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棉花质量问题需用“政策+市场”方式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探讨行业四大问题

2015-10-15欧阳潇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48期
关键词:棉纱棉纺织棉花

本刊记者-欧阳潇 文/摄

解决棉花质量问题需用“政策+市场”方式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探讨行业四大问题

本刊记者-欧阳潇 文/摄

关于技术升级

智能制造是主要抓手

事实上,尽管当前棉纺织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还是要进行技术升级。

“技术进步对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认为,当前纺织行业的新技术应用步伐正在加快,产品调整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与此同时,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也在不断提升。

以江苏大生集团为例,多年来江苏大生以“科技为先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同推进了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的创建,使江苏大生从传统型的纺织企业发展成为现代科技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和经纬纺机进行了战略合作,实施了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项目,打造了一个全流程的数字化纺纱车间,数字化纺纱车间的开启为江苏大生打造低碳环保、高端时尚、科技创新的示范型企业奠定了基础。” 江苏大生集团副总裁赵志华对此表示。

安徽华茂集团董事长詹灵芝指出,企业的发展思路是“一轴两翼”,“一轴”是指以纺织行业为主,“两翼”则是产业资本结合金融资本,紧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升级的支持。詹灵芝表示,在技术升级中,一方面是注重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重点发展高支高密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则应在两化融合方面继续努力,并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为央企,中国恒天集团在纺织机械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他们把更多的目标聚焦在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我们的发展是以数字化为主导,把信息化融入到纺织机械当中,目标是打造‘无人工厂’。”中国恒天集团副总裁叶茂新介绍到。

作为世界第一大的棉纺织企业,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家坤表示,在原有的设备上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加快产业链升级,加大研发力度,并加快培养技能人才。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国内最大的纺织梳理器材供应商,未来则是要构建一个提高纺织技术的体系,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继续会以‘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将产品做大、做强、做全,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辉说。

俞建勇建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进行创新,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的进程,构建新的制造模式。“智能制造这种方式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抓手。”

关于棉纱市场

新疆纱将崛起?

今年以来,我国棉纱市场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占领”我国中低纱市场多年的进口纱正在逐渐失去往日的光芒,而另一方面更具生产成本优势的新疆纱正在崛起,并将“进军”内地的棉纱市场。

“现在我国的棉纱市场形成了三个基本的板块。”中国国投国际贸易广州公司总经理罗碚指出,第一个是传统内地纱,如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地区,第二个则是进口纱,第三个就是正在崛起的新疆纱。

罗碚分析认为,这三个板块各有利弊,传统内地纱面临劳动成本继续上升压力,而进口纱从今年开始将是一个分水岭,因为目前进口纱价格跟国内纱线相比已经缩小到了一千到两千元,根据多年的经验可以判断,当低于两千元时,中国纱线将会很有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纱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能,但是到底能够对国内纱线市场形成多大的影响力,从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棉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既在内地拥有棉纱生产基地,同时在新疆也拥有棉纱生产基地。“新疆棉纱生产价格低、成本低,这是它的优势,对内地纱线市场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多大,目前还不能确定。”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学柱表示。

天虹集团总裁助理陈夏驰分析认为,目前在中低端棉纱市场上还是以进口纱为主,而在中高支纱基本上还是内地的纱为主。但这个格局在明年会有两个变化,一个变化就是来自新疆纱的冲击,另一个变化还是要看国储棉的抛售情况。

一年大概要用掉80万吨纱线的浙江兰溪地区,80%用的是棉纱。对于棉纱市场的变化,他们感受得更为深刻。浙江鑫海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海斌介绍说,目前兰溪棉纱60%是内地纱,只有10%是新疆纱,而进口纱则保持在30%左右。

“今年是进口纱的一个转折点,到目前为止,我们企业没有采购进口纱的新订单,用的都是内地纱。至于新疆纱似乎还没有感觉到有多大的订单量到兰溪,至少我们企业今年用的比较少。”邱海斌说。

事实上,为了让新疆纱更好的进入到内地,新疆当地相关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提高棉花的质量。

“我们现在制定了一个棉花质量提升工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棉麻公司总经理李成介绍说,棉花质量提升工程共涉及五方面,分别是品种、模式、采样方式、加工方式、销售。“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新疆纱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如果新疆棉花质量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那么“新疆纱的势力不可小觑。”

相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针对行业突出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

在过去的几年里,棉纺织行业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国内棉花质量下滑严重,棉纱市场风云突变,与此同时,部分棉花加工贸易企业麻烦不断,这些问题制约着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新的“十三五”规划时期即将来临,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棉纺织市场又充斥着哪些变数呢?12月16~17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棉纺织发展论坛在南通召开,相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关于加工贸易

应聘请专业关务人员进行合法操作

2012年,为缓解纺织企业困难,国家发改委大量增发了棉花加工贸易进口配额,众多纺织企业自此开始从事棉花加工贸易,原来从事棉花加工贸易的企业也因此扩大了加工贸易规模。但是由于市场需求没有好转,经营困难加剧,应对市场机制与监管程序不匹配,加上许多纺织企业对海关政策不熟悉,部分企业也因此出现了违法、违规现象。

据统计,2014年1~9月海关累计侦办棉花走私犯罪案件44起(其中加工贸易35起),案值17.73亿元,涉嫌偷逃税款4.76亿元,涉案棉花10.6万吨。由于涉及棉纺企业较多,多家企业高管人员被逮捕关押,有些处罚补缴税款过大,引发企业不解,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部分企业也因此停产,甚至进入破产程序。

“这些事情是灾难性的,一夜之间打回原形。”华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景尧对此感慨道。

针对加工贸易中的问题,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史东海建议,棉花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实陆情况,安排专业的关务人员进行合法操作。

史东海强调,如果棉花加工贸易企业真的出现违法、违规现象,一定不要逃避,要第一时间寻求专业人士或者律师的帮助。同时还要最大限度调动自己企业的影响力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向海关及时反馈情况,请求宽大处理。

“棉花加工贸易企业一定要弄清楚加工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按法律规定办事,不要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悦达纺织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雄辉提醒说。

对于棉花加工贸易中所出现的这些情况,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海关、检察院、法院依法严厉打击走私,规范棉花贸易的经营秩序,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但是也希望相关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合理进行评估,防止加重涉案企业责任,防止执法机械化、打击扩大化的倾向,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出口下降、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的不利局面。

此外,相关纺织企业在会上也呼吁国家发改委尽最大努力增加加工贸易配额,让有优势的出口企业能够在全球卖,也能在全球买。

关于棉花质量

完善质量支撑体系

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棉花质量下滑严重,极大制约了我国棉纺织企业的生产。

“棉花质量是影响我国纺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棉花集团总裁助理何锡玉强调说。

据棉花公检相关数据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全国棉花的长度下降了0.55mm,平均整齐度下降了0.1%,平均马克隆值则下降了47.3%。其中,作为我国棉花主产区的新疆棉花长度下降了0.78mm,平均整齐度下降了0.45%,平均马克隆值则下降了41.5%。

何锡玉认为,现阶段我国棉花主产区的棉花质量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异性纤维含量较高,棉纤维色泽容易发黄变异并且偏粗,陆地棉纤维长度分布范围较窄,断裂比强度普遍偏低。另一方面是多品种、分散种植、混合生产使棉花的内在质量指标的一致性较差,同时机采棉的品种和种植模式的差异,致使不同成熟程度和内在质量的纤维混合在一起,降低了可纺性。再加上机采棉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没有规范和统一,也致使机采棉的异纤都难以控制。

何锡玉建议,解决我国棉花质量问题一方面要优化棉花生产区域的布局,用“政策+市场”的方式引导棉花向宜棉区发展。另一方面要规范品种结构、完善质量支撑体系建设,使棉花生产、加工、流通、质量等各环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接轨,并循序渐进地深化棉花行业流通体制改革。

事实上,在棉花面临着多重压力之下,很多棉纺织企业已经逐渐转向了非棉纤维发展。

“目前在我们福建长乐地区,大部分企业都是在发展非棉纤维,尤其是这几年棉花形势不好,很多企业都转向了非棉纤维方向。”福建长乐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立表示,从目前来看,企业应该要往非棉纤维方向考虑,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更加要往这条路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棉花质量外,棉花的高库存也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影响。

数据显示,全球库存已经连续增长了五年,2014~2015年度,全球库存已经达到了2438.5万吨,其中一半的棉花库存在中国。在巨大的库存之下,必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去库存,而中国上一轮的抛储成交量并不大,成交价还约高于同期国际市场价8%。

“棉花消费中心已经逐渐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了。”路易达孚公司总经理李楠指出,一方面我国棉花价格持续高于化纤价格,另一方面流行趋势的消费导向正在不断向人造纤维方向发展,棉花消费占总纤维消费比例不断下滑。

“要解决中国棉花问题,必须扩大消费,只有提高消费,中国棉花才有出路。”李楠分析道。

猜你喜欢

棉纱棉纺织棉花
棉花是花吗?
2021年《棉纺织技术》主题索引
棉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棉纺织技艺
单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对棉纱毛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短纤纱经编产品开发与应用
苎麻棉两面效应针织面料的开发和生产实践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