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0-17顾慧东李裕昌邱晓菊陈普拉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酪酸梭菌活菌

顾慧东 李裕昌 邱晓菊 陈普拉

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高要 526040

手足口病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顾慧东 李裕昌 邱晓菊 陈普拉

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高要 526040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时间的顺序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50例。A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B组患儿给予常规手足口病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A组患儿临床治疗的起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食欲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均较B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B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0%,A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酪酸梭菌活菌散;手足口病;辅助治疗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在5岁以下儿童中发病,能够使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疱疹,少数患儿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以及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临床并发症[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手足口病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发病时间均<2d,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益生菌制剂。将其按照时间的顺序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40例。A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5岁,平均3岁,体温为37.9~39.8℃,平均(38.2±0.8)℃;B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岁,平均3岁,体温为38.0~39.9℃,平均(38.3±0.7)℃。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以及温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安徽省先锋制药有限公司,H20073618)、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Z20026249)进行治疗,患儿可根据其情况给予干扰素α-2b凝胶[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S20020079]涂到手部、足部和臀部的皮疹上,并给予双料喉风散(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Z44020314)喷口腔疱疹以及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A组患儿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S20040088)治疗,1g/次,3次/d,给予温水送服。B组患儿不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s,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s,d)

组别  n  起效时间  疱疹消失时间  食欲正常时间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A组 40 2.65±0.99 3.79±1.07 3.66±0.73 1.18±0.41 B组 40 4.00±1.05 5.21±0.82 4.75±0.82 1.87±1.18 t 4.132 4.652 4.128 2.257 P<0.01  <0.01  <0.01  <0.05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起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食欲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3d,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疱疹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正常;好转:治疗3d,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疱疹症状以及食欲均有明显好转;无效:治疗3d,患儿体温未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疱疹症状以及食欲均无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好转率[3]。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比以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A组患儿临床治疗的起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食欲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均较B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患儿痊愈3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B组患儿痊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A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1,P<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儿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共有3例,占6.0%;B组患儿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共有4例,占8.0%;两组患儿不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儿童较为常见的我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疾病[4]。患儿感染后只获取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不会产生交叉免疫,即患儿患手足口病后还有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的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性相对较强,大多部分属于隐性感染,其传播途径相对较复杂,且传播速度较快,控制难度相对较大。患儿一旦染病会表现出体温升高、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者疱疹等临床症状,部分患儿会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以及心肌炎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重症患儿如病情发展较快,则会导致死亡。

益生菌酪酸梭菌活菌散的有效成分为酪酸梭菌CGMCC0313.1,其能够直接作用在肠道上,促进肠黏膜分泌大量的免疫球蛋白SIgA,促进吞噬细胞的活性,能够对病毒的复制产生较为有效的抑制作用,进而抑制病毒[5]。其还能通过大量分泌酪酸对损伤的肠黏膜产生修复作用,促进肠黏膜黏分泌蛋白,进而对病毒侵袭肠黏膜以及入血产生破坏的过程产生阻止作用[6-7]。此外,酪酸梭菌CGMCC0313.1能够将肠道内的致病菌及其毒素进行彻底清除,分解的多糖属于低聚糖,能够有效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促进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状态的恢复[8-10]。本研究中,在对5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其治疗起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食欲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均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较常规治疗组患儿7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综上所述,治疗手足口病时应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法,值得应用推广[11-13]。

[1] 张善亭,史燕,张淑丽,等.丁酸梭菌的研究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3,96(26):46-48.

[2] 陈冰蓉,沈丽萍,金骥翔,等.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6(10):26-29.

[3] 卓文娟,罗青明,陈育红.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33(123):52-54.

[4] 毛昌林.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2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86(20):24-26.

[5] 薛秀丽.酪酸梭菌活菌散在治疗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11(30):185-187.

[6] 张蓓,谢晓红,王瑞芹.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4(30):54-56.

[7] 杨晓丽,车彦玲.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12(25):8-9.

[8] 刘丽丽,李晶,谢丹,等.酪酸梭菌活菌散在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4(30):23-24.

[9] 李竹玲.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116例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3(4):124-126.

[10] 尹斐弘,郑跃杰.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通透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10(3):24-25.

[11] 邹积茹,常香云,杨立春.酪酸梭菌活菌散与制霉菌素片联用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5(30):28-30.

[12] 侯伟.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30):44-46.

[13] 李碧云,傅思武,王金丰.酪酸梭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1(30):54-55.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viable bacteria powder in adjuvant treatment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GU Huidong LI Yuchang QIU Xiaoju CHEN Pula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Gaoyao People's Hospital,Gaoyao 52604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viable bacteria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s Eighty children with HFM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with 50 children in each group.Group A received Clostridium butyricum viable bacteria powder treatment and group B received conventional HFMD treatment.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Group A was shorter than group B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nset time,herpes disappearance time, normal appetite restoration time and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restoration tim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all (P<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group A was 98.0% and that of group B was 76.0%;Group A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clinical effects than group B,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Neither group had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FMD, Clostridium butyricum viable bacteria powder shows remarkabl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 in a short time,thereby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lostridium butyricum viable bacteria powder;Hand-foot-mouth disease; Adjuvant therapy

R725.1

B

2095-0616(2014)06-107-03

2014-01-23)

猜你喜欢

酪酸梭菌活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研究
抗艰难梭菌毒素B抗体可以预防艰难梭菌感染复发
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突破性方案RBX2660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