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平台

2015-10-13本刊编辑整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智慧建设

文/本刊编辑整理

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平台

文/本刊编辑整理

2014年以来,国家层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8月由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样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的目标。

当前,大批智慧城市新成果和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城镇规划、城乡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眼下,不少智慧城市使用的设备确实是智慧化系统,但这些系统收集的信息与数据却不能互联与交换,更不用说基于数据分析后的各种应用,资源浪费、“伪智慧城市”等现象屡屡出现。

为解决此问题,各单位企业应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阶段,对战略管理规划、空间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技术保障规划4大方面进行全盘考虑,研发出在旅游、交通、娱乐、教育、城市管理等各领域的都能互通的强大的、高可扩展性的“智慧城市”云架构平台,以创新思维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2014年第16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除举办了以“智慧发展,智能未来”为主题的主论坛外,还邀请了各智慧城市试点区的代表进行分论坛演讲,各抒己见,充分利用高峰论坛这一政策研讨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进行深度研讨,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平台这一话题。

智慧城市以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持续性的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代表了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趋势,以及人们生活的理想境界。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突破当下城镇化的瓶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的关系。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创新驱动来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呢?

李荔常务副主任

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

第三方评测和标准化服务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近期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宏观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发改委、国务院提供大量的原创性和超前性的发展建议。然后落实到产业、应用层面上,评测中心通过开展智慧城市的第三方评测和标准化服务,推动智慧城市向更惠民、更高效、更绿色、更智慧的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将一个城市的几十个大的行业、几百个小行业形成的数据,按统一标准规范格式进行汇总,以各维度进行切片分析、挖掘、提炼形成综合解决方案,然后建设更惠民、高效、绿色的城市。

可见规范性和安全性和实用性等技术特点实现的程度将决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而技术特点实现的程度难以统一标准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方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建设标准的不统一,造成项目拖延,增加项目成本的投入,同样也困扰着运营商和供应商。

第三方评测机构覆盖全国的体系,专一的团队和丰富的案例库,秉承严谨、高效、公正的科学态度为运营方和服务商提供第三方评测和标准服务,从而解决上述的困惑。

规范性是智慧城市建设、设计、运营的基本要求,规范梳理不同部门各领域的业务系统,理清各类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可共享的业务、数据、技术单元,并实现整合升级。同时,形成各类业务的整合。技术的统一只有形成标准化的业务模型,才能形成标准的数据结构体系,才能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挖掘、提炼。从而形成综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和深圳市智慧城市企业标准联盟,已联合起草发布了覆盖智慧城市的业务、技术、运营等方面的指导类、规范类、应用类、技术类的系列标准。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和深圳智慧城市的企业联盟合作将通过专家评审、第三方评测等方式,结合标准,在试运行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其符合性,然后标准经试运行修订后推广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根据符合性评价情况持续改进,最终形成成熟的智慧城市系列标准。

今后,评测中心将继续通过咨询、评测、评估和培训等方式提供检验、检测、标准化服务,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业务的整合、技术的统一、深层的感知、广泛的互联、高度的共享和智能的应用。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和谐美好。

孙德录局长

辽源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智慧城市的落地实践与经验

辽源市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包括两辖两区和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源市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的枇杷之乡以及文化艺术之乡。其智慧城市建设是在2011年在数字城市基础上启动建设的,在顶层设计上以市长的视野、企业的视角、百姓的感受作为设计理念。

智慧城市建设既要考虑企业盈收,也要考虑市民的利益,这些都要兼顾。所以辽源市除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把市长视角、企业视野、百姓感受作为基础外,还规划设计了5项原则。

第一,坚持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便民、惠民、利民。

第三,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的产业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尤其我们辽源是属于资源型枯竭的城市,所以在新的产业发展上通过这样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要探索出一条路径。

第四,围绕城市病,如何让我们的城市不得病,少得病,这是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核心目标,通过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我们城市的“自愈”能力。

第五,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我们的建设成本。而在建设理念上,原则上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政策保障这么一个原则。

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辽源市还设定了5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第一个目标,围绕产业发展。在这个产业发展方面就是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或者是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或者是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我们设定的一些具体的目标。在社会建设上所追求的是可控,要使我们的城市实现可控,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第二个目标,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的和谐,这是我们在社会建设领域所设定的目标。

第三个发展目标就是围绕城市管理,还是要解决我们“城市病”的问题,如何实现对城市管理的区域和对象实现精细、高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每年新增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MM患者存在免疫系统的多种缺陷,且患者的免疫功能缺陷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并影响其疾病进展。MM患者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存在异常[2]。较早期的研究[3-4]已显示,MM患者CD4/CD8细胞比值降低,与疾病进展相关。

第四个是围绕民生服务,这个很好理解,实现便民、惠民、利民。

第五个是农业农村,由于我们吉林省是粮食大省,原来的两个县也是粮食出产县,所以在这方面主要是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收获方面工作。

在坚持5项原则和5个目标的基础上,仅过去一年,辽源市目前启动实施是60个应用项目,便完成了25项,其中重点围绕商业类项目比较多,公益类项目也有一部分。各地政府由于财政资产能力不是很强,现在就探索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以后,我们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一个完整的智慧辽源运行体系。

携手公民开创智慧城市新纪元

新加坡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并不是近两年才做的,而是从1980年就开始慢慢打造现在的这个智慧新加坡。期间我们历了6个不同的国家IT规划,从1980年的国家计算机化,到今天的智慧岛规划,以及之前曾公布的智慧国2015计划,至始至终我们对数据都很重视。30年前在1986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整合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之后也在继续加深、加快数据整合的工作,把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企业都整合到这个数据互联互通的平台上。

新加坡所面对的问题其实跟中国很多城市是一样的,如说城市化的压力,需要提高国内的生产力,及社交媒体带来的冲击,公众对政府的要求提高等。所以我们新一轮的规划大概有几个方向。

第一,基于基础设施这一块,智慧城市的咨询通信基础设施以及服务。在这一块,我们的目标当然也是跟很多城市一样,即提高宜居程度,优化国家资源的使用,还有培养可出口的能力。这些方面有三个重要的工作,首先就是打造一个遍布式的基础设施;其次是培养新的政府、企业、公民ICT的运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最后是以试点概念来测试不同的智慧城市的技术。

第二,如何发展基于数据分析的新的知识经济体。在智慧城市这一块我们有新一代的光纤网,现在可以达到1G的光速。我们在还没有打造新加坡光速网之前新加坡的带宽速度是蛮靠后的,但是今年我们的网速已经达到了全世界第二。除了光纤网,当然也有无线网。现在大概每平方公里都有10个热点,游客、国民都可以免费的上网,最高网速可以达到2兆。

目前,我们的2015规划现在基本上已经达成了所有的指标,所以此后我们将开发新的2025规划,希望将新加坡打造成第一个以数据驱动的智慧国度。

庄庆维司长

新加坡咨询通信发展管理局

搭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构建智慧城市创新格局

眼下,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智慧城市在快速发展,虽然我们大宗经济发展推动民生、环保跟城市的管理,但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当地的产业提升,来促进当地的繁荣。

总结过去的这一段时间,每隔10~15年,在技术方面都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型主机到个人电脑,再到互联网的初建,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云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同时,也促进了很多的产业互联,我们也称之为跨界融合。在IDC来讲,我们是第三代的平台,在第三代的平台上面都是一些创新型的应用或者产业,而第三代的平台将颠覆所有的行业。

方发和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现在一般城市基本的基础建设相对完善,且技术的手段、后台、云数据基本在中国落地普遍的展开;另外,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线上支付或信用评价体系也比较完整,所以在这个环境之下,产业互联网应运而生,可以衍生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形态。

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印证着未来互联网将有一个更大的势头,这就需要我们各行各业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更多的跨界融合、融通或合作。其中,主要合作方向是从生产到销售流通到交付到融资,也就是我们看到更多的公司,最重要的是有现金流、物流、信息流、甚至于人流等各方面资源的融合。同时,利用这些新型技术,可以把每个公司或产业的上、下游商业流程做得更为有效、简洁。

过去的公司非常注重企业类商业流程的改造,或者是叫BPR也好,叫商业流程的改进也好,大家看到很多都是CRM这些东西。现在在移动互联网的社交之下,每个企业的边界都变得模糊,我们讲的这些商业流程,就是从整个产业链的金融、制造、物流、交易等方面进行整合。

智慧城市是产业、民生、政务、环境各方面的综合关注。我们现在看到的产业是培养当地的产业优化,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经济的推动力。而软通在这方面通过智慧城市,我们叫产城一体,从顶层设计到建设到运营,希望能成为一个整体的服务提供商。我们的目标是以产带人,促进当地的人气。

智慧城市就是安居乐业,能蓬勃发展的经济才能和美好的生活环境融为一体,聚集人气之后又带动内需、促进消费,根据这个蓬勃的经济再聚集更多的服务业和更多的产业,然后从服务业提升管理,再呈现一个很优良的正循环。

让城市更智能,让生活更便利

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面我们几乎所有的IT公司都在里面打入了要做智慧城市。那么智慧城市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从IT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通过IT的技术来实现所有数据的整合,形成大数据。有了大数据之后,能够对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融合,在信息融合的基础之上再去开展自动化的应用,以满足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应用需要。智慧城市实际上是打造了一个城市间的核心数据与城市里新的IT的生态系统。

从整个产业发展里看,智慧城市是从数字化开始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发展的一个过程。数字化使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提升;智能化使自动化控制、物联网这些产业得到的提升;而智慧化,实际上可以把信息转变为知识,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城市所缺的外部资源带到我们所在城市。也就是说未来在智慧城市里面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了智慧城市的主要消费,有了以信息消费为核心的这样一个体系,智慧城市就会越来越信息化。

智慧城市涉及方方面面,从基础设施,到整个城市的建设、管理服务以及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当然,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比如城镇化,对智慧城市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外还产业驱动,我们的城市希望自己的产业改变,能够提升,通过IT的手段来促进产业的发展。这个时候,政府缺乏资金,它希望通过整个招商引资,通过政策来引导很多的智慧城市的生态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变成政府信息化的投入+社会资本的投入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未来,政府信息化的投入应该在整个智慧城市里面来看,如果它能够占到财政收入的1%~2%,就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2%),而我们国家目前可能只占了1%。所以,看一个城市在信息化的投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面对的商业问题是什么?它并不是说单纯的一个IT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经济、基础设施和整个城市的发展。它又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条块的分割,我们不管是想做块还是做条都没办法去解决。另外一个就是持续的过程,资金的投入很大。另外,建设智慧城市还需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去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民生的发展。所以,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花钱做项目,这需要我们去探索智慧城市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大智之城,安全为基

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相当于经历了三个阶段,除一开始的网络化阶段、数字化阶段,现在已进入了智能化建设阶段。

需求是指引,应用来自于需求,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同样也不例外。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是来自于城乡居民的本身需求,同时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和马斯洛的理论模型是分不开的。我们把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分成了三个层面:一,技术性应用需求。二,中间层发展性应用需求。三,个性化应用需求。每一个层面都有典型的应用领域,像技术里面有设施和管线的安全需求。我们的食品、医疗等都是组成部分。在发展性应用需求当中主要是智慧能源等等。在个性化方面主要是旅游、商务、智慧产业等,和本地结合的比较紧密的领域共同构成我们的个性化应用需求。我们的公共安全应用体系建设属于基础性应用需求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周大良CEO

方正国际软件公司

孙延春博士

中兴通讯政企事业部公共安全行业专家

眼下我国的公共安全当中存在以下一些挑战:

一是重视应急处置,忽视预测预警。像我们一些忧患意识不强,社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还有公众教育与宣传培训等,相当于培训教育不够,这些因素都构成了我们对整体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机制方面,只侧重各类预案制定,但是应急机制确实尚未形成。包括针对性不够、形式化严重以及演练不够等。根据国家应急办统计,全国截至到2013年年底,除了军队和武警以外我们全国大概有550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我们在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风险监控、风险评估等一些实用性的机制方面确实尚未形成,需要加强。

三是应急资源的保障方面。现在我们重视常规物资的储备,但是对应急资源的整体性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规划,像物资更新不及时、储备缺乏整体规划、应急通信方式单一等。如此一来就会发生一旦网络中断,就会形成孤岛,从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应急方式的短缺,为应急指挥决策救援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就是信息缺乏共享。在常规的突发事件当中我们重视分类管理,但是信息共享不畅会造成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不够。像前一段时间造成的为APEA会议,我们离北京比较近的地方都要实现车辆限行,效果还不错,确实会议期间雾霾没有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综合治理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们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形势不一致。二是运行机制不顺,部门管理与联动应急不协调。三是信息共享不畅,管理水平与现场处置不适应。四是保障体系不全,队伍建设和综合保障不规范。五是评估体系错位,绩效评估和综合治理不同步。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城市公共管理提供了一些发展的机遇。

设计顶天-集成落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探索与实践

我们在过去的五年里一直都是从事一些智慧城市的探索和实践,所以在此期间也跟大大小小的70多个政府有过交流。对此,我们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智慧城市跟原来的数字城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阎镜予总裁

智慧城市系统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我们现在看到有没有智慧城市,其实有些东西都是一直在做的,像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智慧城市时也要做各种通信网络,乃至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到底智慧城市它带来的新特点是什么?

第一,在应用领域中,可能原来更多的是单一行业的信息化,现在智慧城市上面更多的是要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建立综合运营平台。

第二,数据的应用。原来一个城市的数据在各个部门里面,卫生的数据只能用于卫生方面,交通可能只运用交通的数据。现在智慧城市其实是要把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一个横向的打通,再采用数据挖掘的技术来提供新的数据,而这些新的信息和数据,才应该成为智慧城市的附加值。

第三,我们现在讲智慧城市不单纯是卖一个解决方案、卖一个产品。如果真是这样单一销售一个产品的话,那么它就会涉及谁来投钱,且这个收益可不可持续的问题。因此,建设智慧城市更多应该强调的是技术本身循环盈利的可能性,也就是这个技术它是否能持续的发展下去,这也跟企业的技术如何变成产业息息相关。

第四,管理方法。原来我们政府的管理可能更多的是从管控自上而下的设计来着手,现在更多的是要把社会的参与,把自下而上自发的这一部分给激活起来。

这四点要统一思考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产业,是要政府和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的问题。对于政府而言它一定是一个管理和统筹的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就一定是一个新的商业运营模式。而政府,它就应该成为一个一把手工程,它算的应该是社会效益,你要让一个政府把每一个行业到底怎么赚钱算清楚是很难的,但是它能够算的清楚的是我这个城市需要的一个最终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讲,我们就需要有一个企业能够作为政府的抓手,去把这个政府里面的社会效益能达到的过程用怎么样的商业模式,用怎么样的方法能调动我们各个供应商,能把整个盘子运营起来。所以我想这个政府和企业这种合作就是我们现在最提倡的PPP模式——政企合作模式。

我们公司在过去的五年里面一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另一方面我们也基于这个目标致力于成为一个智慧城市的综合运营商。

支持中国智慧城市之发展——探讨数据中心面对的困难

亚洲数据中心联盟,主要是亚洲地区几个地方和国家的数据中心所组成的,它们都是中立的数据中心,包括香港的ADCA、泰国的TCC、越南的CMC等。还有ADCA和外国的数据中心有一个关系,包括美国的Telx,还有就是TELEHOUSE,它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英国伦敦的数据中心。

现在大致上可以把数据中心分成三类,第一种是企业自用数据中心;第二种是运营商数据中心,一方面提供电信服务,一方面提供数据;第三种就是第三方数据中心,可能国内是叫第三方数据中心,香港以外的地方就叫中立数据中心。

近些年我看到过国内的数据中心已经有255个,相信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对智慧城市此方面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多。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表示,全国数据中心的建设整体布局尚不理想,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仍就存在。

卫庆祥主席

亚洲数据中心联盟

数据城市越来越发展,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对数据中心也存在一些重要的考虑因素。发展数据中心是政府的支持,数据中心支持智慧城市的成长和发展,如果数据中心不能得到政府支持的话就不能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如果能够有很好的地方去发展数据中心,我相信就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来中国发展数据中心。

还有我相信国内发展数据中心的话政府会要考虑一下网络进一步的开放,因为现在运营商主要是电信、联通、移动。还有宽带速度,香港是第一,中国大陆是第43,因为要想智慧城市的发展网络肯定是要加快的。

数据中心的建设除要从客户的利益方面出发外,还要从人才角度去考虑。我不担心中国没有人才,这方面的人才不仅是要了解中国的市场,而且还要了解国际市场。

数据中心的成功,我们从数据中心的角度来看我们是愿意支持和配合的,优秀的数据中心绝对可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可以妥善的管理,确保数据可以与民共享。我去年来讲数据中心跟智慧城市的时候就讲过,我建议发展中立数据中心,让数据可以更多共享,我相信今天嘉宾也有强调数据应该是跟群众共享的。亚洲数据中心联盟是支持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愿意尽力支持做出我们的贡献,希望亚洲数据中心联盟的成员都可以来到中国和大家一起工作。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智慧建设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