 g),开水冲服,每天3次,1周为1疗程。中、重度疼痛则在三阶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皮开郁颗粒口服,中药治疗同轻度疼痛患者。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项目 观察2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及分级(无症状、轻、中、重)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疼痛疗效标准 根据《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拟定: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P):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

4.2 症状分级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及重度4类。无症状:无痛,轻度疼痛:虽有痛感但仍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干扰;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4.3 2组疼痛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99%,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疼痛疗效比较 例(%)

4.4 2组症状分级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后症状消失率治疗组为56.67%,对照组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症状分级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中医学将癌症所致的疼痛称为癌瘤痛,是指瘤毒侵犯经络或瘤块阻滞经络气血而致机体某部位的疼痛。其相关论述常见于积、瘤、石、瘾、乳岩、石疽、噎隔、反胃、脏毒等及其所致的气血衰败诸病候中,此为后世研究癌性疼痛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中医学认为,癌痛多由于气滞、血癖、痰湿、热毒等引起脉络闭阻,瘀塞不通,故而发生疼痛[3]。中医药缓解癌症疼痛主要在于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色,重视“患者—肿瘤—疼痛”三者的辩证关系,标本兼顾,达到止痛的作用。根据癌痛的病因病机,临床常用的治法有散寒止痛法、活血止痛法、行气止痛法、补虚止痛法、清热止痛法、化瘀止痛法等。沈坚华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常因病程日久,耗伤阴液;情志不调,郁而化火,损伤阴液;放疗化疗致阴液损耗;癌肿出血而伤血;嗜食辛辣之品,损伤脾胃;热毒内蕴而耗阴等,均可导致阴血亏虚,机失于濡养滋润,从而出现癌痛;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虚热内扰则会使疼痛加重。沈老师临证提出“清虚热、调脾胃、止痛”的治疗原则,并拟定白皮开郁颗粒治疗。白皮开郁颗粒由柴胡、枳壳、佛手、白芍、香附、延胡索、素馨花、郁金、金银花、野菊花、青蒿、地骨皮、牡丹皮、白薇等组成,方中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地骨皮、青蒿、白薇清虚热;牡丹皮既清虚热又活血化瘀;柴胡、枳壳、白芍(甘草)为四逆散,是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祖方;香附、延胡索、佛手、素馨花、郁金行气活血、化瘀消积止痛。全方合用,共达清虚热、解郁行气、化瘀止痛功效。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止痛及改善其他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99.

[2]邓兰,杜小艳,蒋益兰.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6):85-87.

[3]秦善文.中医药辨证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9):1328-1329.

(责任编辑:冯天保)

R730.6

A

0256-7415(2015)12-0187-02

10.13457/j.cnki.jncm.2015.12.084

2015-08-18

吴东平(1972-),男,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肿瘤学。

猜你喜欢

白皮癌性癌痛
浅谈李根白皮的应用及其替代品*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足球黑白皮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对与错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