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阴解郁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临床观察

2015-10-18纪璇柯纬祺王春扬杨晓寰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性平安神肝郁

纪璇,柯纬祺,王春扬,杨晓寰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东 汕头 515041

养阴解郁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临床观察

纪璇,柯纬祺,王春扬,杨晓寰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东 汕头 515041

目的:观察养阴解郁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养阴解郁安神方,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1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解郁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失眠。

失眠;阴虚肝郁;养阴解郁安神方;中医疗法

失眠发病率逐渐上升,而因镇静催眠药引起的依赖性失眠也逐渐增多,部分患者求助于中医药以除失眠及药物依赖之苦,而中医药对失眠症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基本病机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主要是由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入睡困难、寐后易醒、早醒等为主症。笔者对阴虚肝郁所致的失眠以自拟方药养阴解郁安神方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9年10月—2014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失眠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0~80岁,平均48.5岁。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22~76岁,平均44.6岁。2组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晨醒过早,醒后不能再睡,醒后感不适、困乏或白天困倦。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月以上。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神经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1.3 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不寐证的诊断标准,证属阴虚肝郁型,临床表现为不寐少寐,多梦易醒,五心烦热,腰酸梦遗,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口干口苦,时伴盗汗,舌红少苔、薄黄苔,脉弦细数。

1.4 病例选择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与辨证标准;年龄20~80岁,病程1月~1年;愿意配合研究者。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酒精和药物依赖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以养阴解郁,重镇安神为法,自拟养阴解郁安神方,处方:浮小麦、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茯神各30 g,百合、玄参、合欢花、炒酸枣仁各15 g,黑栀子、郁金各12 g,首乌藤20 g,甘草5 g。每天1剂,水煎取汁350m L,早晚各服1次,饭后服。

2.2 对照组 予艾司唑仑1m g,每晚睡前0.5 h顿服。

2组均以1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关于治疗失眠药物疗效的标准拟定。痊愈:睡眠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上,睡眠质量较高,不易惊醒;显效:睡眠状况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到3 h,深度睡眠比例增加;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但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经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4,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睡眠有赖于卫气的正常运行,卫气“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得卧,阴气尽得寤”。自然界昼夜交替,人则寤寐轮换,倘若人体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卫气运行失常而不得交于阴,就可致寤寐失调,导致失眠。历代医家对不寐有所论述,从阴阳关系讲,如《素问·逆调论》曰:“阴阳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阴阳交济,水火协和,阳和于阴则为寐,阳出于阴则为寤也。人体睡眠的功能活动与阴阳的出入潜伏相关,昼主阳,夜主阴,昼则阳出于阴,夜则阳入于阴,从而维持睡眠的昼醒夜寐,正如《灵枢·寒热病》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症因脉治》中着重指出:“肝火不得卧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尽力谋虑,肝血有伤,肝主藏血,阳火扰动血室,则夜卧不宁矣。”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藏血,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情志变化。在病理上,由于思虑、喜怒过度,致肝气郁结,气郁阳盛,阳盛则实,阳盛则伤阴,阴虚阳亢,化火生风,风火内扰,心神难安而不寐。《杂病源流犀浊·不寐源流》中认为:“有由肝虚而邪气袭者,必至魂不守舍,故人卧则不寐。又由真阴亏损,孤阳漂浮者,水亏火旺,火至乎动,气不得宁,故亦不寐。”此为肝阳亢盛,实为阴亏不能敛阳之故。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自拟养阴解郁安神方,具有养阴安神,疏肝解郁之功,是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的方剂。方中浮小麦味甘,性凉;归心经;养心除烦,除虚热,止汗,笔者认为不寐或少寐者,易产生虚热,尤以心肝虚热为主,故用此药不仅能除心经虚热,并能养心除烦。百合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二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浮小麦与百合二药为药对,共奏养心安神,清心除烦之效。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取其滋阴降火之效。黑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清热泻火,用于心烦失眠,躁扰不宁。合欢花味甘;性平;解郁安神,滋阴清心,对心神不宁,忧郁,失眠疗效尤佳。郁金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行气解郁,清心凉血。本类型患者多郁郁寡欢,胸胁满闷,心烦易怒,合欢花与郁金组成药对,对改善此症效果极佳。首乌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养血安神。生龙骨甘涩、性平;归心、肝、肾、大肠经;重镇安神,镇惊安神,尤其对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者效果更佳。生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与生龙骨作为药对使用,可增强其重镇安神之功。茯神甘淡;性平;归心、脾经;宁心安神。炒酸枣仁味甘;性平;归心、脾、肝、胆经;宁心安神、养肝、敛汗。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安神,疏肝解郁之效,则寐佳烦除。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养阴解郁安神方治疗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见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本方治疗阴虚肝郁型之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9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256.23

A

0256-7415(2015)12-0101-02

10.13457/j.cnki.jncm.2015.12.044

2015-10-09

纪璇(1983-),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猜你喜欢

性平安神肝郁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长黄褐斑喝三花鸡蛋汤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木耳科名录
黄精治乏力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