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

2015-10-18沈满芬陈旭斌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口腔溃疡顽固性炎性

沈满芬,陈旭斌

1.奉化西坞中心卫生院,浙江 奉化 315505;2.奉化市中医医院,浙江 奉化 3155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临床研究

沈满芬1,陈旭斌2

1.奉化西坞中心卫生院,浙江 奉化 315505;2.奉化市中医医院,浙江 奉化 315500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足部贴敷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80例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中药内服、足部贴敷,持续治疗4周,对比用药5天后的疗效、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5天,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溃疡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中药、足部贴敷联合常规治疗方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助于提升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更好地改善免疫失衡、调控炎性反应有关。

顽固性口腔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口腔溃疡多因刺激及创伤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良性损害,常规行西医对症治疗多能达到较确切疗效,但部分患者频繁复发,形成顽固性口腔溃疡,生活质量受到持续影响。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口疮范畴,行泻火、凉血、坚阴疗法有助于改善症状。以此为依据,本院对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疗效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参考《口腔黏膜病诊断学》相关标准诊断为口腔溃疡,且反复发作,有自限性;本次病程不超过3天;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癌性溃疡、创伤性溃疡等其他型口腔溃疡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全身系统性疾病、肿瘤患者。

1.3 一般资料 纳入在奉化西坞中心卫生院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治疗时间均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1岁,平均(5.4±8.2)岁;本次病程(1.2±0.7)天;年均复发(5.1±0.6)次;轻型18例,重型13例,疱疹样9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4岁,平均(35.1± 9.5)岁;本次病程(1.3±0.4)天;年均复发(5.3±0.7)次;轻型19例,重型11例,疱疹样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行常规治疗。口服甘草锌(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每次5 g,每天3次;维生素B2(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5m g,每天3次;维生素C(四川德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2 g,每天3次;局部行锡类散(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用,均匀吹敷于溃疡处即可,每天1~2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三才封髓丹合导赤散加减内服。基本方组成:熟地黄15 g,人参9 g,天冬、黄柏各6 g,砂仁、甘草各3 g。加减:心火旺盛者,加用黄连15 g;湿热内阻者,加用泽泻15 g;食积者,加用鸡内金20 g;血瘀者,加用郁金15 g;脾胃虚寒者,加用生姜30 g;肾阴虚者,加用生地黄15 g。每天1剂,煎煮取汤汁400m L,早晚分服。同时行中药贴敷,取足底涌泉穴,将胆南星30 g,吴茱萸、肉桂各10 g,研磨成粉,食醋调制后,以胶布固定贴敷。

所有患者用药期间禁酒、禁食辛辣。2组持续用药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包括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溃疡面愈合时间。②统计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检测仪器为流式细胞仪,指标包括CD3+、CD4+/CD8+。③统计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统计治疗5天的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好转:全身症状减轻,溃疡基本愈合,复发时症状轻、病程短;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5天,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溃疡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d

表2 2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d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 n 40 40红肿消失7.1±3.2 13.8±4.7 -7.423 <0.001疼痛消失9.3±3.1 15.1±4.5 -6.713 <0.001溃疡面愈合12.1±2.0 17.3±5.8 -5.361 <0.001

4.4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前,2 组CD3+、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上述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 n 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CD3+(%)54.8±8.3 55.1±7.5 -0.170 >0.05 CD4+/CD8+1.03±0.38 1.06±0.51 -0.298 >0.05 CD3+(%)63.1±7.1 57.8±6.2 3.556 <0.001 CD4+/CD8+1.53±0.51 1.28±0.41 2.416 <0.05

4.5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见表4。治疗前,2组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10、TNF-α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ng/L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ng/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 n 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IL-2 633.5±127.5 628.7±202.5 0.127 >0.05 TNF-α 44.5±7.2 43.7±7.3 0.493 >0.05 IL-2 951.5±227.5 778.4±210.3 3.534 <0.001 TNF-α 24.2±5.5 33.5±5.3 -7.701 <0.001

5 讨论

三才封髓丹以人参补血益气,辅以天冬滋阴生水,黄柏坚阴泻火,本研究观察组另以导赤散为臣药,取熟地黄、连翘及牡丹皮清热凉血功效,在其他药物的加减下,可更好地实现泻热凉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观察组还行足部贴敷疗法,主要是因为足部毛细血管丰富,药物外敷能迅速渗入血管发挥作用,同时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既往研究中已有用辛温药物贴敷该穴,起到引热下行、下导积热的功效[1]。本研究同时行中药口服及足部贴敷,2种方案对清热泻火机理不同,有互相促进的效果,故用药5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疗法确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还分析了观察组疗效更佳的细胞及分子学机制,指出这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等有关。观察组患者用药后,CD3+及CD4+/CD8+明显升高,提示患者的免疫失衡状况得到了更彻底的纠正;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则提示观察组局部免疫应答更趋于正常。

吴士群等[2]指出,顽固性口腔溃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失衡问题,CD4+及CD4+/CD8+明显下降;杜义军等[3]还在口腔溃疡发病时检测到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且推测免疫反应生成的复合物是导致溃疡的关键因素之一,上述复合物部分沉积在口腔黏膜局部基底,部分直接与口腔上皮细胞结合,导致正常细胞受到免疫细胞的攻击,形成组织坏死、局部黏膜溃疡。IL-2主要由CD4+细胞生成,刘捷等[4]在口腔溃疡患者体内观察到IL-2受到明显抑制,这将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聚集,进而抑制损伤细胞、纤维蛋白及病原体的清除,且难以激活上述细胞生成分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这将抑制组织创伤修复,导致溃疡久病不愈。TNF-α为常见的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IL-4、IL-6及其他炎性介质的生成,进而损伤组织,加重炎性反应,其水平与口腔溃疡严重程度呈正比。由此可以认为,观察组疗效更好,可能是因为三才封髓丹合导赤散加减联合足部贴敷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失衡,同时纠正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

总之,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以清热泻火中药口服,外用辛温药物贴敷足部,有助于提升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能够更好地纠正免疫失衡、调控炎性反应有关。然而受研究环境限制,本研究尚未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随访,故结论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后续试验补充。

[1]许幸仪,陈秀慧,刘健红,等.穴位贴敷治疗风火上扰型脑梗死后失眠30例[J].河南中医,2013,33(10):1657-1658.

[2]吴士群,陈旗,胡央男,等.脾氨肽治疗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4):23-25.

[3]杜义军,刘金里,苑艳娟,等.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免疫指标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3):430.

[4]刘捷,迟强,栾中山,等.胸腺五肽局部应用对口腔溃疡患者血清IL-2及SOD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4):539-541.

(责任编辑:吴凌)

R781.5

A

0256-7415(2015)12-0169-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075

2015-07-03

沈满芬(1971-),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内科。

猜你喜欢

口腔溃疡顽固性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