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模式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17詹孝慈朱守立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卫生学兴义成果

詹孝慈 朱守立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PBL教学模式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詹孝慈 朱守立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从教学基本理论和规律出发,将PBL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应用于高师院校学前卫生学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实践表明,利用PBL教学模式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PBL教学;学前卫生学;教学实践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儿童营养和身心保健的综合性课程,是学前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其他专业课的学科基础,内容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预防医学和儿科护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其理论性强、知识点琐碎且抽象,若单纯采取依靠传统“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话,学生会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PBL教学作为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和认可。PBL教学通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目前,国内关于开展PBL教学与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的教学研究上,而在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鲜见报道。事实上,PBL教学所倡导的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适用于许多学科领域,而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兼有文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其学科特点更适合运用PBL模式进行教学。为此,本人运用行动研究法尝试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的“学前卫生学”课程开展PBL教学实践研究。

一、PBL教学理论基础

PBL教学由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并引入到医学教育领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PBL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可理解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PBL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理念深受许多世界各地学者的推崇,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的领域从最初的医学逐渐推广到其他学科专业中。

PBL 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要把知识的学习与真实问题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建构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一个学习的过程[2]。PBL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如下:

1.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起点和中心所构建,一切学习活动围绕问题来开展。PBL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构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成为真正独立的思考者与学习者。因此PBL 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一定要紧扣内容主题进行设计,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

2.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并为学生在学习中排忧解难,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3.提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PBL 模式强调以小组为单位主动配合,积极与其他组员交流沟通,积极讨论,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能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担负起学习的责任。

二、PBL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拓展

基于Barrows教授对于PBL教学模式特征的表述,本人结合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进行“学前卫生学”教学的具体实际,对PBL 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在“学前卫生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过程的PBL模式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实施(见图1所示):

第一步骤为提出问题。首先,由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分别指定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组织工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中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供学生思考,目的是使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困惑及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以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本阶段可利用课堂结束前5分钟左右时间提出问题并布置任务,并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第二步骤为分析问题。分析问题部分以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小组共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学会分析问题并总结出结论。分析问题阶段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步骤为解决问题。根据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讨论,将讨论结果以成果方式进行展示。成果方式形式多样,可以为PPT演示文稿、网页或者表演。并规定第二次课堂作为学生成果展示的时间,每个小组的组长分别代表本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第四步骤为是评价与反馈,通过每个小组进行的成果展示,采取课堂答辩形式评价。由成果展示的小组成员为答辩对象,其他各个小组分别扮演评委的角色,对答辩小组进行发问,由答辩小组回答问题,最后各小组根据答辩小组的答辩内容是否科学,表达是否流畅,体态是否自然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打分。最后反馈阶段,由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与升华,并鼓励学生在下一次成果展示中再接再厉,期待更好的表现。

图1 PBL教学模式

三、PBL教学模式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是贵州省新建的地方性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为了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自2008年起在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开设了“学前卫生学”课程,“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健康的学科,一直以来“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的学前卫生学课程目前所采用的教材为由万钫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卫生学》教材[3]。下面通过以“维生素”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举例说明。

“维生素”这一部分是教材《学前卫生学》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儿童营养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维生素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单纯依靠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学生会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于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

1.案例来源

根据维生素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需要制定出一些案例,并拟定好相应的问题。例如:

案例1:某一2岁女孩,最近半年来出现睡眠不安,尤其夜间为重,经常夜间醒来哭闹,白天表现烦躁、不易安慰;爱出汗,夜间为重。可见枕秃、手足镯、O型腿;请判断该女孩怎么回事?如何进一步处理?

案例2:某一幼儿最近晚上看不清物体,并出现皮肤干燥、粗糙;毛发干脆、易于脱落,及反复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现象。请分析该幼儿缺乏哪种营养成分?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教学设计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根据所讲授的维生素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撰写教学案例,选择的案例紧扣教学目的和内容,还要有真实性和实用性,是真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事例,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从维生素缺乏症临床症状上进行判断缺乏何种维生素。案例和问题编制完成后,请教同行教师听听他们的建议,综合各种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确定出2-3个比较合适的教学案例。

3.任务布置

第一次课的主要任务是布置任务,一般在课堂结束前展示所编制好的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并提出问题,说明任务要求并给予一定的提示。根据学生班级人数将全班分为5组,每组8-9人,每组分别指定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组织工作,小组讨论部分放在课外活动时间,对教师的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组长根据本小组讨论情况并汇总,制作成果,成果方式可以形式多样,可以为PPT演示文稿、网页或者表演。

4.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阶段为课堂展示,经过之前的精心准备,学生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由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代表本小组全体成员进行成果展示,有的小组采用了PPT演示文稿进行展示,有的小组制作了视频短片进行播放。学生对教师布置的维生素的教学案例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通过学生对所根据准备好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既可以通过成果展示达到互相借鉴和学习的目的,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演示技能及语言表达能,这也是一次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

5.课堂答辩

课堂答辩由成果展示小组充当答辩对象,其余小组分别推荐2名本小组成员代表作为评委,根据维生素的教学案例的问题分别向答辩小组进行提问,由答辩小组负责回答评委所提的各种问题,最后各评委根据答辩小组的答辩内容是否科学,表达是否流畅,体态是否自然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打分,最后汇总分数为答辩小组的最后得分。

6.教师点评

基于不同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生活经历存在差异,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不尽相同。如何使所有学生在运用PBL教学中得到提升,教师对案例讨论的点评和升华事关重要。在教师点评阶段,教师充分肯定了各个小组在研究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同时对学生在成果展示和答辩的表现进行一一点评,并指出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创新,使学生们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去思考、分析、解决案例中问题。通过教师的点评,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提高。

四、结论

本人于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在2011级5年制学前教育(1)班和(2)班的《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模式教学,其中学前教育(1)班48人,学前教育(2)班43人,并于学期结束前设计问卷对两班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两个班总人数91人共计发放问卷91份,回收问卷91份,回收率为100%,问卷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能力提高和合作情况四大部分,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等,学习效果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等,能力提高包括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合作情况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等。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从调查结果看出,非常喜欢使用PBL教学的学生占5.71%,比较喜欢使用PBL教学的学生约占62%,表示一般的占30.86%,选择不喜欢的没有,表示很不喜欢的学生仅为1.43%,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对PBL教学的喜爱程度

2.在利用PBL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中,有7.714%的同学表示PBL教学的学习效果非常好,65.14%的认为比较好,表示一般的占25.73%,表示非常差的学生仅为1.41%,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PBL教学的学习效果

3.在调查PBL教学对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70%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利的占70%,认为非常有利的占15.29%,认为一般的占14.71%,认为非常不利和不利的均为零,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PBL教学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4.在调查PBL教学对提高师生交流和生生协作上,有65.57%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利,认为非常有利的占8.71%,认为一般的占25.71%,认为非常不利和不利的均为零,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PBL教学对提高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流能力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对于学习者的多种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利于他们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充分肯定了PBL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也有同学留言指出,在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小组讨论的阶段,有少部分同学由于缺少监督并没有积极参与,合作意识不强。同时,同学们也提了以下几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1)在成果展示阶段,同学们希望能够教师能调整时间,将小组汇报和展示的时间适当延长。

(2)在小组答辩阶段,有些同学提的答辩问题有些偏离主题,希望教师能制定提问标准。

(3)在教师点评阶段,希望教师能在每个小组答辩完成后能及时给予点评,最后再作总评。

总的来说,PBL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情景中的问题为基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引导的教学方法[4]。PBL 教学法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点[5]。教学实践表明,将PBL 教学应用于学前卫生学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幼教岗位的要求。因此,PBL教学模式运用到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PBL教学将成为更多学科专业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

[1]Capiow JA,Donaldson JF,Kardash C.Learning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curriculun: students' conceptions[J].Med Educ,1997,31(6):440-441.

[2]吴正宪.“PBL”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青年教师,2002(4):14.

[3]万钫.学前卫生学(第3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3-64.

[4]黄英,李贵林.PBL教学模式在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6).

[5]张华.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8):32.

责任编辑:周丽

Application of Problem- oriented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re-school Hygienics

ZHAN Xiao-ci ZHU Shou-li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The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ies of the PBL teaching method.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law, explore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is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Pre-school Hygienic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use of PBL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independent research study to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learning autonomy, training students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Pre-school Hygienics teaching effect.

PBL teaching method; Pre-school Hygienics; Teaching practice

1009—0673(2015)05—0090—05

G642

A

2015—08—12

詹孝慈(1977— ),男,贵州独山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生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物教学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卫生学兴义成果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验收成果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工大成果
兴义万峰林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骑行在兴义
赏花——兴义万峰林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