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015-10-17臧运洪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养子女心理健康

臧运洪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贫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臧运洪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为探索贫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贵州贫困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来源地、文理科及是否兼职的贫困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父亲不同文化程度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贫困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和父亲教养方式中的多数因子相关均达到统计学意义。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冷漠、偏爱被试和过分干涉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除其它因子之外)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贫困大学生的父亲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

贫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心理健康

父亲教养方式主要指父亲在抚养子女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教养态度和行为方式。大量研究发现,父亲的教养方式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1-3]、同伴之间的友谊互动[4]、应对方式[5]、神经症患者的严重程度[6]、完美主义、自我妨碍行为[7]、性别角色[8]、问题行为、学校适应[9]、儿童气质、一般自我概念[10]、学习成绩[11]和人格[12]等方面。也就是说父亲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影响辐射范围较广。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着经济贫困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因此自卑焦虑压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本文探索的一个焦点,力图通过辨证的分析,为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个理论视角。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贫困大学生被试1500人,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3份。

2.研究工具

父亲教养方式问卷。本研究以C.Perris等编制岳东梅等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EMBU)中的父亲教养方式问卷为基础进行了重新修订[6][13],问卷四级计分(1-4),分数越高,表示父亲的影响程度越大。问卷在本文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16,分半系数为0.793,六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46.679%。因为岳冬梅修订的问卷因子项目包含的比例不均衡,每个因子包含项目从5个到19个不等,且基于本文被试特殊的情况,重新探索和验证了问卷的因子分布,简版问卷共24个项目,简版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24,分半系数为0.698,六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46.966%。

心理健康量表。SCL-90量表由Derogatis.L.R编制,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根据因子载荷大小修订了简版量表,简版量表共30个题目,采用五级计分,从1从无到5严重,得分越高,证明阳性症状越明显。在本研究中,量表α系数为0.980,十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5.699%。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5.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二、结果

1.父亲教养方式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惩罚冷漠和严厉粗暴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p<0.05)。来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文理科不同的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理解尊重、严厉粗暴、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因子得分差异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事后检验发现,在理解尊重因子上,大二和大四学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因子分;在严厉粗暴因子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得分;在过分干涉因子上,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的得分;在偏爱被试因子上,大二和大四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得分(P<0.05)。

父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过分干涉因子分上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事后检验分析,发现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和大专以上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大学生得分。是否兼职的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六个因子分上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2.心理健康因子对父亲教养方式因子的回归分析

心理健康各因子和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温暖宽容及理解尊重因子的相关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因子之间的相关均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20—0.365之间。以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心理健康各因子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心理健康各因子对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心理健康的各因子进行预测时,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冷漠、偏爱被试和过分干涉进入回归方程,说明这三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

三、讨论

1.父亲教养方式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差异讨论分析

男女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在于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父母都起着一定的作用。贫困大学生的父亲身兼养家糊口的重任,多数时间在外劳作和打工,很少有时间对子女进行各方面管教、沟通和交流。同时贵州由于经济落后,家长对子女不分性别都是期望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家里减轻经济负担。所以对男女生的教养态度行为是相似的,该结论不同于以往研究[14-15]。

父爱是子女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4],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更敏感于父亲的惩罚冷漠和严厉粗暴,该结论部分相似于以往研究[16]。原因可能在于经济贫困的压力使独生子女感到更多的负性情绪的困扰,由于缺少沟通的兄弟姐妹,当他们期望父亲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安慰时,由于父亲的忙碌和疏忽,他们易于理解成父亲对待他们是冷漠不关心的,而且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父亲要求的比较严格,使得大学生体验更多情感上的隔阂。

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上没有出现差异,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固定的地区文化中形成了每个省的父亲在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上有相似的文化痕迹。另一方面原因可能在于贵州省是劳动力输出的大省,很多大学生的父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地打工,平时相处的机会较少,多数和母亲相处的时间较长,受母亲的影响较大。

文理科不同的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上没有出现差异,原因可能和父亲平时沟通交流的较少,父亲主要起提供经济来源的主要角色,相对来说对子女的情感支持、理解和沟通欠缺,因此没有出现差异。

大二和大四学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因子分。原因可能在于,大一的学生刚入大学,自主自立能力和经济支出合理性还不成熟,所以父亲对其各方面限制较多;大三的学生由于经过大一和大二生活的适应,有了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或恋爱对象,忙于各种社团活动或者效仿他人参加各种资格证考试,因此和父亲联系的时间和次数减少,同时在时间和经济分配上易于失衡,很多父亲会对大学生提出批评,彼此双方都感受到了一定情感伤害。而大二学生经过大一生活的演练,适应了大学氛围,可能父亲对此有更多的放心和理解相信,但出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对子女生活的节奏和安排也有一些严厉的要求;大四学生要忙于找工作和考研,父亲能感受到子女的压力,所以相对来说,对子女有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

文化程度越高的父亲对子女的干涉越多,原因可能在于文化程度越高的父亲,越能形成固定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教育方法,对事物的看法越全面,社会阅历越丰富,所以他们期望在各方面给子女更多的指导,使他们避免走弯路。

贫困家庭中的父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存在一定的怀疑,缺乏有效的社会关系,他们大多希望依靠子女的教育带来改变家庭未来的希望与好处[17]。所以兼职的大学生,一定程度上会由于在社会兼职经历的经验更多,较能理解父亲的教养态度和行为的出发点。虽然没有兼职,而在学校经过更多的阅读书籍和同学交流,也能站在一个成熟的角度思考父亲的角色,所以二者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

2.心理健康因子对父亲教养方式因子的回归讨论分析

父亲功能在个体心理成长过程中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18]。心理健康和父亲教养方式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该结论部分差异于以往研究[1]。说明心理健康和父亲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性,积极的父亲教养方式有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消极的父亲教养方式催化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2]。与父亲有良好关系的孩子具有更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少的反社会行为,并拥有更多的亲密同伴[19]。

由于贫困大学生父亲较低的职业地位、较少的升迁机会和物质报酬与权力、较差的工作条件,本身常遭受较大的挫折及较强的威胁感,他们对待子女也就更多地使用惩罚与拒绝的方式[17]。如对待子女的错误,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使其明白事理,而且多采取批评指责的冷漠方法,容易使子女自卑,压抑,自暴自弃。父亲和子女间难以相互理解,这种隔阂会影响日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纵使由于血脉爱护原因,对子女的要求全部满足,但由于对子女溺爱过度,使子女看待问题较片面,和他人相处时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能和同学他人进行和睦相处,容易形成极端、暴躁、患得患失、焦虑、人际交往贫乏等现象,这一点和以往研究相似[3]。同时,一些父亲过度关心溺爱子女,其实这是限制了子女的发展,在这种气氛中长大的孩子,缺乏独立性,缺乏包容心,不能忍受挫折,低自我效能感等情绪行为[3][9]。不利于子女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当他们面临困境,不能积极探索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缺少同伴的支持和理解。他们不能合理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对经济贫困产生的压力没有正确的信念,面对棘手的问题,只能处于被动。所以很大程度上,他们会出现思维僵化,不变通,情绪抑郁,困惑,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父亲鼓励成就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是父爱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缺乏父亲的温暖、关怀,得不到父亲的鼓励和支持,父亲的严厉作风、惩罚手段,都会给子女带来消极的心理影响[20]。

基于上述原因,父亲应该平时和子女多平等相处,而不是采用放纵式或溺爱式的教养态度。应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子女充足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安慰。父亲对于孩子拒绝越少,孩子的交往主动性就会越强烈,积极鼓舞子女多和同学老师交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也应该多进行社会实践,磨砺自己的性格和提高为人处世的技巧。正确看待得失,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快乐生活。

四、结论

不同性别、来源地、文理科及是否兼职的贫困大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父亲不同文化程度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贫困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和父亲教养方式中的多数因子相关均达到统计学意义。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冷漠、偏爱被试和过分干涉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1]安莉娟,王欣.石家庄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522-523.

[2]刘佰桥.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社会心理学,2009,24(6):107-111.

[3]马维娜.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216-218.

[4]李丹,崔丽莹,岑国桢.6~8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7(4):803-806.

[5]张小菊,李斌,周绮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89-191.

[6]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7]贾国敬,司继伟,张文新.父亲教养方式、完美主义与大学生自我妨碍行为的关系[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5):32-36.

[8]孙奕.父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关系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5):106-109.

[9]陈会昌,张宏学,阴军莉等.父亲教养态度与儿童在4~7岁间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J].心理科学,2004,27,(5):1041-1045.

[10]纪林芹,张迎春,张良等.气质、父亲教养与青少年早期个体的一般自我概念[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6):595-602.

[11]马红彪,王芳芳.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2-16(2):111-114.

[12]蒲少华,卢宁.父亲教养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94-1197.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

[14]Lytton H,Romney D M.Patents’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of boys and girls:Ameta-analysis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1,109:267-269.

[15]乔昆.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

[16]俞超.大学生人性观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1.

[17]王晓阳.国外关于不同阶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89-95.

[18]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3):260-266.

[19]Hwang C,Lamb ME.Fatherinvol vement in Swede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ts stability and correl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997,21(3):621-632.

[20]李合群,沈彬.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328-329.

责任编辑:张翔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Father's Parent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abou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ZANG Yun-hong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130032,China;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 Guizhou,562400,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father's parent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abou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Method]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are test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ctors of father's parenting style is in the scores of gender,source,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and whether part-time poor college students(p>0.05).The scores of grade,father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 and only child poor college studen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between th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and father's parenting style.The punish indifference,preference and excessive interference factors of father's parenting style have different predictive power for th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except other factor).[Conclusion]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or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and father's parenting style.

poor college students,father's parenting style,psychological health

1009—0673(2015)05—0101—05

B844

A

2015—08—16

201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项目批准号:2014B175)成果;2014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成果。

作者介绍:臧运洪(1977— ),女,吉林四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心理测量与咨询。

猜你喜欢

教养子女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