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 维护环境安全 保障公众健康

2015-10-14潘保林李彦伟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核设施营运单位

□ 潘保林 李彦伟 李 纲

推进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维护环境安全 保障公众健康

□ 潘保林李彦伟李纲

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

2015年1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首次联合发布的《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指出:中国奉行 “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这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经验的总结。

从1991年中国大陆首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中国就开始致力于核安全文化建设。截至2014年底,我国核电机组累计运行已经达150余堆年,目前已投运核电机组22台,在建机组27台,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并保持着较好的核安全记录,20年期间未发生国际核事故分级表(INES)二级或以上事件。运行核电厂整体业绩也在全世界440多个核电机组中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核电正进入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建设规模地不断扩大、运行核电机组数量不断增加并将在后期加速增长,对核电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日益突出。

当前国内外核设施发生的核设施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与营运单位的核安全文化相关,营运单位核安全文化的水准,影响核设施建设和安全运营业绩。推行核安全文化建设来改善核设施的建造、运行,并完善相关核安全法规的制定、修改,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几十年来,世界核工业界发生了一些影响核安全文化的重要事件。1979年三哩岛核电厂违反相关安全规定,如硬件出现问题、员工培训不足、规程不熟悉以及工作态度不佳等,导致事故发生。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让世界对核技术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记忆,而事故原因有很多与三哩岛事故类似,更体现出保持核安全文化因素的重要性。2002年美国Davis-Besse核电厂(曾被美国核动力运行研究院INPO和美国核管制委员会NRC评为运行业绩优秀)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降质,压力容器控制棒驱动机构附近严重腐蚀,潜在后果非常严重。INPO在后续发布的重要运行经验报告(SOER)中分析指出,Davis-Besse核电厂在核安全文化领域存在缺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2003年匈牙利Paks核电厂燃料组件在外部清洗容器中严重受损,其根本原因也是核安全文化上的缺陷。

贯穿这些事件的一个共性主题是:问题产生或与核安全文化淡化有关,或直接由核电厂文化引起。如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这些问题可以被识别、质疑和解决,可能防止事件发生或者减轻其严重程度。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通常能追溯到整个组织的核安全文化价值观。

核安全文化的淡化、核安全文化的流失和核安全文化的冲突是现阶段我国核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2015年中国有27个核电机组同时开工建设,未来几年每年计划有6至8个核电机组开工建设,大量运行机组的有经验人员流失,可能消弱已形成的核安全文化氛围的强度。随着核设施建设特别是核电快速发展,大量非核领域人员加入到核设施建设和运营,会稀释核电企业原有的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和常规电厂安全文化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许多非核领域工作人员尚未意识到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推行核安全文化建设对我国核设施的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

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

改善核设施的安全水平和运行业绩

核安全文化有助于加强核设施员工的安全观念、加强核设施员工遵守规程的意识、加强行为操作规范、重视任何与安全相关的未遂事件。核设施运营者通过学习,可对设备、规程、人员及监督方面作出优化并实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行业已发生事件的再次出现,同时可提升核设施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促进安全运营业绩持续提升。

培育全行业核安全文化意识

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推行核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使人充分认识核事件的客观存在及相关后果,认识到核安全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公众自觉支持和维护核安全制度的意识。

履行国际《核安全公约》的承诺

中国1994年加入的国际《核安全公约》明确要求各国要“促进有效的核安全文化”。 推行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中国履行《核安全公约》的必要条件,是中国作为核能大国的郑重承诺。

实现中国核安全观的保证

2014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指出:“核安全首先是国家课题,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要知责任、负责任,强化核安全意识,培育核安全文化,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中国核安全观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

构建和谐的核设施公众关系

中国尚未开展系统性的公众核设施接受度的调查。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从网络调查反映出的信息显示,我国核科普严重不足、公众核设施知识比较缺乏、对核设施的接受度低、存在误区。因此应在全社会广泛普及核与辐射安全知识,传播核安全文化,科学理性、客观公正地对待核风险,为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核安全文化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由于世界各国民用核设施发展的情况不同,各国管理部门对核安全文化管理要求也不同。核设施发达国家核安全文化推进工作起源于营运单位,并通过营运单位集团间的国际交流及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交流,将这一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核安全文化实施理论及体系。其管理主要依靠核设施营运单位的主动报告。

我国发布的《核安全规划》,明确提出核安全文化是核电安全发展的关键之一,要求相关单位培育安全文化,提高责任意识,提高对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基本规律的认识,提升核安全文化素养和水平。

中国核设施管理部门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已经起步,但相关制度、规定等体系还未全面建立。因此,国家管理部门还应制定较为详细的有关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法规要求,指导各营运单位建立、完善自己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进程,特别是在《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的起草过程中, 规范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核安全文化推进的组织机构及相互关系

目前各国核设施领域主要存在着三大机构:国家管理部门、核设施营运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在这三大机构中分别进行。国家管理部门在国家层面上推行核安全文化观念,制定相关政策,独立行使核安全管理职权,对营运单位提出核安全文件建设管理要求,及时发现一些核安全文化相关问题,并监督、跟踪营运单位对核安全管理要求的实施情况。

在营运单位方面,除了各基础核设施以外,一般还有国家级的技术支持部门或独立的为营运单位服务的技术信息中心等机构。各个基础核设施内部建立了完善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体系,从核实施工作中的各个方面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将核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技术支持单位则具体负责核安全文化建设标准、方法的研究,评价手段的建立、核安全文化推进人员的培训,并给国家管理部门和营运单位的管理提供建议及技术依据,成为发布标准、建立制度的支撑力量。此外技术支持单位还应建立自己的核安全文化建设信息库,以对核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并为国家管理部门提供高层次的管理建议。国家管理部门是核安全文化建设政策和国家核安全文化方针的制定者,也是核安全文化推进的监督者。

广泛普及核安全知识,传播核安全文化的建议

完善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

我国核安全管理和核设施营运单位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体系。国家层面的核安全文化推进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国家主管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应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推进的法规体系,建立全行业参与的核安全文化推进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经验交流机制等。

建立国家层面的核安全文化实施细则

国家管理部门发布的《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虽已指出核安全文化标准,但由于中国核设施管理现状与其他国家不同,部分新建核设施营运单位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时不知如何入手,对于核安全文化的本质和标准把握不到位。建议由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组织相关技术支持单位制定国家层面的核安全文化推进实施细则予以配套,对核设施营运单位进行指导,实现核设施的核安全文化状况可评、可测和可知,促进国家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

建立核安全文化评价、事件分析与共享机制

在国家主管部门或者行业自律的推动下,建立有效的核安全文化事件分析机制,加强相关核安全文化相关事件的记录、学习、分析和共享,充分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及时发现核安全文化建设弱项并整改,提高核设施营运单位的核安全文化意识和水平,促进核设施安全运营业绩持续提升。

(作者单位: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猜你喜欢

核设施营运单位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印巴“新年礼物”:分享核设施清单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