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体验 抒写真情

2015-10-15王代福

大作文 2015年7期
关键词:淋湿雨伞抒情

王代福

因为有爱

○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九年级  胡  宇

下午,天空布满黑压压的乌云, 不一会,大雨便“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

放学了,我看见别的孩子被家长一个一个地接回了自己舒适、温馨的家。鸟儿也纷纷飞进了树窝。我冒着雨奔到传达室,豆子大的雨打在脸上,生疼生疼;寒风吹进衣领里,很冷很冷。

雨越下越大,天色也越来越晚。我望着扯天扯地的雨帘,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都能来接孩子,而我的父母不能来呢?难道他们都不爱我吗?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阵憋闷。一赌气,我漫不经心地冲进雨中,一步一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文章开头通过写景渲染了大雨来临时的情景,衬托出“我”焦急的心情和无助的处境。但“漫不经心”、“一步一步”与“冲进”自相矛盾。】

不一会儿,我的全身都被雨水淋湿了,我的心也如同这冰冷的雨水一样凉了。我蜷缩着身体在雨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满腹的委屈、伤心和怨恨,一齐袭上心头,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与雨水混合在一起……

走着走着,在朦胧的雨幕中,我模糊的视线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使劲揉了揉双眼,果然在前方不远处有一把熟悉的雨伞在向我移动。我认出来了,那是母亲的蓝色花伞!我欣喜若狂,擦干眼泪,迫不及待地向母亲奔去。只顾低头赶路的母亲猛地抬起头看见了雨中的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母亲跑到我身边,她一把把我拉进了伞下,急忙从包里掏出一件外衣,给我穿上,虽然我浑身已成了落汤鸡——湿透了,可此时包裹在我心头的那层“冰”却慢慢融化了。

【此段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较为真实细腻,但“雨天送伞”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为大家所熟知,缺少新意。】

母亲又把保温杯递给我,说:“天气凉了,多喝点热水。”我听出母亲的声音有些沙哑,好像是硬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我猜测,母亲可能感冒了。我接过水杯,喝了两口,刚才的寒意一下子灰飞烟灭。母亲搂着我,在雨中慢慢地走着。我对母亲说:“妈妈,你感冒了吧?你也喝点水。”母亲轻轻地推开我的手,说:“不用了,我在家里喝过了,你多喝点。在学校又没有杯子灌水喝,一定渴了。”

【此段选材不够典型,不能打动人心。】

抬头望望天,还是黑压压的,太阳被遮住了,没有光芒。马路上,一辆汽车忽然从薄雾中开来,“嗖”地一声,溅了我们一身的泥水,司机看都没看我们一眼,便从朦胧的雨雾中消失了。我低头看看地,已是一片汪洋,路边水塘中时不时盛开着一朵朵漂亮的水花,冰清玉洁。整个大地,一片死寂,除了雨,没有其他……

【这段文字,虽是写实,但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环境描写在本段中自相矛盾,使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统一;二是叙事节外生枝,叙述与主题无关的人和事,情感基调明暗混杂,叙事杂乱,脱离主题。】

“妈妈,你的伞移过去点,我这边够了,你看你那边都遮不到,都淋湿半边身子了。”母亲用虚弱而又严厉的目光看着我,用全身仅剩的一点力量对我说:“不用,我淋都淋湿了。最要紧的是你,你体质差,现在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搞垮了身体谁负责?”

【这段文字运用语言、神情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可小作者并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平淡叙事,所以对母亲的行为和语言描写显得虚假而不真实,诸如“我淋都淋湿了”、“搞垮了身体谁负责”等词句,都不能很好地凸显母亲的爱心。】

我与母亲一起打着伞,回到了我们温暖、甜蜜的家,望着母亲淋湿的半个身子,此时此刻,我的眼睛酸溜溜的,她头上的雨珠似乎更美、更亮……

这时,雨停了。天空却仍然灰蒙蒙的,到处弥漫着薄薄的雾霭。树窝里的母鸟,紧紧地搂着雏鸟……

【文尾写景,照应开头。可此处的环境描写不能根据事件的发展有目的地表达,没有起到渲染情感、烘托主题的作用。】

病理诊断

本文通过描述妈妈雨天送伞接“我”、给“我”添衣、递热水给“我”喝等几个情景,表现了母爱的主题。虽然文章的内容能够取材于生活,而且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手法将文章叙述得比较完整、结构清楚,但文章还是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取材繁杂而不典型,节外生枝,泛泛而叙,缺乏生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二、在同篇文章中,冷暖情感基调不统一,环境描写没有与情节的推进相搭配,不能起到渲染气氛、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三、遣词造句欠斟酌,有用词不准、语义自相矛盾的现象。

建议作者紧扣“爱”的主题,运用直白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在叙事中融入真情,抒写心曲。

因为有爱

○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九年级  胡  宇

记忆中那朵蓝色的伞花,因为有了爱的滋养,经久不衰地放射着灼灼的光华。而在每个有雨的日子,它会格外灿烂地占据我的心房。

——题  记

每逢下雨的日子,我的心都会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感动……

那蓝色,明澈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雨天里,妈妈总是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单薄的身影笼罩在一片蓝色之中,目光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晴空。

在那蓝色的雨伞下,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惊愕地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凄风挟着冷雨,侵入了妈妈的天空。妈妈紧紧地拥着我的肩头,身子在微颤着。我发现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然置身于晴朗的蓝色下。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

“没有,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地说道。

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又一次重复道:“是真的,伞歪了!”

妈妈却仍然固执地说:“没有啊,真的没歪!”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好久没和妈妈共撑一把伞了。

或许是巧合,前几天连连下着雨。周末回家,我终于有机会为在田间劳作的妈妈送伞了。也是一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不同的是,撑伞的是已经比妈妈高出半头的我。

我的视线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重叠在了一起。妈妈被笼罩在一片蓝色的无雨的晴空下,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那根根晶亮的雨丝如千万条爱的丝缕,在我的眼前织就了一张网,网住了妈妈和我。

“伞歪了!”妈妈提醒我。

“没有,没有歪啊!”

“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

“妈——真的没歪,没有。”

伞下是许久的沉默,我分明瞥见晶莹的泪珠划过了妈妈的脸颊。

终于明白,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都在为我撑着一片无雨的晴空,现在,我也想给妈妈撑起一片快乐的蓝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那天,那雨,那伞,那人,都是我所牵挂的。

因为有爱,我们无惧风雨;因为有爱,我们顾念彼此。爱的晴空下,我们永远不会孤单。

佳作点评

升格文与原文比较,至少有如下几个亮点值得大家借鉴:

1.关注体验,贴近生活。作者能从自我入手,去品味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以获得作文素材或创作灵感。

2.叙议结合,笔蘸浓情。作者在叙事中用一反常规的叙事方法,不单单是为叙事而叙事,而是寓情于事,叙事含情。作者把“母爱子、子恋母”这两种不同的情感巧妙地设置于“那天、那雨、那伞、那人”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中,运用两个特殊的镜头简洁地叙事,浓烈地抒情,让激情奔涌于胸,成就了这篇真情感人的美文。

3.构思巧妙,语言精美。本文以时间为序,以“爱”为红线,使得文章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开篇的“题记”暗扣主旨,结尾运用一组议论抒情的排比句,照应文题,回扣中心,使得全文结构井然,浑然天成。文章用词准确,文辞典雅,表达灵动,可谓意蕴无穷,美不胜收。

升格启示

就《因为有爱》这篇记叙性的命题作文来说,写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审读文题,精选素材。通过审读文题,学生很容易想到父爱、母爱、友爱、师恩、陌生人的援助等,除了选择这些凡人小事来突显“爱”的主题,我们还可以高瞻远瞩,与时代接轨,抒写平民英雄的人间大爱,讴歌世间的真善美。如捐献爱女遗体的“大爱父母”黄宏林夫妇;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他们用爱谱写的华章温暖人心。这些都是写作的理想素材,大气新鲜,与时俱进,感召力强。

二、精心构思,抒写真情。

1.用亲身经历打动读者。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虽然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这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这样,读者就能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2.用细节描写打开读者心扉。并不是说有事件就有真情实感,一篇成功的文章,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中真情实感的表达。

3.用议论抒情点染作者情志。写人叙事的文章,如果能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可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也可以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抒情议论。

猜你喜欢

淋湿雨伞抒情
碗状反向雨伞防淋湿
春 日
雨伞树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雨伞的“家”
不小心淋湿的书
『双阳』抒情十八大
幽默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