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举杖五台”的军工传奇

2015-10-14王楗夫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聂荣臻兵工厂八路军

□ 王楗夫

创造“举杖五台”的军工传奇

□ 王楗夫

王楗夫:山东省国防科工办综合处处长,工作之余长期从事党史和军工史研究。主要著作:《毛泽东书信赏析》《小平忠告》《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八路军兵工厂》《群众路线:党的生命线》《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如何赢得民心》《文章大家毛泽东》《铁血荣光——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军工建设发展纪实》。在《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军入侵三晋大地,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率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等3千人,以五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毛泽东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适应晋察冀抗日武装作战的需要,根据地兵工厂精心打制出克敌制胜的利器,创造人民军工举杖五台的时代传奇。

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兵工厂把军火补给作为重责大任。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毛泽东致电聂荣臻:“应在统一战线之原则下,放手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征集给养,收编散兵,应照每师扩大三个团之方针,不靠国民党发饷,而靠自己筹集供给之。”聂荣臻指出:“我们的人民需要吃饭,这是首先要解决的;枪炮要弹药去喂养,这是第二要解决的大事。”在聂荣臻的战略视野里,军工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之一。这年12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从五台县迁到河北阜平,聂荣臻指示军区供给部部长查国祯立即着手建立军事工业。

遍地开花的根据地军工厂

1937年冬,位于五台县东北30公里、晋冀两省交界处的跑泉厂村来了一支十多人的队伍,他们借农房、搭草棚、制机具、修理残损枪械,以“叮叮当当”的铿锵节奏,宣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军工的诞生。1939年3月,晋察冀军区在唐县大石头沟村、涞源县五亩村先后组建修械所。晋察冀军区各分区及地方武装都结合各自实际组建修械所。晋察冀人民军工力量是一支不直接参战力量,但他们生产的“边区造”就像挥向敌阵的“禅杖”,大大提升着八路军战斗力。前方抗日将士赞叹道:“拿到边区造,鬼子吓一跳”;“有了边区造,鬼子跑不掉”。

白银坨,位于唐县和易县交界处的太行山腹地,是著名军事要地。1937年秋,吕正操率部在此开创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冀中平原饶阳县城以北20里处,有个名叫大官亭的村庄。1938年5月,冀中军区供给部在这里成立大官亭修械所。全所拥有各种机床70余台、柴油机3部,职工最多达到1千余人,能够生产步枪、手榴弹、地雷、炮弹等武器弹药,是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一个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修械所。到1939年底,大官亭修械所实现月产手榴弹3至5万枚、新枪50支、大刀和刺刀各900把、迫击炮弹1500发,基本满足了八路军抗日作战需求。1943年4月,冀中军区选择适宜村庄,聘请技术工人,采取分散隐蔽方法建立秘密军工厂。到抗战胜利前夕,这个兵工厂生产了大量武器弹药,缓解了部队武器弹药紧缺的燃眉之急。

东冶镇,相传自古以来就是冶炼铜铁之地。1937年10月,晋东北游击司令部在这里成立。赵尔陆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二军分区供给部主要任务是筹集部队所需经费、物资。他们收集阎锡山国民党部队往南撤退时丢弃埋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成立了武器修理厂、运输大队等,保障了抗日作战部队的需求。

河北曲阳县被誉为“晋察冀边区抗日模范县”。1937年12月,一位名叫汪金满的工人来到曲阳县灵山镇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驻地,要求参加八路军。征得同意后,这位曾在保定陆军军械局做工、在唐县南街经营铁厂的工人,用6匹骡子把自己厂里的摇轮机、烘炉、老虎钳、步枪零件等,驮到灵山镇,支上摊子为八路军修理枪支。这就是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修械所,所长就是汪金满。到1938年下半年,这个修械所的工人发展到139人,能够修理步枪机枪,制作小口径手枪,浇铸手榴弹壳、地雷壳,旋制手榴弹柄,做黑色炸药,制黄色炸药,装置手榴弹和地雷,修造能力显著提升。

平西县是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重要地带。1938年3月,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政委邓华率部创建平西抗日根据地。为保证八路军作战武器供应,平西抗日根据地在芦子水村建起兵工厂,在野三坡、刘家河等地建立了修枪所、炸弹厂。当时全厂有200余名工人,主要任务是修械、造手榴弹和地雷。第一任厂长何鸣岐于1941年9月在拆除炸弹引信中不幸牺牲,时年26岁;第二任厂长白贵云在改造武器实验中不幸以身殉职。今天,何鸣岐等16位军工烈士就长眠在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的青松翠柏之间。

“奇迹”与“奇迹”的背后

1939年2月19日是己卯年大年初一,在平山县蛟潭庄,聂荣臻接见了一位军工专家。他就是早年毕业于天津工学院、后到日本仙台帝国大学专攻机械制造、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被派到晋察冀边区的刘再生。这次会面谈论的话题是军工建设问题。聂荣臻提出“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就地取材,小型配套”方针,并让刘再生主抓晋察冀军区军事工业。这年4月,晋察冀军区军事工业部在河北完县神南镇成立,刘再生任部长,后张珍任副部长,杨成任政委,统一领导晋察冀边区军事工业发展。军事工业部成立后,对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及各分区修械所、枪弹厂等进行整编,以大沙河为界,在大沙河以北形成了以唐县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北区军工研制基地;在大沙河以南形成了以平山县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南区军工研制基地。

晋察冀军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日寇的极大关注。每次“扫荡”,他们都把兵工厂作为重点目标。1939年冬,日军调集2万余人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11月3日,八路军一部在雁宿崖伏击歼敌500余人。4日,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亲率两个大队1500余人由涞源向雁宿崖方向驰援,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八路军以小部兵力诱敌深入,以6个团兵力在黄土岭以东峡谷里设伏,歼灭日军900余人,一举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

黄土岭大捷是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与这一胜利喜讯同样振奋人心的是晋察冀兵工战线成功研制出合格的硫酸和高能炸药。位于太行山脚下的河北唐县葛公村面对唐河,背靠青虚山,因山上建有葛公庙而得名。1939年10月,在青虚山下的葛公村,晋察冀军区工业部技术研究室成立。1940年3月,兵工厂技师张方、黄锡川来到青虚山下的大岸沟村考察。7月,晋察冀军区在此成立后来被誉为“红色军火化工发源地”的大岸沟化学厂。工厂初建时只有三四十名职工,人数最多时达到200人。由于当地男子大都参军参战,新招工人多是妇女。为抗战胜利,这些足不出户的农家妇女集结在大岸沟化学厂,用特有的细腻与坚韧从事着她们认为天底下最陌生而最有意义的工作。经过反复探索,他们于1940年上半年成功研制出合格硫酸。当第一瓶硫酸样品送到晋察冀军区机关时,聂荣臻高兴地说:“有了第一瓶,就能有第二瓶、第三瓶”他勉励军工技术人员再接再厉,实现批量化生产。喜讯传来,八路军总部于1940年6月30日致电聂荣臻:“你们已能自造硫酸、硝酸,这是我们工业建设上一大进步,也是解决工业建设特别是兵工建设之主要关键。”随着基础化工原料研制成功,大岸沟化学厂在军工生产领域迈出新步伐。他们在自行设计制造出胶化机、轧片机、滚切机、球磨机等专用设备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无烟药和高能炸药。高能炸药爆炸时威力巨大,装入这种高能炸药的武器弹药威力倍增。随着大批新技术实现突破,大岸沟化学厂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军工专业化工厂。美国军事观察组看到大岸沟化学厂在异常简陋条件下生产出合格硫酸、硝酸及高能炸药,无不目瞪口呆,惊呼“奇迹”。

在晋察冀边区,美国观察员不仅看到人民军工因陋就简取得的惊人奇迹,而且看到像陪同他们参观的军工部副部长张珍那样操着流利英语与他们谈笑风生的军工部领导干部,看到大批舍弃优越生活条件、在穷乡僻壤和物质匮乏条件下誓死忠于中华民族抗战的高级知识分子,看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用智慧和力量制造的各种军火武器。美国观察员感叹不已:“你们不但没有投降,而且越战越强,还能自制军火,竟搞起了这么大规模的军工厂,真是了不起!”

胜利离不开利剑与精神

晋察冀边区的军工生产实行军民结合体制。兵工厂既生产瓷制品、革制品、铁制器等民品,又生产马具、枪套、手榴弹、地雷等军品,还生产火炸药等生产原料。军民结合理论和实践,就这样如此紧密地融入晋察冀抗日斗争的伟大实践中。经过不断调整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兵工厂职工人数达到2千余人,逐步发展形成了以炮弹、子弹、工兵炸药和手榴弹为主要产品的军事工业生产体系,达到月产“五○”炮弹1万多发、子弹10万余发、手榴弹10万枚的生产能力:硫酸、硝酸、雷银、乙醚、甘油等重要化工原料基本实现自给;硝化甘油、雷管和无烟药除满足自己需要外,还支援其他抗日根据地和地方的武器弹药生产。与此同时,晋察冀军区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派出军工干部和技师,分头到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军火化工厂。到这年下半年,西至延安、东至渤海湾、北到冀热辽、南到苏北和鄂豫皖的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处处都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工战士奔波忙碌的身影。1945年,抗日战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胜利曙光。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伴随晋察冀军区部队大反攻,晋察冀根据地人民军工发展形成独立完整的生产体系。几十年过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1984年6月10日在给张珍的信中指出:“晋察冀的军工生产在刘再生和张珍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当时那样艰苦环境下,不仅能生产步枪子弹(复装子弹)、手榴弹和地雷,还生产迫击炮弹。而且为了解决材料缺少的困难,又搞了复装子弹(自制全新子弹)技术。当时不仅供给本区使用,还支援友邻部队,在战略反攻时起了很大作用。”

晋察冀兵工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兵工厂运输机器设备、原材料和产品时,人民群众自愿组成运输队,赶着驴骡翻山越岭。缺衣少食时,群众省吃俭用向兵工厂提供粮食。敌人来“扫荡”,人民群众冒死帮助兵工厂隐藏设备。人民群众的这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军工战士为抗战胜利而鞠躬尽瘁、奋不顾身。

赢得战争胜利,需要利剑和精神,两种力量缺一不可。回眸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工建设,尽管困难重重、环境艰险、条件艰苦,但军工战士始终坚定“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信念,他们不是“唯武器论者”,但他们坚信毛泽东说过的那句话:“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中国解放区的军队一旦得到新式武器的装备,它就会更加强大,就能够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国防科工办)

猜你喜欢

聂荣臻兵工厂八路军
更 正 声 明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聂荣臻元帅过生日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