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观察

2015-10-17董守仁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三科河南郑州450016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丹红稳定型内皮

梁 鹍 董守仁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三科,河南郑州 450016

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观察

梁 鹍 董守仁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三科,河南郑州 450016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及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FMD、NO、ET-1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丹红注射液;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性;可行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最多见的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为冠心病患者的一大典型病症,以往临床治疗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中药在临床治疗应用的逐渐广泛,中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丹红注射液为植物丹参、红花提取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确切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实践证实[1]。为探讨其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相关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均有不同程度胸痛或胸闷不适症状,发作时无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但会产生普通心电图ST-T改变。本组患者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为(57.3±15.8)岁。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为(57.9±10.6)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6.9±10.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β-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硝酸甘油注射液(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58649)10mg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Z20026866)40mL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24h的全面监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血浆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亚氮(NO)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及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的一些常规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应该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

1.4 疗效判定标准[3]

临床患者心绞痛消失或者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减少>50%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本研究中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以(±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中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49例,仅1例患者无效,无一例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及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及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2.3 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MD、NO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ET-1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的一大典型病症,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是介于劳力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其病机主要为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及冠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致使血小板活化、凝集,形成血栓,导致局部心肌血流量迅速下降,从而引起心绞痛[4-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血浆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  红细胞沉降率(mm/h)  红细胞压积观察组 50  治疗前 2.3±0.3 4.8±1.4 23±10 0.45±0.04治疗后  1.4±0.2*#  2.5±0.5*#  15±8*#  0.39±0.02*#对照组50  治疗前 2.3±0.4 4.9±1.3  22±11  0.46±0.03 t P 0.42±0.02#7.5 0.000治疗后  2.0±0.3#11.767 0.000 3.6±0.9#7.554 0.000 19±7#2.660 0.007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FMD(%) ET-1(pg/mL) NO(μmol/mL)观察组 50  治疗前 9.10±5.87 68.60±3.01 46.33±5.21治疗后  13.87±5.22*#  48.54±3.21*#  58.01±6.54*#对照组50  治疗前  9.12±7.32 68.95±2.32 47.34±4.75 t P 52.98±5.73#4.090 0.000治疗后 11.23±5.01#2.580 0.009 53.45±3.42#7.402 0.000

丹红注射液为一种中成药,是从中药丹参以及红花中按照科学配方提取的精华,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丹参与红花均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丹参性微寒,红花性温,二者配合使用可借助红花的温性消散淤血,共奏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6-7]。现代药理学表明,丹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靶点多、作用途径多,可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肌缺血损伤程度、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同时可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血流,调节心律等,红花中的成分主要有红花苷、红花素、红花黄色素、红花油等,其中红花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激活内皮细胞释放贝前列素前列素环(PGI2)等功效,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二者联合可有效地改善扩展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抗血栓作用,改善微循环[8-9]。有关研究表明,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以及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治,在接受治疗半个小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的效果,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丹红注射液具有抗心肌缺血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冠脉流量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10]。从我院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0%,对照组患者则为80.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类研究结果一致[11-13]。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参数及FMD、NO、ET-1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改善也更为明显,治疗过程中并不增加不良反应,表明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时,采用丹红注射液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降低患者发病症状的同时,对患者的机体刺激也较低。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提高,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

[1] 柴雪妍,周翠莲.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9,37(10):37-3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3] 罗树云,范才文,杨坚,等.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464-465.

[4] 李淑玲,朱成朔,刘国安,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210-212.

[5] 林荣荣,方显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1):970-971.

[6] 金元玖,李正信,金龙哲,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3678-3680.

[7] 易小玲,吕云,李易,等.丹红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64-65.

[8] 邰明辉,刘兰梅,马仁强,等.丹红注射液一般药理学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3):335-338.

[9] 蒋红红.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0,31(1):39-40.

[10] 张建.硝酸甘油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9):1279-1280.

[11] 杨育同.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9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392-393.

[12] 王菊利.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8):66-67.

[13] 张惠珍.丹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5):111.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of Danhong injec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stable angina

LIANG Kun DONG Shouren
Thir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16,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anho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stable angina.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stable angin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 nitroglycerin inj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anhong injec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mprovement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 degrees in plasma viscosity,fibrinogen,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hematocrit and other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and 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 degree in FMD,NO and ET-1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 Conclusion Danhong injection shows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stable angina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thereby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Danhong injec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stable angina; Safety; Feasibility

R541.4

B

2095-0616(2014)06-85-03

2014-01-13)

猜你喜欢

丹红稳定型内皮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