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浪长江
—— 武汉一桥游泳队侧记

2015-10-17梅长昭武汉一桥游泳队提供

游泳 2015年4期
关键词:游泳队渡江队长

文|梅长昭 图|武汉一桥游泳队提供

逐浪长江
—— 武汉一桥游泳队侧记

文|梅长昭图|武汉一桥游泳队提供

一桥游泳队部分队员。这里是他们每天游泳的地方,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江滩

代序

“小弟报名参加武汉市横渡长江活动,由于是首次参加,没有经验,请教各位高人:横渡长江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网上有人求问。

“寂寞如故”答复:“你在长江里面下过水滴冒?还是蛮有难度滴 水冷 浪大 流速急 体力也蛮重要”

“木质生”: “据说是要注意白暨豚,它们喜欢咬小JJ”

……

—— 回复纷纭戏谑。

1

关于这一问题详尽,专业而认真的答复,我请教过武汉一桥游泳队的老曾和须虹。老曾是队长,须虹光头,是游泳队的老队员,一次可连续在长江来回横渡四次。他们队每月横渡长江两次。

“首先,你要能在静水中游800—1000米,能在水中连续游半个小时。”

“如果是第一次横渡,一定要有横渡过长江的人陪伴带领。”

“要带一个‘跟屁虫’(橙红色游泳包的俗称),最好再带上一个游泳圈。”

“集体横渡要携带旗帜,每个队都会有几个游得不太好的队员,下水前要落实好人员安排,一个好手负责跟随一个技术差的。队伍要呈纵队游进,不能影响江中船队航行,领队要时时观察前方船只过往的情形”。

……

今年是全国第二个“ 7·16全民游泳健身周 ”,2015中国·武汉第42届国际横渡长江活动也将于7月16日在武汉市长江水域进行。武汉一桥游泳队有七人核准参加今年的横渡长江游泳队的方阵。不少人参加过多届,须虹最多,已连续参加了六届。

除了平时的游泳训练,队员们还要在东湖进行方阵训练。“我们是江汉区方阵,在湖中树一红旗,每人游1500米,主要练习保持方阵队形,一共要训练 8 次。”

7·16 渡江节分为个人抢渡赛和群众方队两个传统项目。曾队长解释,个人抢渡赛是从武昌出发到汉阳的南岸嘴,人数较少,难度大,分男子组和女子组,各录取前16名,颁发奖金。参赛的多是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奥运会男子百米蝶泳冠军弗洛兰德去年来参赛,因为不熟悉长江水性,成绩也并不理想。而游泳队参加的是大规模群众方队,参赛者都要参加资格测试,标准是10分钟内游400米为合格。老胡的成绩是7分9秒,队里不少人都游到8分,方阵渡长江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

参加了这几年的渡江活动,队员们见证了这项活动的成长。“人数每年在增多。2013年参赛者有2000人,2014年就增加到了2500人,今年参赛的选手来自100个城市,人数恐怕要超过3500人。”

“今年中国游泳协会把武汉作为永久的主会场了。” 武汉的名气越来越大,作为武汉人,游泳队员们感到高兴和自豪,谈起来一脸兴奋。

掩映在江滩密密树荫下,新建的 “救援队小屋”几天前刚刚落成。精致,漂亮,形状色调大小和江滩景致相符,不露太多的痕迹。

他们有自己的QQ群,名称是武汉一桥游泳俱乐部,群主是王强,37岁的年轻人。王强说,一桥游泳队刚刚又获一新的名字—— 长江救援一桥支队,这名称显然是统一编序。连同新建的“ 救援队小屋”,这应是有关上级部门和整个江滩公园的统一行动部署。

游泳队教练老胡这两天在外地,曾队长说老胡一回来,马上给全体队员上水上救援训练课程。

2

今年56岁、已连续参加了六届渡江活动的须虹从小在汉江边长大,完全靠自学,八九岁时在月湖游泳池里学会了游泳,从1米开始,直到能游几十米,乃至后来的上万米。

让老须引以为傲的是自己超强的体能。这一方面来自自小的每天坚持游,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干部,家里只他和姐姐两个孩子,从小家境好,营养好,因此体质好。

老须的体能好到什么程度?30多岁时,他在汉江,一个人把套着汽车轮胎的7个完全不会游泳的成年人,靠一根绳子,拉过去拉过来,来回一趟六七百米。老须当时上班的武汉市双虎涂料厂,总厂分厂加起来三四千人,里面几百号的游泳尖子们在东湖进行测试赛,冠军被一位退役运动员拿走,老须则是第三名,由此担任汉江渡江队的副队长。

直到现在,老须还能游2万米,以蛙泳、仰泳为主,花费两个半小时左右。“我的技术算不上很好的,但我的耐力,应该是周围人中最好的一个。”老须自豪地说。

对于经常横渡长江的老须来说,过长江有如下心得:

一是体力分配。毛主席下水的地方是武昌,往汉口方向游。现在“ 7·16 ”长江横渡的方向也是这样。下水后应该以12点差一刻的方向,顺着江水游,不要往上游方向游,不管水流如何(长江大桥8个桥墩附近有回流),方向找好了,就很好过长江。否则对抗江水每秒几十米的流速,很耗体力。

二是到龙王庙之后,要格外注意。因为这个地方有两股水流,一个是来自汉江的往下面冲的水流,另一个是流向上海的,两股水流在此地汇合,易形成漩涡(平时停靠在这里的船是静止不动的,不注意的话人容易被裹到船下去)。这两股水流水温相差也很大,长江的水很凉,汉江的水很热,相差大约有4—6摄氏度。冬天则正好相反。忽冷忽热,人容易抽筋。游到这里应放慢游频,避免体能消耗太大引起抽筋。此地风浪也大,起风时浪能有半米高,浪打过来时嘴巴要抿着,不要进水,趁浪过去赶紧喘一口大气。

老须还说,大规模的过江活动,举办方会申请4小时的封航,江里没有过往船只,而平时过长江,就需要注意遇到船队时,掌握好跟大船的距离,船大,特别是平头船,船高,看不到你,要避免被船的螺旋桨搅到船底。曾发生过船桨打死人的事故。

对那些年纪大了的泳友,老须提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调节,不要拼命抢,游不动了要及时上救生船,以免发生意外。

“今年渡江的终点与去年不同,往下游移动了1000多米,游起来时间要长一点。”老须提醒说。

黑衣者为曾队长

胡瑞华在给队员教授泳技

中为胡瑞华,所佩戴的是2013年渡江后的纪念奖牌

须虹

3

逐浪长江,游泳队多年来遭遇过许多十分惊险奇特的事情。

一天正顺流击水时,阴云骤生,转瞬乌云密布,闷雷滚滚。七八个人游到长江大桥的第二个桥墩时扶墩休息。突然一个惊天巨雷,伴一道刺眼闪光,击中长江大桥,电流由桥墩贯入水中,所有人扶桥墩的手同时被弹开,大家急忙逃游上岸。“下雨天可游,下雪天可游,雷雨天万不可游。”曾队长说道,“这是经验教训。”

曾队长渡江多年,还遇到过“江猪”,这是当地俗称,也就是江豚。“那是三四年前的事情,它离我只有一米,我看到它的背,我们往同一方向游动。”曾队长回忆道。

更有惊险的一幕:当年汉江发水,曾队长和队员胡瑞华游到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龙王庙,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一个直径六米,两三层楼深的大漩涡,好在他们经验丰富,赶快平躺身体,顺势外划,终于离开了险境。

“遇到漩涡时一定要平躺身体,切记不可垂直,应该顺水势向外猛划。”老胡再次叮咛。

老胡的游泳技术在队里最好,省、市举行的游泳比赛,他总能获得相应年龄段的一、二名。今年他光参加队里自己组织的横渡长江的次数加起来就超过上百次。他还是泳队的教练,对大家集中训练指导过很多次。在游仙岛湖时,一个女队员的手链掉湖里了,好几个人都没摸到,他一下去就捞上来了。

老胡不光技术好,思想品格也值得大家学习,那次他捡到一个几万元的手表,很快归还失主。

除了集体横渡长江,游泳队还肩负着拯救落水者的公益责任。曾队长老胡在汉阳文化宫游泳池当过救生员。队里的王强、郑居伟、朱奎等人也参加了救生员的培训与考试,包括将30公斤的重物从深水池拖出来与人工呼吸等内容。每当听到异样响声,队员们都会将目光投向江面。

曾经有一次,须虹一人救下了五个人。当时队员们刚刚游到龙王庙,许多人正在岸边嬉水乘凉,忽然,一只有五个成人扶玩的汽车轮胎失去控制,被激流冲向河心两江交汇处。当时老须离汽车胎有30米远,三两下就追上他们,叫他们先镇静,然后顺水势将轮胎推回安全水域。岸上人都发出欢呼,两女子要跪谢,老须赶紧拦住了她们。对当年曾有过用汽车轮胎拖七个成年人来回渡汉江的记录的老须来说,这五个人对他来说不算困难。

“救人要注意方法,”曾队长和须虹说道。“首先要看对方是否清醒,如果清醒的话,要注意安慰溺水者,让他镇定下来配合救助。不少溺水者会张皇失措,拼命抓住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救助者就要特别注意,避免被他死死抱住。”

“应该从背后接近溺水者,从背后将他紧紧抓住,最好几个人救一个人。”

4

其实,我与一桥游泳队的交往是由两年前远处飘来的一句话引起的。

那年十一月底,一天下午,我独自一人立在汉阳桥头旁的江水边,解脱衣裤,准备下水游泳。岸坡上那十多名冬泳队员已经先游完,正边聊边准备移身回返,这时,一位女队员向大伙说了声:“下面还有一个人在游,我们等他一下吧。”

那群人停住了脚步;那话音像暖风一样吹到我的身上,深秋的江水没有往日那么凉寒。

从此与他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

“梅老师来了!” 曾队长远远地跟我打招呼。与人说话时,曾队长的脸上总是漾着笑容,这笑容友善、诚挚,使你第一次见面就会觉得他是个完全可以信赖、有力量的人。

每天下午两点钟,就会有早到的队员来到这里准备游泳,三点后更多队员陆续到来,他们不慌下水游泳,在石阶上或站或坐,聊天、开玩笑、打招呼,慢慢地铺席放衣,宽阔整洁的石阶上自在、悠闲、轻松、快乐的气氛洋溢。

大多数人到齐后,他们穿着泳裤,腰间系着橙红色的游泳包,在江岸的柳荫下向上游鱼贯而去,走到一两里外的一个码头,在那里顶水嬉戏一阵,再顺流淌下,穿过第二个或第三个大桥孔,再回到这里。

游泳队还有几名女同志,我对她们满怀敬意。前一阵江水湍急,我向上游划水,不能前进丝纹,就如慢跑在跑步机上,而她们却能顶水前行。更望尘莫及的是,她们能游穿整个冰雪冬季。

曾队长不随他们而去,他总是留在石阶上看望队员们换下的衣物,直到返回的先锋游近岸边,才和后到的几名队员下到水里。

游泳队的成员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也不全是武汉人。

谁都不会想到,队里竟会有一个“瞎子”,你站在他面前一米处,他也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人天天下到长江游泳,你可想象他对游泳的酷爱和与命运搏斗的顽强意志。这样的人能在江水中漂游几里,可想见众多队员一路对他的悉心关照、热心呵护。我曾见他游偏方向,前方正有一只空载的淘沙船急急驶来,几名队员立即大声呼喊,挥臂而去,直到他游正了方向为止。

这是一个充满关爱和快乐的和谐集体——武汉一桥游泳队给我这样强烈的感受。

我还不是游泳队员,好几天上岸用毛巾擦水穿衣时,他们也会递给我一杯加糖的热咖啡。“来,尝一块,” 有人从包装里拿出一块从未见过的小点心递给我:“这是老林刚从韩国旅游带回来的。”

他们高兴地参加队里人儿女的婚礼。

他们结伴参加自驾游,最近的一次是到罗田的薄刀峰,我看到他们归来时拍的手机照片。

游泳队登山也有游泳队的特色——下山时他们找到了一个大水库!

我认真地思索过为什么一走近他们就感到友善、轻松、自在、快乐?

这里不分贫富、职业、职位、年龄,但人们有着共同的游泳爱好,有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执着追求。

这里驱除了退休后的失落,排遣了缺少亲人的孤独,让人重新融入了社会,找到了 “有单位”的感觉,多了一个观阅人生的窗口,结识到新朋友。

但这不同于过去的单位,在那里,你迟到或旷工,领导会来责问,老板要扣发工资。而在这里,你迟到或未到,第二天会获得更多的关心与问候,这是个友爱而松散的 “单位”,获益良多,又自由自在。

结语

我也横渡过一次长江,那是1968年夏天,当时我刚学会了游泳并能在静水中游1000米。横渡长江在当时已是寻常事情。

那次共有六七人,带了两个篮球作救生用,在长江大桥下的武昌汉阳门下水,结果下水后意外情况发生了: 江水太急,我游得慢,几个同学和篮球一下子就看不到踪影了。江中只我一人,恐惧顿时袭来。但害怕没有用,我很快从惊惶中镇定下来,按照事先知道的要领,斜向上游朝大桥的第三个桥墩划去。奋力划过一百多米后,就垂直朝对岸游了。

一个多小时后我在汉口的滨江公园上了岸。那是我第一次渡江,也可说是最后一次。

这样无组织的渡江隐含着极大危险,我的其中一名同学就在一次这样的渡江中失去了生命。

我向曾队长询问过游泳队渡江的情况,也告诉了他我第一次渡江的情形。

“你哪次再跟我们一起渡江,保证安全没有一点问题。” 老曾笑着向我发出邀请。

和几十名救生员同游,安全自无问题。

原总以为“曾经沧海难为水”,且年岁已大,意志体力消减,横渡长江今生就此一次;然而有一桥游泳队队员如此良伴,在他们的多次鼓舞激励下,自我感觉好时,“老夫聊发少年狂”,或许我会再来一次?

猜你喜欢

游泳队渡江队长
近5届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奖牌分布及成绩特征分析
《一叶渡江》作品赏析
这两题很难吗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普通高校游泳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影《渡江侦察记》与聂凤智
吕蒙白衣渡江
Captain Marvel 惊奇队长
昆虫运动会
普通高校游泳队管理模式研究
百牛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